畜牧专业教育论文
畜牧系是郑州牧专设立最早的主干系之一,是学校发展改革试点,河南省高校科技工作、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林专科课委会动物生产与兽医类学科专业代码组畜牧专业建设的牵头系和组长单位。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专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专业教育论文篇1
浅谈农牧学校畜牧专业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在中职畜牧教学方面,我们必须在教育思想、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实及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中职畜牧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浅谈 农牧 畜牧 教学 素质 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的放开,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与培养的方向、目标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以往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学历教育,学生是中考成绩较好的;而今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一般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畜牧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师动手能力较差、实训指导能力薄弱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实训能力、水平,决定着实训的成效。目前,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且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实训执教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差已成为现实。
2、教学内容陈旧,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作为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教材却还是原地踏步,仍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更满足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
3、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大气候影响,招生和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工作重点有向招生、就业方面倾斜的趋势。职业学校在强化专业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方面较为薄弱。师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相适应,在社会服务和信息调查反馈方面欠缺,先进技术不能及时转变为生产力,学校开门办学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4、综合实训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实训教学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小,设备简陋,只能开展一些传统兽医的实训,且校外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些学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技能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5、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考核。
当前农村职业学校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办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重点也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试题的题型基本是复习题的翻版,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学生通常被这种考试方式引到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路子上去,直接扼杀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6、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有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短缺。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中职学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学生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人文知识、心理及生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那么,中职学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指的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说,通过畜牧教学,让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文化素质方面:(1)正确掌握教材理论知识,(2)具有用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思想品德方面:(2)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有刻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技能素质: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以后更高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在中职畜牧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面对教学的困难局面,不应悲观丧气,而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解决它;
其次,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备一桶水。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加强自我进修,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再者,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师的灵魂,一切教育行为无不受其支配和制约。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就是牵马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劝导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尽量多扬少抑,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动的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共鸣,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去实现教师的期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分类要求、加强学法指导、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那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较难较多的学习材料,启发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大多数学生着想,并时刻牢记越是差的学生越是需要帮助。在课堂上提问时,能有计划地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提不同的问题,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积极的参与班上的教学活动。
畜牧专业教育论文篇2
中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设置模式研究
摘 要 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长、短期培养相结合,计划培养、委托培养、岗位培训等多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按照行业总体规划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为牧业现代化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岗位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农业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是强调能力教育体系的专业技术学科。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牧业的生产方式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也应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向也应由学科型教育向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实践型教育转变,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畜牧兽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应招收一定知识层次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与较高素质的、直接参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按照“十一五”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3~4年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系统掌握专业(动物饲养、动物医学、牧业经济等)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中级专业技术型实用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2.根据本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岗位需要,按照市场需求的专业岗位(如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改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牧场管理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设置专业,经过1~3年的专业教育,培养出基本掌握本岗位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岗位基本技能的初级专业技术型实用人才。
3.根据生产岗位单方面专业人才(如饲料检验、肉类检疫、肉牛饲养、奶牛饲养、蛋鸡饲养、肉鸡饲养、宠物医疗、兽药生产、饲料经营等)的需求及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范围,确定培养时间及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实用型人才,并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需要。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与目标比较如表1所示。
二、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长期或急需人才为己任。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专业的优势,办出名牌与特色,要着眼市场变化,及时增设新的专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做到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采用常规教学与灵活培训等多种教学形式设置市场需要的多种专业。
畜牧兽医短线专业可根据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范围设定专业及学习时间。对于长线专业(初中生、3~4年制)的学生,应在强调知识实用性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知识与技能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传授知识,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能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掌握生产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能够满足畜牧兽医职业的需要。对于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专业及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的学生,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三、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
畜牧兽医职业教育源于职业,服务于职业。不论何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所需专业知识的层次、种类与岗位需要而定,要突出专业特点,重点是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以实用技能要求为范围,以“够用”为度。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应考虑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才自身潜能的发挥。
专业设置应根据专业技术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内容与深浅度,根据专业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范围确定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内容。要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使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总课时的40%,随着教学实习条件的完备,应逐渐达到60%。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理论。
四、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需要的环境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就是要大力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训练方法可以概括为理论描述、图片感知、动画识别、模拟训练、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从引导操作到独立操作。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提供教学环境保证:
1.要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场地(如养殖场、兽医院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2.要建设专业门类齐全的实验中心,以全面适应学生实验的需要。
3.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满足实训需要的“双师型”实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4.要建立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基地,配备比较先进的模拟教具及训练设备,以适应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
5.要加强电教队伍及设施建设,为开展形象化教学积累素材(如典型饲养场、典型病例、典型操作技术规程等),创造条件。要逐渐形成形象化教学资料体系,使之真正体现出寓教于乐。还要开辟实习场所,广泛建立场校结合、研校结合型教学基地。
6.要增加实践技能培养经费的投入,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培训需要模拟教具、一定数量的实习实验动物及实习条件等,因此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为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高实习实验经费的收费标准,同时应努力做到产教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创造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方式,也是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的过程。因此,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也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用长、短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为今后的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提供适宜的人才储备。
畜牧专业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