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5-29 19:59

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我国幼师音乐教学的弊端与思考

前言

我国教育改革自进入新世纪之后便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严格来说,教育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幼师音乐教师也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不断地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众所周知,幼师音乐教育在幼教专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教专业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部分课程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所决定的。但是,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技能与幼师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与幼教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专业技能以及实训实践等方面对幼教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使幼教音乐教学和学习有一个突破。

一、我国幼师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音乐教育是在幼教的专业学习中一直贯穿的,也从侧面反映了音乐专业在幼师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其中,幼师音乐技能教学和一般的成人音乐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幼师音乐专业需要准确的定位,而在现在设置的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目标,其实用性与针对性都有所欠缺。

更无从可谈“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的。我国都是按照中师教学模式来制定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这难免会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补作用,使课程显得过于单一,缺乏内涵,而且这种设置方式也无法体现出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联。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难免会出现动手能力弱、知识面窄、能力不全的问题,这完全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笔者认为,要扩充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其在音乐上的造诣,首先就要从提升幼师的教学素质下手。简单来说,就是要针对现有的课程结构,构建一个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此培养一批能力健全、知识渊博、乐于创新的幼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师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幼师教育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少幼师学校很少会在音乐课堂上教授学生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仅仅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基本功,有时学生唱歌还会出现“跑调”的现象。除此以外,幼教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也比较令人堪忧,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练习和学习的话是无法在短期内提升这一素质的,更重要的是,幼教学生的文化课底子也比较薄弱,在教这些学生学习音乐时,教师采用的是千篇一律的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参差不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成果差强人意的原因所在。有些幼儿发现自己的音乐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学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感。长期如此的话,幼儿在学习上的热情必然会下降,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

3.专业技能学习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幼师教育是每一个人在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一环,音乐教育更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师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在素质教育时代,社会对幼师的专业技能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合格的幼儿音乐老师,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求其技能有实用性,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阶段安排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幼儿教师也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在幼师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幼师音乐技能教学与普通的专业音乐教育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幼师音乐专业技能实用性和针对性,应该围绕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目标、深度上遵循实用、具有针对性与综合、可持续发展等两方面着手。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幼师音乐教育实践上看,有很多老师的专业技能实用性和针对性相当缺乏。

4.忽略教学活动实践。

由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注重实践,因而导致幼师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够派上用场,同时所必需的知识却从未学过,如此必然会对幼师毕业生更好地开展幼教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笔者觉得在针对幼师开设音乐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毕业以后的幼师可以高水平地完成音乐教育。可是从目前幼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缺乏实践依旧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正是由于实践的匮乏,所以才造成很多幼师毕业生不能够胜任音乐教学活动。

二、对幼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对音乐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因为在20世纪的时候我国取消了免费培养师范生这一政策,因而导致幼教专业的生源大幅下降,进而造成各大高校、中职学校在招收幼师上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如此就使我国幼师的整体素养也随之下降。虽然最近几年时间来我国也针对幼师乐理教育出版了多套教材,可是因为编写这些教材所采取的模式比较呆板,再加上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而且缺乏相应的课后练习,因而导致教材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除此之外,还因为幼师学校的学生才刚刚接受乐理教育,再加上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枯燥和深奥,而且同实践之间的契合度较低,因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热情大打折扣。以上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幼师学院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而为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高音乐理论知识同实践之间的契合度,我们就必须要构建起一套和幼师教育相吻合的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以确保幼师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师音乐教育。

2.科学利用各类教学方法

音乐实际上就是通过合理的发音方式,以及极富感染力的文字语言,来对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声乐表达上的能力。而从生源、声音素质、教学目的等方面来看,幼师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课程设置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所开设音乐教育要求老师一定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幼师开展幼教活动的水平。

随着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被用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而这一些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使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网络教学,开拓思维,对现代教学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3.提高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实践实训是幼师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集中和短暂,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教育和实践无法达到充分的结合。当今社会已经明确要求将实训实践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具体科目的内容和不同老师的特长因材施教。从而使专业定向得到加强,解决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分离问题。明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基于教育特点与职业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育教学期间重点强调够用与实用,确保工作状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以达到实际要求。以声乐教学为例,对于幼师学生而言,声乐基础相对薄弱,课时较少,如果选择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可慎重考虑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将小组与集体课进行结合,每个星期至少有两节大密度的集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发声练习,让学生对正确的发声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继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学习基本的发声方式,歌曲教学初期最好是选择民族唱法,声乐演唱时要选择合适的曲目,偏向于初中级曲目,与此同时还要对歌曲的处理引起重视。对声乐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而言,要对其进行特别辅导,不仅限于学习基本的声乐曲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歌唱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歌曲,让学生熟练掌握声乐学习的基本方式,为今后的声乐学习奠定基础,熟悉幼儿歌曲,为今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

4.强化音乐教学的实训实践

在幼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实训实践,之前的实训实践往往是依据实习时间的长短进行规划,尽管比较集中,但实训时间较短,无法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内容与实训结合起来。对幼师的实训实习进行全面改革,在这期间要明确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和实训内容进行融合,基于幼师特点与职业需要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与具体方式,加强专业定向,有效解决实训教学和课堂教学分离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幼教教师的教育培养不断重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幼师离不开全面的综合培养。使学生自主学习、热心学习是教育的关键。

如开展学生活动,从单纯的歌舞演变成以创意为主、以表演为辅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到所学专业的技能。不断从小细节中实践,使技能得到提升,也不断熟悉所学的知识点。打造一批有灵性的音乐幼教。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要想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具体的幼教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推进幼师音乐教学不断前进。我想,只要勇于针对幼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改革,我国的幼师音乐教学必将拥有一个美丽和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韩笑.谈幼师音乐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31):17.

[2]李明.幼师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0-101.

[3]翟慧.如何进行幼师音乐教学改革[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8):8.

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探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巨人,他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悟,也充满了对世界和平的畅想以及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感悟。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中,有超过了80%的作品都是通过小提琴奏鸣曲的形式进行了演奏,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是第五“春天”,第七,第九“克鲁采”以及第十等。这些音乐作品的问世,不仅仅为当时的音乐界提供了丰富的演奏内容,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音像资料和学习的典范。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尤其以《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研究比较少,只是在贝多芬的人生哲理、处事思想和创作感悟中见到,诸如,《贝多芬音乐与人生》《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及《贝多芬传》等。对音乐家作品的了解更需要对音乐家音乐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和了解。因为音乐的创作来源于生活,通过对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人生经历的感悟,可以更为深刻的了解《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这一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深刻思想境界。而我也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演奏过程中,领悟到作品所具有的生活气息,领悟到了一些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的特点。本文在进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的角度上,对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进行了探讨。

一、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1800年贝多芬维也纳的一次公开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第一交响曲》等音乐作品。同年,贝多芬在教Giulietta·Guicciard弹钢琴时,与其相恋。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Giulietta·Guicciard没有选择贝多芬,而是选择了加伦贝格伯爵。失恋给贝多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使得音乐家陷入到了深深的孤独中去。随着而来的是贝多芬疾病而带来了耳聋,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和疾病所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的双重折磨使得贝多芬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痛苦下,贝多芬完成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巨着之一《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体现了贝多芬顽强的意志力,也给贝多芬的音乐创造带来了巨大的灵感。此时的贝多芬有旺盛的创作精力,创作的大量优秀的作品,贝多芬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顶峰。但也正是此时,他的耳疾也越来越严重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此时的贝多芬不愿与人交往,而他此时苦闷的心情,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可以说,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富含了音乐家丰富的情感生活和过人的精神世界。

二、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作品特点

1.力度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是依据古典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进行力度变化,实现乐曲中力度的对比。《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每一乐章都以钢琴曲开始,随着旋律的发展而进行力度变化。整曲的力度变化范围扩展到ff和pp,丰富了乐曲的变化。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谐谑曲中,贝多芬通过sf实现重音表达,这种表述方法带来的音乐方面的变化是在不同的节拍位置上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音乐演奏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促使欣赏者感受到意外。依据整个乐句的强弱来控制力度的变化,但要区分其与f的演奏效果。力度控制既可以准确地体现情绪的变化,又可以分清乐曲的线条和层次,更好地把握乐句的发展和变化。

2.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虽然《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符合古典乐派的风格,但这种符合并不是完全依存于这种风格方面的创作。这种风格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按照音乐发展进行曲式类型的搭配,诸如,贝多芬将幻想曲式融入到第二乐章中的展开部。贝多芬为了突出《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加强乐曲的思想感情,赋予了曲子开头的速度术语。这样不仅表达了贝多芬内心的苦闷,也丰富了乐曲的感情色彩。

3.戏剧性的对比因素

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中,整个音乐作品的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形成明显的对比,也就是在整个音乐风格方面既体现在调性和音调上,又体现子在音乐性格上。音乐材料不仅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乐曲的主题材料出现在开头、再现部和尾部处,发挥呼应、扩展和连接的作用,实现了作品的对立和统一。

4.丰富的和声语言

虽然《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是在传统大小调和声的基础上创作的,但融入变化和弦来加强作品的情感效果。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中,经常出现下属、重属、和重属导七的转位的和弦,以及附属和那不勒斯六和弦,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贝多芬的细腻、丰富和深邃的感情。

5.和声手法的创新

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和声需要发展阶段,贝多芬采用离调和转调手法,加强和声在乐曲的动力和紧张度。通过织体和位置的不断变化以及和弦音的使用,增强乐曲音响的充实感。同时,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调性对比、织体对比中,和声材料出现色彩的明暗、力度的强弱和旋律线条的高低等方面的对比,增强了乐曲表现力,提高了乐曲的戏剧性效果。

三、对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的理解

1800年以后,贝多芬在音乐创作风格上更为独立,这个也和音乐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贝多芬在创作思想上也逐步摆脱了对于海顿,莫扎特的风格影响,并逐步显现出其在音乐创作中素偶具有的天赋。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完成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其中就有《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还有着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交响曲》至《第八交响曲》的6首交响曲等,这个阶段无论是音乐风格的成熟度还是音乐家作品的创造力来看都是十分丰富的,也逐步奠定了音乐家在音乐史上的积极地位。

创作《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时,正是贝多芬慢慢从疾病,感情困扰,经济带给他的巨大打击里慢慢坚强,振作起来的时候。正如他自己所表述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会压倒我。啊!活着有多么美好,我愿意生活一千次。”

所以奏鸣曲里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些情感,在整个音乐创作风格角度来看,乐曲里有怒吼,有忧郁,有回忆,也有对生活的憧憬,这种多重的音乐风格构成了整个作品的跌宕起伏的音乐效果。而作为演奏者,我也力图把这些情绪都能够表现出来,而这也是最难的地方。贝多芬的作品被公认为在音乐上处理上最难的,他的作品往往看起来容易,可当你走入其中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每一个音符都很难演奏好。很多情感上,力度上难以进行准确把握,这是我在演奏这首奏鸣曲时最深刻的体会。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除了主、下属、属三大基本功能和弦外,广泛利用了大小调体系的其他和弦。贝多芬在继承亨德尔和巴赫的和声手法的基础上,更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和半音,并且运用半音和等音转调等技法,使《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调性范围大为扩展,充分发挥了调性布局在曲式构成和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

这在第二和第四乐章里尤为突出,在演奏第二乐章的时候,运弓和对音准的把握是重中之重。因为他运用了很多半音,等音的技法。而四乐章则体现了贝多芬在曲式,调性上的奇思妙想,也充分体现了他自成一派的独特创作性。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基本原则是:对比主题最初分别在不同调性上陈述(呈示部);继而是变化发展,主题分裂,和声调性转移(展开部);最后是对比主题统一在主调上再现(再现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由4个乐章组成,各乐章在表情、速度、调性和曲式等方面具有对比呼应的关系。

在这四个乐章中,每一次主题的出现都呈现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形式也不同。可是在每个乐章的最后总能与开头有微妙的互动关系。这些丰富的变化,各种作曲技巧的运用都得《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从三首奏鸣曲中脱颖而出。说明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往巅峰发展。在法国大革命风暴的洗礼的影响下,贝多芬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中突出特征是“通过斗争,达到胜利”的英雄般的毅力和热情。

同时,《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反映了贝多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展示了浪漫主义乐派的创作特征。《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中乐思开阔,浮想联翩,又逻辑严密,形式严谨,而且作品内容充实,往往悲剧性和喜剧性交织,严肃与诙谐配合。《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在创作技巧上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用平易通俗的音乐语言表述。因此,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韩利等.《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春天>的多视觉审视》[J].新闻界2010.(05)

[2].陈越红.《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哲理分析》[J].中国音乐学1998(04).

[3].韩春.《浅析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1(04).

[4]晏伟.《从贝多芬的第五首小提琴协奏去看其早期的演奏风格》[J].北方音乐,2011(08).

[5].姚亚平着.西方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