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09:57

不同时期大学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教育大学生就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发展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利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篇一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分析及问题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劣势就业难度更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试探讨分析其经济原因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增强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作者简介]田秀菊(1978- ),女,河北肃宁人,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与咨询、高教管理。(浙江 湖州 31300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贫困大学生受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限制,他们的就业难度更大。他们的就业心态如何,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无论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讲,都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对浙江某高校通过贫困生助学贷款认定的3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其经济因素背后的就业心态,以期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

1.贫困生就业态度急切。从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十分急切,希望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获得报酬,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单位规模等不太在意,表现在有48.4%的学生可以接受工资2000元以内的工作,56.5%的学生不介意在小城镇工作,68.9%的学生不介意单位是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

2.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感大。调查显示,贫困生在就业上普遍感到有较大的压力,有60.3%的贫困生表示有就业压力。在所列举的压力源中,从大到小依次是:“父母对我的期望”“快毕业了,却还没有找到工作”“毕业后经济上的独立”“求职中遇到的挫折”“同学比我先找到工作”。

3.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信心程度。调查中,贫困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低,对自身评价不高,甚至对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怀有恐惧感。其中有36.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37.2%的学生“担心能力不足,完不成工作任务”,49.3%的学生“害怕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4.贫困生欢迎就业指导,但缺乏就业准备。调查表明,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受贫困生欢迎。在就业指导形式上,受学生欢迎的顺序依次是实习、个别辅导、课程和讲座。在就业指导内容上,受欢迎的内容依次是求职技巧指导和培训、就业心理辅导、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职业规划指导。但贫困生的就业准备很不足,缺乏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也不清楚。由此可见,贫困生尽管表现出就业的急迫和对就业指导的热情,但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只是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不能主动寻求就业信息和帮助。

5.女贫困大学生的情绪更为焦虑。调查表明,在就业心态方面,女生更为缺乏自信和竞争意识,焦虑情绪较多。有56.5%的女生感到“自从求职以来,总感到心神不宁,十分焦急”,有52.5%的女生“感觉没有什么就业上的优势”,有68.4%的女生“面对就业竞争,会担心失败”,有70.1%的女生认为“假如求职被拒,通常比较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上,女生比例均超过平均比例。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经济压力是贫困生就业急迫的主要原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就业不仅是他们实现生存和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而且对其家庭的影响也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73元,这些收入可能都不足以支付一名大学生一年的学费。现在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保证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但毕业后,贷款学生的还贷压力就会随之而来。如果贫困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会给其家庭继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贫困大学生较一般大学生而言,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需要早日找到工作,以改善家庭境遇。

家庭较高的期待值成为贫困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在调查中发现,位于贫困生压力来源首位的是“父母对我的期望”。这一方面与家庭的高投入有关。经济困难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大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期望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迅速就业,而贫困生对这种情况非常清楚,他们在无形之中就背负上了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可能与贫困生家庭的就业信息闭塞有关系。贫困生主要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其家庭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况不了解,对大学生就业有较高的期望值,贫困生在家庭的期待和不理想的就业中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

2.个体原因。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低、自我评价不高、容易自卑的个性特点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研究表明,贫困家庭在其所处的农村或社区中,社会地位通常较低,其成员也得不到邻里的尊重。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易形成内向、自卑、敏感的个性,对自我的评价也不高,缺乏自信。这导致他们在进行择业时,常常低估了自己,放低了职业要求,在求职受挫时,易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贫困生的自我评价过低还有其现实因素。贫困生大多来自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兴趣特长缺乏发展条件,综合素质较弱。由于经济拮据,许多贫困大学生省吃俭用。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在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更多投入,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的机会。此外,勤工俭学还会占用学习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成绩。

他们欢迎就业指导,缺乏就业准备的原因也很多。贫困学生所处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期待就是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以后做什么没有过多考虑,缺乏职业规划。这导致学生本人也没有职业目标,缺乏对自己职业兴趣和能力的了解,在学习实践中也没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十分欢迎,期待解决自己求职择业中遇到的迷茫和困惑。

3.社会原因。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成,这是贫困大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的深层次社会根源。网络流行语“拼爹时代”“萝卜岗位”无不折射了找工作中的负面现象。贫困生由于经济因素和缺乏社会关系,在就业中可资利用的资源少,一次次的挫折很容易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一年高过一年的求职支出也对贫困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制作越来越精美的简历、四处参加招聘会的交通费、面试的置装费等,积少成多形成一笔不小的费用。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拉关系走后门等灰色支出也越来越高。这给还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大学生带来更多负担。还有女生会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她们在就业中比男生困难更多,贫困的女大学生身处贫困生和女大学生两大就业弱势群体,也使她们更为焦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