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北大的励志故事
北师大,成了多少人的梦,又毁了多少人的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考北大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考北大的励志故事: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华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复旦上交,而清华北大的人都是轻轻松松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现在,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好像该放弃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非牛人类来劝学弟学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希望都还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当不牛。中考的时候比A班的线高了两分进来的,高一的时候在班级排了40多名。当时班级一共52人,还有5个学文的,我记得后来反省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理科生的倒数第五。虽然是在A班,在学年也得排到300多名(这个是我在大办公室偷看的某个老师的学年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得出的结果)。百分制的小考试数学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间;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间:虽然绝少不及格,但是几乎从来没上过平均分。
以上部分是论证我并非一头牛。
我很羡慕班级里面的几头大牛,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题都会做。人家半小时答完的卷子我得写一个小时交上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空着。平时人家写N本练习册写完了11点准时睡觉,我光写一本还得写到后半夜一点两点,有算不对算不出的题把自己逼得死去活来。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时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时,依然保持着题量上对我的完胜。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银考卷四大名辅试题调研,三尺讲台3+X优化设计大钥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写不完。牛人也许也写不完,但是人家写3本大的加上点试题调研之类的调剂品还是很轻松的,然后同学再问他们点难题,于是乎几乎没有没见过的题了。这就基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看起来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轻松的人的成绩要远远好过刻苦的人。不是因为轻松所以成绩好,而是因为牛,所以看起来轻松。做题带来成绩,这个永远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确定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华。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
分数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高考而已,每个人都说高考题简单,那就把简单的都做对,就OK了。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阵,专学一科,然后就上来了。说起来很简单是吧?我当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一点以后,一般是两点左右睡觉,白天困了用咖啡顶着……同桌很严肃地跟我说你再这样你会死的,但是事实证明了人远远没有那么脆弱。这个作息时间也就是听着可怕,其实做起来习惯了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学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40。一模学年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名。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我终于用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考清华北大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赋上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努力,自信!
考北大的励志故事:
“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欢做大事。”当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在中国地质大学活动中心讲台上,以这句话开始他的讲座时,台下坐得满满的年轻学生显然吃了一惊。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当时的梦想并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苏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苏省地区师范学院。那是一所大专,地点是在常熟市。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台下的同学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过,他随即认真地确认说:“真的是这样啊!”“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后在我们那个外语补习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许该报一所名牌大学。结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录取了!”(笑)
“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同,但成长永远是需要痛苦的。我从农村挑着两个麻袋来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进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时隔二十多年,讲起这件事,俞敏洪仍记忆犹新。“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当然那时候还不认识,躺在床上拿着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在读。我就觉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难听的普通话问他:‘咦,上大学还要看这种书的?’那个同学抬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几乎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它给我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我大学四年感到极其自卑,到最后我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恐惧。第二点,它使我知道,一个人要读很多很多书。”
“在北大的四年里,我把每天的时间都放在读各种各样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一些我能读懂的自然科学著作上。四年毕业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书,英语书反而成了其次的东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语学得非常糟糕。糟糕到毕业的时候,我连《飘》这样的英文小说都读不懂。”
“同时,我还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从农村来的,普通话讲不好;其次又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几个人认识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在大学最大的损失之一,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大学生的活动。后来我深深体会到,大学生的活动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对一个学生锻炼自己的心志,锻炼自己开朗的个性,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没有学到这个东西。所以说,我在北大的四年,过了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学里是极其自卑的,到了什么地步呢?我在大学从没谈过恋爱。原则上这是有点不太正常的——当然也比较正常,因为我现在也很正常。(笑)但问题在于,我并不是不想谈恋爱,我看上了我们班每一个女孩子啊!”(笑,掌声)“那么为什么看上了一个女孩子却不敢去追求呢?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抬高了,我发现我们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结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发现我是把自己往下贬的,比如说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贬到5。到现在我也有这个感觉,当然我不会再贬到5了。这是一个自我恐吓的过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使你变得更谦虚,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来应该属于你的东西。”这一句话,他感慨万千。“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自卑过,只是自大、傲慢过,这个人一定很浅薄。世界对教学研究统计表明,在任何时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学生,最后成功的比率,远远低于第10名到第20名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风顺并不是个好事情,因为世界并不专为这样的人设计。容不得挫折、失败和落后,就不能将苦难变成智慧。”
考北大的励志故事:教育方式
家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我们的儿子小余2014年参加高考,年仅16岁,成绩居浙江省第四名(不含加分是第三名),北大、清华争着要他,两所大学最好的专业任由他挑选,最后他挑选北大物理学院,并获北大新生一等奖学金。
一、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
书是传播文化的课堂,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书也是我们一生的老师,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高尚。
我们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注重培养他对书的兴趣。那时,我们搜集了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报纸、带图的生字卡片等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让孩子坐在我们的膝盖上,边用手指给他看,边用嘴讲给他听。孩子凭借色彩、图像、我们的言语以及文字等来理解读物的意思。我们不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是多次重复。
我们还在孩子的房间挂满了各种水果、车辆等图片,使孩子每时每刻都能看到“书”,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对“书”产生深刻的印象。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们找来大量的旧报纸给他抓、拍、推、撕、咬,让孩子从小亲近书,爱书,一刻也不离开书。
到孩子读小学以后,我们给他买了许多注音读物。开始我们读给他听,后来,他自己就渐渐地会看了。每天晚上,他写完作业后,我们一家围坐在大书桌旁,我找资料、写论文;儿子看书;丈夫看新闻,一家人其乐融融。到周末,我们就带他到图书馆、书店看书,还经常把书作为礼物奖给他。
大量的阅读,使孩子的知识量急剧上升,理解能力逐步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小学时他有二十多篇作文在各级大赛中获奖或刊登在《百家作文指导》等各类刊物上,高中时与他人合作的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物理通报》上。很多竞赛的书,他都是看书自学的,他曾获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浙江省高中数学、化学、生物学竞赛二、三等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书的功劳。
二、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何面对失败、困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育子问题。现在社会上这么多人自杀,更说明了这种教育的重要。有一次,儿子以一票之差没评上三好生,他郁郁寡欢,中餐没吃,晚饭也吃得很少,看到什么都不顺眼,还对我们发脾气。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又在梦中哭。我们安慰他:“宝贝,这次没评上三好生没关系,下次再争取吧!”他说:“不,就不!”我们的心不禁一震:孩子多好强啊!他就在我们自己班学习,那时三好生名单还没上报到学校,完全可以再增加一个名额。这样,他就可以不那么痛苦了。可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我们忍住了,三好生没有事小,经不住磨难事大。于是,我们就对他说:“宝贝,既然你那么难受,就写成日记吧,写后心里就不难受了。”他听了我们的话,第二天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日记。他对我们说:“写了日记,我心里果然不难受了。”看来,孩子脆弱的心需要得到抚慰,需要正确的引导。我们想,经过了这件事,他应该能经受得住风浪的考验。果然,在以后的三好生评选中,偶尔没评上时,他就极力自己排解忧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已得到培养。我们相信,离开了父母,孩子同样能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后来他读高中时,远离父母,第一次寄宿在学校,学习压力也很大。但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学会自己洗衣服、整理东西,解决高难度的作业。成绩由期初的年级段400多名上升到期中考的30多名,乃至2014年高考时,考到了浙江省第四名。
三、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诚信是一种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教育要从小孩抓起,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做人讲诚信的习惯。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记得儿子六岁的那年暑假,我们一家和侄子去游华山。爬到华山北峰时,儿子停在一个小卖部前,想买“游华山留念牌”。我们把牌挂在他颈上,觉得蛮好看的,就问卖主多少钱?卖主说38元。我们说:“太贵了,不买。”就拉着他的手走了。后来我们爬山爬得满头大汗,帮儿子脱衣服时,发现他颈上还挂着那个留念牌,想起了自己刚才没付钱。侄子说:“反正卖主不知道,路又走了那么多,不用还,算了。”我们想:侄子说得没错,不还,卖主也不知道。更主要的是我们已走了很多路,回去要40多分钟,何况我们当时又很累。“送”还是“不送”?我们心里也在犹豫。这时,我脑海里闪过一个朋友跟我讲的事:有一次,朋友的邻居带着女儿在公园玩,看到公园里的花很漂亮,邻居趁人不注意,随手拿了一株藏在衣服里,欢天喜地地带回家。没想到后来她女儿到别人家玩,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就偷偷地拿回家。邻居批评了女儿很多次,都没用。我想:如果这次留念牌我们无意之中拿了,那以后儿子可能会有意识地去拿别的小摊上的东西,后果不堪设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我们就让儿子选择要不要送回去。儿子经过内心的激烈斗争,最后还是决定把牌送回去,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许。儿子事后在《诚实给人带来快乐》一文中写道:当妈妈问我要不要把留念牌送回去时,我本来是想把它留下的,这个金牌似的留念牌金光闪闪,上面还写着:“登上华山全家平安”、“奇险天下第一山”等字,好漂亮啊!我真舍不得送回。可是,看到妈妈有点难过的样子, 我又不好意思把它留下。我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把它送回去吧。”妈妈很高兴,把我的脸亲了又亲,拉着我的手,把牌还给了卖主……周围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我:“小朋友,你真诚实!”“小朋友,你真了不起!”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后来,他在学校的小店里买东西,店主多找了他五元钱,他把钱送回去了。店主表扬了他,他很高兴。我想这种诚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会非常有益。
四、培养孩子心中有梦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每个卓有成就的人从小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他们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我们从小就给孩子播种梦想的种子。自从孩子会独立看书后,我经常买一些《名人传记》、《中外科学家故事》等书给他看,以激起他内心对这些名人的敬仰之情。慢慢地,孩子心里就有了想法,他很崇拜爱因斯坦,渴望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贡献。初中时,老师叫每个学生写座右铭贴在桌上。里面有这样两块内容:我最崇拜的人和你的理想。他分别写上“爱因斯坦”、“当科学家”。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真迹时,他非常激动,屏息凝视了很长时间。我们知道孩子喜欢上了爱因斯坦,于是在杭州听课时,看到书店有一本少年版的《相对论》,就买回来送给他。他爱不释手,经常翻阅,不下20多遍。我们还给他买了《爱因斯坦传》。
平时我们有意无意地说:“宝贝,你跟爱因斯坦很像。”“哪里很像?”“爱因斯坦很聪明,你也很聪明;爱因斯坦琴弹得好,你钢琴也弹得不错;爱因斯坦喜欢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你也喜欢他们;爱因斯坦不喜欢钱,你也不喜欢钱;爱因斯坦本来可以当以色列的总统,但他拒绝了;你也不喜欢当官。你们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你肯定能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他听了很高兴,脸上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正因为有这个梦想,使他对物理情有独钟。所以当我们都希望他选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或清华的建筑学院时,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北大的物理学院。考上北大后,我们告诫儿子:继续努力,北大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新的起点。
考北大的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