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发布时间:2017-04-06 10:48

对于语文的复习,我们都要学会去做试题卷,因为通过做试题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桑zǐ_______ ②mài_______络 ③察yán_______观色 ④夸夸qí_______谈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桂林,那真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三两好友坐在竹筏上,仰望怪石嶙岣、群峰争奇。清澈的水中倒映着各样的山,水中的山与矗立着的山互相映衬,错落有置。这神奇美妙的世界把你包围着,如读一部经典作品,让你产生无尽暇想,实在是太切意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6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③□□□□□□□,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写字教育在汉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韩国甚至要拿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阶段实施写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

材料二: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书法课,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抽查10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比例是90%。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你从以上材料所得到的结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文段中A的姓名是_______;在这部作品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写一个有关A这个人物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概括回答)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口技》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8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4分)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百千齐作

挑拨离间 以身作则

C 不能名其一处也 D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莫名其妙 眉飞色舞

E 群响毕绝

精美绝伦

【答】_______和_______

7.“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①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②,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③之,偶不相值④,愈益恐,因奋力挤之下桥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①盖:白茅编的覆盖物,这里可以译作“伞”;②溜( liù):屋檐下滴水处;③撩:挑弄,这里可以译作“踢”;④不相值:未踢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即投伞下同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愈益恐,因奋力挤之下桥而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有的人》中的三段文字,完成10~11题。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0.“给人民作牛马”形象地揭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格?鲁迅先生哪句诗最能表现他的这种品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所选三段诗歌,在写法上都采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范进中举》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2~13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2.精当的动词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请揣摩下边的句子,分析胡屠户这一形象。

(2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

腰里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划线处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4.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中作者对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持什么态度?联系一F文谈谈本段

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雨夜的红灯笼》一文,完成16~20题。

雨夜的红灯笼

(1)林决定下来了,要走。

(2)林望了望那两间又低又矮的教室,心中便一片怆然。夕阳斜下,屋子中砖头支着木板的桌子,以及那块发白的黑板,在余辉中发散着金灿的昏光。

(3)村支书老黑叔更是怆然。“林老师,你真的要走?”“走!”林咬咬牙,重重地从喉腔吐出,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五天前,林接到了师大同学的来信。同学在广州是一家IT公司的老总,准备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力邀林出山。

(4)山风悄悄地吹了起来,凉凉地直往领子里扑。天上的云彩也不知什么时候聚起了厚厚的一层,黑压压的把夕阳西下仅有的一点余辉,遮了个精光。黑暗中,老黑叔静静的蹲在地上,那长长的烟枪在一明一暗中映出他那张沉默的脸。

(5)“要走,你就走吧!”老黑叔使劲吐了口烟,屋内的烟雾更浓了。“林老师,难为你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几年来,苦了你呀!乡亲们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谁让咱穷哇!”老黑叔一跺脚,脸别在了一边。“林老师,你想走就走吧,不能在咱这山旮旯里耽误了你的前程。这些娃娃识上几个字,将来到了城里,莫走错厕所也就够了。”

(6)林静静地站在低矮的讲台前,竟不知该如何劝慰这位忠厚的庄稼人了。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一会儿,同学的轿车就要来了,也就要告别这个小山村,告别这个昔日的三尺讲台了。

(7)一道闪电划过,窗外沥沥地下起了细雨,似乎每一滴都下在了林的心上,使他的心生疼生疼的。“嘀,嘀嘀……”同学的轿车驶进了村边这个只有两间房舍的小学,向林发出了到来的信息。

(8)林终于坐在了轿车里,对雨中的老黑叔挥挥手说:“黑叔,您回吧!下着雨,小心着凉了。”老黑叔点点头,指指村口的小路说:“林老师,你看乡亲们送你来了!”只见村口整个小路上布满了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手中都提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默默地站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一股湿热的液体在林的脸庞悄然滑落,使他分不清究竟哪是雨水哪是泪水了。

(9)林突然有了种悲壮的感觉,犹如一名即将奔赴沙场,身有使命的将士!不成功便成仁!终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林咬咬牙暗暗对自己说。

(10)一年后的山村小学耸立起了三幢崭新的教学大楼,山村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林坐着轿车带来了十几个和他当年一样援教的年轻老师。孩子们终于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村口又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11)开学典礼上,老黑叔拉住小学名誉校长林说:“这回你还走吗,林老师?!”

(12)林点点头又摇摇头,嚅嚅着:“别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孩子没上学啊!如果,当初我没走的话……”望着远方巍峨而又贫瘠的大山,他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两间破旧的教室,又浮现出那雨夜中鲜红动人的灯笼。

1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第(2)自然段对山村教室作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5)自然段中加点的短语“使劲吐了口烟”“一跺脚”“脸别在了一边”属于什么

描写?表现了老黑叔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林点点头又摇摇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雨夜的红灯笼”在文中出现两次,请仔细品味,说说它的象征意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40分)

21.作文。(40分)

请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和所在学校。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