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17-06-16 22:20

初级会计学复式记账原理中流行4个平衡公式,有三个是错误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按照会计等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与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相等。因此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可以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相关账户中作等额双重记录。这种记账如实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的中国采用方法

中国采用复式收付记账法,主要有:

1.钱物收付记账法:以钱和物收付为中心,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为中国农村基层生产组织所广泛采用。主要特点是:

①会计科目分为"钱物类"(或"结存类")和"收付类"两大类科目。"钱物类"包括:现金、存款、粮食物资和固定资产。"收付类"中的收入类科目包括农业收入、副业收入、其他收入、公积金、公益金和暂收款;付出类科目包括农业支出、副业支出、其他支出、管理费、待摊费用、基建投资和暂付款等。

②记账规则是"两类科目,同收同付;同类科目,有收有付"。例如,生产队收获粮食,记:收:粮食物资,收:农业收入。又如购买化肥,记:收:粮食物资──化肥,付:存款。

③根据收入减去付出等于结存这一平衡关系,

2.资金收付记账法:以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收付为中心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广泛采用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类"(包括:固定资产基金、拨入经费、应缴预算收入、经费暂存、预算外收入等)、"资金运用类"(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经费暂付、预算外支出等)和"资金结存类"(包括:经费现金、经费存款、经费材料、固定资产、其他存款等)三大类。

②记账规则是"资金结存总额增加的业务,记同收;资金结存总额减少的业务,记同付;资金结存总额不变的业务,记有收有付"。例如,收到拨入经费,记:收:拨入经费,收:经费存款。支付办公费,记:付:经费支出,付:经费现金。用存款购买材料,记:收:经费材料,付:经费存款。工作人员报销差旅费,记:收:经费暂付,付:经费支出。预算收入转账,记:收:已缴预算收入,付:应缴预算收入。

③根据资金来源减去资金运用等于资金结存这一平衡关系,

复式记账的经历阶段

复式簿记的演变,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当时,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很快,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发达的商品经济,特别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跃的商业(包括海上贸易)和银钱兑换业,都迫切要求从簿记中获得有关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以后,簿记的方法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的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诞生了。这一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佛罗伦萨式--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1211-1340年)。这一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这是目前保存的意大利最古老的会计账簿,现收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奇。拉乌莱芝纳图书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转账;

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人名账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借贷上下连续登记)。

(2)热那亚式--复式簿记的改良阶段(1340一1494年)。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人名账户)外,还包括商品、现金(物名账户);

记录形式--左借右贷账户对照式(两侧型账户)。

(3)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1494一1854年)。这一阶段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正式出版为代表。本书的出版,使得复式簿记的优点及方法很快为世人所认识,并广为流传,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至 1854年,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出现,会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现金(人名账户与物名账户)外,还包括了损益与资本(损益账户与资本账户);

记录形式--账户式。

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