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02-11 13:5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一:

转眼又是一年,在看似平淡的工作、生活中总结自己的得失,总是能有所获益的。下面我就从教学、教研等方面谈谈自己一年中的所得、所悟与所感。

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我不仅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且从多方面着手,力求使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确立自信。在所举行的"一日班长"、"科普知识交流会"、"一对一"互帮互助互学、"成功心理培养"等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拥有了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养成了读书读报看新闻的好习惯。

(1)以班级干部为主线,影响带动其他同学。

班干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有一个好的班级干部团队,班主任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但工作的最开始,由于对学生的不了解,迟迟无法确定班干的人选,班级的各项工作简直是一团糟。后来我确定了"现选拔,再培养"的方针,由学生民主选举与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班干,在实践当中去训练他们,教育他们。很多工作都是先做示范,带着他们去做,然后再放手试验,最后由他们自己去组织和管理。

(2)关注小团体,将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低,甚至有的连字也不会写几个,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是单一。加之学生正处于由少年时期向青春发育时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心里话更是不会对父母、老师讲,他们需要的是朋友。通过半学期的观察,发现他们分为几个团体,虽然是个团体,但大家的观念也是各有不同。(班主任 )有的是太内向,找不到说话的朋友;有的是学习成绩落后,有些自暴自弃;还有的是觉得一时新鲜,觉得他们的行为很酷,很好玩。但是这些学生都很理智,一旦出现了什么事情,并没有一哄而上,可谓团而不结。

针对这个小团体的特点,我先分离出较上进的学生,单独做他们的(2016年度护理实习工作总结)思想工作,将他们的心思引导到学习上来。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鼓励他们,支持他们。有了一点点小的成就,就及时的夸奖、鼓励。到学期结束之前,尤其是期末复习的这段时间,他们变得很主动,并且非常乐于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去。而对小团体中自我放弃的学生,鼓励他们向特长方向发展。不求全面,只求有所发展,健康发展。

其次,学习优良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信心,也是家长关心的重点。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任务之一,也是学校交给我们的一个主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本学期我主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

①确定学习目标,将困难分解,逐步克服。

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基础差的,不要求成绩提高快,更要求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只要有进步不论是成绩上的,还是学习方法上,甚至是写作文中的一句话,上课时回答的一个问题,只要有进步就夸奖。学习中等、态度端正的,要求所有学科必须达到及格。

②多次联系各位科任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协商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在一起研究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针对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的学习。

③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行。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文化知识,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是必需的,这成为了本学期我班另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学习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日常小事做起,事事严格要求。

再有,注意早操时学生站姿和纪律;对于站姿不好的学生,我常常笑话他们是"小老头",心还没老,身体却老了。时间久了学生们也会相互取笑,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很多学生都改变了早操站姿。但早操的纪律一直都是难以管理的,冬天到了,学生们出操冷得上蹿下跳,我就惩罚他们---"跑操",但学生都说这样暖和多了!

同时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是教育学生的好机会。利用各种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各项比赛,在比赛中需找自己的位置,寻找自信。

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二: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快乐。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如此。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是其次的,最重要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一开学,我就向小朋友们提出将“安静、干净、尊敬、竞争”作为班级公约,希望大家能共同遵守。为了帮助大家达到这些要求,我利用班队、晨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组织讨论,明确小学生该做到哪些,不该做哪些。在班内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每月评比,树立学习榜样。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守纪、整洁、尊师、向上的良好班风。在班中选拔班干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鼓励他们做好带头工作,协助老师完成一些工作。同时,我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二、关爱、赏识,真诚为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给理解,被尊重。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班里有个叫谈伊琳的小朋友,性格内向,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外地。身边没有人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并影响到学习成绩。我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渐渐地她对学习树立了信心,成绩稳定了,性格也开朗了,还会主动帮助同学们打扫食堂卫生。

三、家校联系,转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要以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平时课堂上多提问、多肯定,课后多辅导,组建互助小组,以好带差,共同进步。家庭教育对后进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经常通过家校路路通告知孩子的在校情况。家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班级的整体发展。

四、班级建设,共同出力。

为了让新教室更有生机,我和同学们拿出自己心爱的盆栽,虽然不及别的班级特地去买的好看,但这是大家对班级的爱。墙壁脏了,有同学主动拿出自家的砂纸,把墙刷干净。同学们经常因为食堂卫生评比得到了红星而欢喜,为偶尔得到黄星而垂头。我笑了,因为大家真的把我们一年级6班当成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下学期,我会同孩子们一起努力,把这个班级建设得越来越好。

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一些做法

1. 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二册教材培训,保证实验稳步发展。寒假期间,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布置了典型个案发言(9人次)、论文交流、专家讲座以及教材教法分析等。老师们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只靠几个人来推进是不行的,必须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确定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首先,我组建了课题组。组建的办法是:老师自己报名,只要有愿望,愿意在课改中展开研究,就可以报名。结果70余名教师报了名,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第二步,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我先公布区里的专题“情境化课堂教学”,并配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区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现在,已在区里备案的专题,包括来自22所学校的23个,占全部实验校(35所)的63%。本学期末,准备进行专项总结。

3. 加强实效,组织课题中心组献课活动,促进实验的深入发展。(因课题组过于庞大,我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人的课题中心组。)本学期,课改的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的学习、贯彻新理念;要进行二册教材的使用实验;并要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及专题的研究等。为了完成上述的工作任务,我区组织了课题中心组献课的活动。组织课题中心组成员(20人),每人献课一节。献课过程向全区任课教师开放,自愿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思考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并观摩、研讨教材的使用;通过自评、他评等形式,来学习和使用基教研中心的评价方案;结合献课活动,进行短期专题的研究。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专题定位在“计算教学”的研究上。通过研究,找出了计算教学低年级的一些方法,确定了基本思路:积累表象→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并拿出了研讨课,在全区展示。另外,本学期,我区还完成了全市研究课、与宣武区交流研讨等任务。

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 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一年的课改,我区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学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2016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