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4 12:03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一: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利用悬念情景,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那么势必会让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索然无味,在这样的情况下创设情景也很难起到很多的作用。悬念能够引起学生们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们置身在有悬念所构筑的情景中,会让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从而产生非知不可之感。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设置悬念,那么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在课的开始向学生提问:“现有一个破损的自信车轮胎,要换一个与原来大小一样的轮胎,有什么办法呢?”自信车,很多学生们都有,因此这个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悬念,还能够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针对这个悬念,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索,同时他们还能够思考如何是否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相同的方法是否也能够适用等。此时教师在为学生们指出只要学习过这节课后,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就会产生出“到底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从而生出非学不可之感,进而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更加的集中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教材知识背景创设情景

通过情景的创设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的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从而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现实性。情景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状况与生活实际。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原来的知识与即将要学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创设情景。这是因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原有的旧知识的基础行,而且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其次,尽量的使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与故事、问题等引入情境。这样做不仅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对于“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圆环的面积”这样的问题放到以下情景中可以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用比赤道长1米的绳子给地球加个圈,在地球与绳子之间会存在缝隙,这个缝隙能够放进去一个苹果吗?缝隙的面积能够有多大?”

教材中的很多背景材料都是编者用心选择的素材,我们要好好的挖掘其中的素材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情境之中。

三、注重利用生活情境,还原现实模型。

如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数学的概念、命题等它们本身就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因此它们必然对应着某种现实模型,但正是因为它们的抽象性隐藏了他们的应用性。所以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揭示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思维牵连以及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们发掘现实情境背后的数学。

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可以创设商场营业柜台,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和学生:

学生: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

营业员: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找你8角钱。(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

这样,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这样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数学的影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这是一种真实的交往,这种给抽象的数学问题赋予实际意义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缩小了抽象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充分理解、数学原理的充分运用、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等都离不开情景创设这样的有效手段。同时,情景中所能够反映出的的生活与知识背景的联系也是数学生长的土壤,将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放到这个土壤中,数学知识的小苗才能够逐渐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进而构成一片数学是森林。如果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那么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够成为那些沙漠中的零散、稀疏的枯枝。

中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二:案例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学案例剖析

1、轻视实验操作的思维教学功能

一些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教材安排的实验怕麻烦而干脆不做,忽视实验操作的直观教学功能;也有些教师过于注意实验操作,忽视了数学学科的思维权重,因此没有重视引导学生深层次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及思维。

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2、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屡见不鲜。很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如"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从而使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出现情绪障碍,例如有些同学在学习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了很多遍之后还是不能理解,这种情绪障碍导致了学生对数学产生敬畏感,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对策

1、利用有趣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趣味去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品尝趣味,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如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故宫与长城吗?这些建筑物美丽吗?喜欢吗?试着画画它的样子?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许多遐想,感觉非常的有趣。此时教师可乘胜追击,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我们的设计师是怎么创造的呢?问题一出,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将这些疑问引入到图形认识上。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注重分层辅导,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不太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许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题组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为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使用,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变成某一个知识点的测试题。

例如在学习ax+b=0(a≠0)的方程时,把它分成a为正整数、a为负整数、a为分数或小数的几个学习过程,并分别编写测试题,称之为分层测试卡。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每节课编一张分层测试卡,并分层给分,每层100分。对合格部分给予鼓励,不合格部分当天进行补习及补测。

3、准确课堂提问,注重问题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

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绝对值时,举例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加在学校东边2Km处,并提问学生“能建立数轴恰当表示他们的位置吗?”在学生建立数轴恰当地表示除了位置时,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他们步行的速度相同,谁先到学校?为什么?”让学生经过讨论,并听取学生的发言,并总结归纳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通过层层设问,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假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直截了当的说出“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绝对值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负数(正数)与原来数的相反(相同)”。根本没有通过数到原点的距离顺利成章的引出绝对值概念。这样死板、生硬的、概念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符合教学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正确思维,不利于形成有效性思维。

4、师生相互合作,加深数学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突出合作性,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互评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我,有学会欣赏别人;教师从反馈中积极汲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收集、分析数据,不分课内课外,相互探讨,课堂上按小组展开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三、小结

总之,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表演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精神,不断调整自教育、教学内容和策略。力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建构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积极实践的氛围,努力创建学生学习的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

中学数学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2.本科数学毕业论文

3.中学美术学术论文

4.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5.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6.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中学数学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