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0 11:22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建立在货币政策信息对称基础上,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共同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篇一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探究 》

摘要: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涵义入手,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力争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

一、引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了扭转经济形式,各国一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份子,也将不可避免的深陷其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后果进行研究。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后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1.货币非中性。与货币中性轮的观点相反,货币非中性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只是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而会影响相对价格体系,从而对就业和实际产出产生影响。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要增加需求,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2.货币供需理论。在经济危机期间,交易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会降低,因此由著名的费雪恒等式MV=PQ可知,要维持产出水平PQ不变,就必须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是基础货币量和货币创造乘数的乘积,即M2=kM。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为了避免出现挤兑,通常会持有较多的准备金,从而使得货币创造乘数下降。所以,为了维持和增加货币供给量,就必须增发基础货币。3.零利率与流动性陷阱理论。通常情况下,利率降低可以增加投资支出,进而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在危机期间,利率很低甚至为零时,人们会对持有货币具有无限需求,利率就不再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货币政策失效,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目前,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典型国家是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和日本即产生了正面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就其积极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短期内稳定了金融体系。在危机期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银行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消除了流动性不足的威胁,避免了危机和恐慌的蔓延和恶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避免通货紧缩,经济预期向好。在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为了避险,一般会提高准备金,减少放贷,从而使得货币创造能力下降,市场出现资金短缺,经济增长受到遏制,进而出现通缩压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并产生通胀预期,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第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以降低企业和私人的融资成本,刺激企业的投资和私人的消费。第四,随着利率水平下降和货币供给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贬值,进而促进本国出口和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并增加有效需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有正向作用,但是就其负面影响来看,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通货膨胀风险。适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经济,但是使用不当则可能使得货币供给过多。危机期间,增加的基础货币并不会马上形成过多货币供给,但是在危机过后,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大的风险在于通货膨胀风险。第二,资产泡沫风险。危机期间,实业投资预期收益较低,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和股市之中,结果会造成房价和股价暴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给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第三,汇率贬值风险。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利率进一步降低和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出现资金的跨境套利,一部分资金会流向境外,造成本币汇率贬值。第四,货币政策的逆向操作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未来回收流动性的时机和方式都将是一个大问题。如果经济恢复,央行在短期内需要在市场卖出大量的债券,而大量的财政赤字国债充斥市场,那么又可能造成经济大幅的波动。

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既产生了稳定国内金融和经济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第一,人民币升值,贸易环境恶化。美联储大幅增加美元供应,相当于美元加速对人民币贬值,实际效果等同于人民币急剧对美元升值,这将大大减弱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将不利于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第二,热钱不断流入中国。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境内资本为寻求保值和增值,就会到利率较高的国家里寻求投资。同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通胀预期会形成本币的贬值预期,资本为了避险,就会流入货币预期升值的国家。第三,外汇储备损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强化了美元下行的态势。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而其中绝对部分为美元资产。美国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相对于美元,人民币逐渐升值,使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而且不断缩水。

2.应对量化宽松的对策。第一,坚持外汇储备多元化,寻求安全和盈利的平衡。分散外汇储备投资以及创新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迫在眉睫。可以考虑增持美国优质跨国大企业和国际组织的股票,这不仅可以抵御美国国内的通胀风险,还可以抵御美元贬值的风险。第二,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量化宽松引起的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但是,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就有利于中国贸易盈余的保值。第三,加强临时性资本管制,降低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资本管制主要是为了管制资本项目的国际资金流动,阻止热钱涌入。在目前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应暂缓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要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热钱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遏制热钱流入。

五、结语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处于金融危机和衰退阶段的经济,可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如果此项政策不能正确运用,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有稳定金融体系、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抑制通货紧缩、经济景气预期等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受到资金能否流向实体经济、货币向境外漏出情况和实体经济能否如期复苏等条件的制约;同时,这一政策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汇率贬值和资产价格波动等风险。

参考文献:

[1]韩雪.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上海金融,2011(5).

[2]李青.量化宽松下的通胀输出[J].中国金融,2010(23).

[3]李亚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效果与潜在风险[J].金融探索,2011(2).

[4]马成功.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1(5).

[5]孟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山东经济学院学报,2011(3).

[6]穆飞.金融危机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分析[J].经济师,2010(9).

[7]肖建涛.从经济超预期复苏到量化宽松政策退出[J].经济参考,2011(1).

[8]谢强.量化宽松政策下的通胀率合理预期[N].金融与经济,2011(04).

[9]杨雪倩.量化宽松政策:原因、趋势及影响[J].时代经贸,2011(1).

[10]赵艳霞.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下中国的对策[J].中国金融,2011(23).

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篇二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

摘要:

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其传导机制和社会融资规模内涵发掘出发,具体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界定、统计原则和口径。其次,对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理论上来说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满足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再次,基于2002~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社会融资规模与GDP、CPI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最后,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其总量与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的动态关系更紧密,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

融资;货币;中介目标;实证分析

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金融服务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现状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比越来越大,大量金融创新正改变着社会融资的总量和结构构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却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1概述

1.1社会融资规模的界定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相比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关注通过传统银行提供的信贷同时也关注非银行机构产生的大量直接融资。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创新,能更加全面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简单地说,融资结构是对企业的资金来源的描述,具体是对构成资金,以及该资金占企业资金比例的描述[1]。要探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首先要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进行探讨,不同的融资渠道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样融资渠道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从金融机构来说,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从金融市场来看[2],包括债券、信贷、股票、保险,以及其他影子银行系统或者中间业务等;为了使本文的统计数据,分析准确、真实和有说服力,本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构成,社会融资规模包括RMB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1.2统计原则和口径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时,其统计计算指标直接影响着其数据是否可以用以实证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是否支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有的文献研究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需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需要确定国内实体经济部门和国外资本构成;按照居民原则,凡是国内资金借出和贷入的单位都属于我国的居民。而外债、外资投入的单位等不属于我国居民,这些资金构成也不纳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数据中[3]。(2)金融原则按照一般统计,资金贷入所在的部门就是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有数据应该纳入国内金融统计数据,而国债数据不应该纳入社会融资规模。(3)合并原则各金融部门、市场间进行资金流动中会出现重复计算和统计的情况,这就需要合并处理。(4)增量统计和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各统计指标产生的数据应该是一段时间内融资增加额,统计数据应来自于国家政府统计单位的发行价、账面价进行计值(本文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发改委等)。

2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

可控性是通过调节某一经济变量或者经济指标,能够使目标达到预定水平。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是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可控性检验,研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与货币政策中介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相关文献中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是指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因为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经实行了对信贷规模和市场的市场化管理,政府已经不能直接影响和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只能通过对信贷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管理来间接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统计中,国内的各项贷款是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本外币贷款,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差实现调控,而存贷款利差可以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可贷款量,因为,如果存贷款利差较小,各类银行就可以实施加大资金储备、减少贷款总量的战略;反之就会提高可供贷款总量。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委托贷款多由金融机构控制,资金来源于各种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人提供的贷款资金,和前面的中外币贷款一样受存贷款利差的影响;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信托机构,而信托机构储备资金和发放贷款的总量也受存贷款利差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各个贷款指标是具有可控性的。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承兑汇票去除银行贴现后的经济指标,一般银行通过调控承兑汇票数量和对企业进行承兑来控制该指标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企业债券是国家非金融机构发型的各类债券,根据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债券的发行要接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并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控制,因此该数据也是可控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多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而股票的整个流程都是由证监会来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同时该经济指标也受国家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利差增大则货币贷款政策从紧,金融机构收缩贷款总量,从而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并在股票市场上增加融资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由此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各项组成均会受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相关工具的直接影响,其中,各类贷款受银行监委会监管;债券和融资受证券会监管;保证了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3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分析

3.1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这里首先假设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货币政策的相关指标选取基础货币的投入量来反映,即选取GDP和CPI作为衡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选择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统计数据,即季度数据TSF1,将该数据进行季度加和并取平均值得到TSF2即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季度数据[4]。在实际的数据获取中由于数据受季节影响较大,这里对数据进行CensusX12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工具使用Eviews,这样就去掉了季节因素。

3.2相关性分析本文利用2002~2014年的季度分别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国家的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都比较高;结合人民银行统计司曾经进行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2002~2014年季度数据与上述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比其他的新增RMB贷款等因素都更具有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3ADF平稳性检验其他相关研究在进行变量的时间序列研究中多假设经济数据是平稳的,但是从近些年的经济指标来看,数据的时间序列并不都具有平稳的特征,为了防止不平稳数据产生的伪回归分析,本文首先采用ADF检验方法对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5]。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所有的指标都是水平非平稳,但是通过一阶差分后的整体趋势是平稳的,且置信度都能满足平稳性检验,可以将变量放在VAR模型下进行分析。

3.4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对上面变量指标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检验,存在协整关系即本文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CPIGDP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选用乔汉森检验对变量进行分析,选取的滞后阶数为2,对LCPIsa和LTSF1sa、LGDPsa和LTSF2sa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相关的数据表明检验下变量存在1对协整关系,且数据满足0.05显著性水平;最大特征跟检验下变量间只存在1对协整关系,且数据满足0.05显著性水平;那么可以得到社会融资总量与CPI以及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GDP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验证,这里采用格兰杰检验的方法,分析短期情况下LCPIsa和LTSF1sa、LGDPsa和LTSF2sa之间是否依旧保持稳定和均衡。同理可以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GDP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5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对上述指标进行因果关系的定量分析,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得到,△LCPIsa不是△LTSF1sa的Granger原因被接受,也就是说CPI的波动不能引起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变化;反之,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可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同理可以对△LGDPsa和△LTSF2sa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DP对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有一定的影响,而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变动可以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相关性和可控性较高。

4实证分析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从理论上来说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满足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也进一步说明了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在金融市场中是一个流量的变化,其融资渠道和工具是多元化的,它能够从多方面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的调节,同时也可以受到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监控和调控,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高度的可控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分别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GDP进行相关系数都比较高,从而保证了其与宏观经济指标的较好相关。后面的各种检验和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的动态关系更紧密,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参考文献

[1]Shurtleff,W.andAoyagi,A.:ASpecialReportonHistoryofSoybeansandSoyFoodsinChinaandaroundtheWorld.

[2]Coelli,T.J.;Rao,D.S.P.;O’Donnell,C.J.andBattese,G.E.:AnIntroductiontoEfficiencyandProductivityAnalysis,2ndedition,USA:SpringerPublishers,2005.

[3]吕浩荣.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4]齐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5]付晓琳.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3.

有关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推荐:

1.浅谈金融货币政策毕业论文

2.本科金融货币政策分析毕业论文

3.货币政策研究毕业论文

4.浅谈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

5.浅谈货币政策毕业论文

6.货币政策影响毕业论文

7.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

金融货币政策探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