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17-06-02 12:12

学术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小编整理了两篇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关于动物的学术论文

动物病毒病与动物疫病的控制

摘要分析了动物病毒病在动物疫病流行中的现状及原因,指出“自然疫源地”对“猪圈上山”的影响,阐述加强生物安全的基础性研究和3G技术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物病毒;疫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324-02

动物疫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危害严重的动物性疾病。动物疫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某些动物疫病是人兽共患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1]。2004年亚洲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流行,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的暴发,2009年甲型(N1H1)流感的暴发,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人心惶惶。目前的现实是古老的动物疫病在复苏和蔓延,新的动物疫病不断产生与流行;病原变异株、超强毒株、高致病株的大幅出现以及“超级病菌”等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对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而经济全球化趋势、生态系统的破坏、滥用抗生素等又使得动物疫病的防治更加复杂和困难。动物疫病的传播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令人猝不及防,已经再次向人类敲响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的警钟。因此,加强动物疫病防制,尤其是对动物病毒病的全面控制和扑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动物病毒病在动物疫病流行中的现状与原因

1.1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动物疫病更加复杂化,流行趋势更加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员、商品和畜禽流动性增加、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全球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发展。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以病毒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接连暴发,并跨越国境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新发传染病也越来越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3年以来,出现了40多种新病原。其中与兽医有关的有禽病14种,猪病7种,牛羊病8种,马病2种,经济动物病5种。这些新病原中大部分是新病毒,比如猪病7种都是病毒病,其中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以后,已对我国动物疫病的病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和畜禽动物疫情的活跃性、复杂性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动物疫病的流行趋势更加严峻,对家畜禽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1.2病毒的快速变异与进化,产生新株、新型和新种病原,引发新老疫病的流行

微生物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尤其是病毒,其变异速率高于其他微生物,加上近10年来,我国动物饲养数量剧增、饲养密度增大以及动物群体内的免疫压力等外在因素,共同导致了动物新老疫病的频繁发生。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生产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提升,饲养群体呈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扩大[2]。由于病原在动物个体间频繁的传递,以及同种病原的不同血清型及异种病原在同一细胞内增殖受到长期的免疫压力等都可促成病原基因的突变、重组、互补、表型混合等等,使一些传统病原或改变病原的宿主特异性,或以新面貌出现,不仅使得动物疫病防控困难重重,而且这种改变又可以导致新的病毒或新类型病毒的出现,产生新的疫情。过去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发生的,但是现实说明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片段基因的获得或缺失产生飞跃式的突变,亦即基因的获得或丢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其中一部分就是新的致病株[3-4]。病原体还可通过基因突变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生毒素的能力等,也可通过缺失或获得一部分基因来增强生命力,从而使原来的弱毒株变为强毒株。微生物的这种获得或缺失基因的机制,对于动物则意味着面临新的潜在的传染病的攻击。例如:HEV(1986)戊型肝炎。该病于1986年从墨西哥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体内分离到,目前在非洲、北美和欧亚流行,自然宿主是猪。据调查,在我国华东地区有9.6%的猪群排毒,已对人和猪构成威胁。另一种NORO(2005)病毒病。在美国已有2 300万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细菌性流行性胃肠炎。已经证实猪是人Norovirus病毒的自然宿主,可引起人和猪等动物的腹泻。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病。最近,“超级病菌”的发现,已显现出它在疫病流行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1.3自然疫源地状况的改变导致动物新疫病,尤其是病毒病的出现和流行

自然疫源地学说,是由原苏联学者巴普洛夫斯基在20世纪初创立的。1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突破了自然的地理屏障,特别是大型开垦荒地砍伐、森林、水坝修建、气候改变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滥捕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原始的曾阻止过疫病传播的“安全屏障”荡然无存,其结果是使原来藏有很多病原微生物的森林野生动物与人和畜禽密切接触,为新传染病偷袭人和家畜打开了通道,特别是森林节肢动物对病毒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SARS病的肆肄横行就是一个由野生动物引发人群感染传播的沉痛教训。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沿海畜牧业向山区转移,城市周边畜牧业向山区纵深转移,“猪场上山”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可能使“新病原”很容易“易地而居”,从攻击森林野生动物转而攻击人类和畜禽。要警惕人为因素催化“新病原”在野生动物—猪、犬—人三者之间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人为造成的全球气候改变也可能导致动物地理分布变化,从而促使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概率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年均气温逐年升高,尤其是南方地区,气温升高以蚊蝇传播的疾病,如猪附红小体病流行加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环境生物对传播疫病的作用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2动物病毒病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

2.1动物病毒病使得被感染宿主的免疫力下降

多数动物病毒都能破坏宿主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宿主的免疫机能紊乱,抵抗各种病原侵染的能力下降。临床普遍出现混合感染的病例,常见的有以圆环病毒感染为主的皮肤、血液、消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蓝耳病毒为主的呼吸、生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慢性猪瘟感染为主的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系统障碍临床症状综合征等等,近年来,病毒性疫病种类数量猛增,使得当前流行的动物疫情变得既复杂又活跃,防治措施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2.2病毒疫苗间的拮抗作用造成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

动物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频繁接受不同种病毒疫苗的刺激,导致由于病毒诱导的排斥性免疫和可能产生的免疫麻痹,往往使得整个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还是多见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病毒之间存在普遍的干扰现象[5]。比如:鸡贫血因子(圆环病毒科的一种病毒)对马立克病的免疫形成有强烈的干扰作用,马立克病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同时使用,前者的干扰作用可以使鸡新城疫的免疫失败,以及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脑脊髓炎病毒等活苗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各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通常需要15 d以上,但在生产中,由于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多而难以做到。一般的动物群体在1年内要接受10多次疫苗接种,而幼龄期的动物群体接受疫苗接种的频次则更高,所以很容易引起免疫接种的失败。

3动物疫病控制对策

3.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动物疫病防控已不仅仅是中国或个别省的局部问题,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救治体系,建立合理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国家动物疫情信息发布制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做到全球信息共享,以便有关国家能够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应对。蓝耳病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传入我国,但在2006—2007年导致“高热病”大流行时,人类却束手无策。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对动物疫病控制十分重要的。

3.2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夯实动物疫病监控的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在于生物安全、综合保健和免疫治疗3方面,其中生物安全是最薄弱的方面。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和疫苗的广泛应用,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是可控制在最低水平或将其消灭之,但总有部分致病微生物能逃脱控制,加上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因此人类及动物仍然面临着新老传染病长期肆虐的双重威胁[6]。因此,要搞清致病微生物与动物乃至人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调整病毒性疫病研究的思路,由过去的单一病毒的研究,转移到由多种病毒在同一动物个体及群体中的发生规律的研究和群体防治的研究;由过去单一疫病的防控研究转移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控研究。对影响全球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如禽流感等,要集中全球科技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开发诊断试剂、药品和疫苗等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手段。

3.3充分利用3S技术,建立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三者集成技术简称为3S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进行医学地图的编制与应用,空间分析,建立流行病学预测模型,疾病监测,开发疾病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这项技术在我国动物卫生管理和动物疫病监测中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由于许多动物疫病均具有自然疫源性,而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并受经济活动的显著影响。在一般的信息系统中难以进行可视化管理,更难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分析,如果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PS地理信息技术将动物疫病发生的时空信息整合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中,就能实现动物疫情控制和预警的智能化、可视化,达到及时、准确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利用3S技术在动物疫病防制研究中的应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动物疫病基础数据库、分布图集的建立,尤其是各类新传染病(包括我国尚未发现的新传染病)的潜在宿主与媒介分布图;②深入集网络化、空间数据分析及预警于一体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③动物疫病基于环境变量的流行病学预测模型的研究;④加强3S技术与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等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结合,特别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动物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方面更是如此[7]。

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事关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动物病毒病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控最棘手的问题,人类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以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鹤,刘永功.兽医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透视,2006, 42(24):30-32.

[2] 耿丽静.对人畜共患病发病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158-159.

[3] 付朝阳,崔尚金,童光志.人兽共患传染病及其对动物疫病防制的启示[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4):111-114.

[4] 甘孟侯.禽流感[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5] 斯特劳B E,阿莱尔S D,蒙加林W L,等.猪病学[M].赵德明,张中秋,沈建忠,译.8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6] 王瑞.浅谈甘肃庆阳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2010(8):91-92.

[7] 朱安民,李龙秀,黄俊杰.动物疫病防控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0(8):19-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关于动物的学术论文

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