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论文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影像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像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像艺术论文范文一:浅谈中国影像艺术的教育与发展
影像艺术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影像艺术的学习中来。中国影像艺术的教育很短,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中国的数字影像教育起步更晚,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数码影像技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影像艺术专业教育如果要有更光明的前景,应该努力使影像教育适应目前的影像文化,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影像艺术人才。影像教育系统随着时代变化也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科技及新的社会形态。
21世纪被誉为“影像时代”,影像不仅是创作的语言,也是社会体系联系自身的模式。影像提供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使它能对社会产生文字所无法相比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促使了我国高校影像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与数字影像的分歧闹了好长时间,现在逐渐冷却下来。数字摄影己悄然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记录影像到影像后期输出的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于摄影教育现状来说,影响巨大。一位大学摄影专业的毕业生告诉我,因对数码摄影和数码影像处理的知识了解甚少,他几次失去了进入现代传媒从事专业摄影工作的机会。影像专业的教学建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影像艺术发展,显得尤为滞后。
近几年,国内外影像艺术的环境和生态有了很大的改革变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有几大事件:1、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传统的摄影方法面临了较大的变革和挑战。2、国内外摄影收藏市场迎来一波新的热潮,作品的价格成倍增长,也促进了国内的摄影收藏市场形成一股稳步上升态势,但其中既有不少投资也有不少投机的成分。3、随着生活水平和摄影人口的急促增长,摄影教育也十分繁荣昌盛,各种形式的摄影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4、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借用了摄影的媒介,摄影与当代艺术成为一门近亲,也令一些摄影家或是迷失方向,或是改变身份,激流探水。
中国数字影像艺术的教育起步很晚,虽然在近十几年里,我国的高等院校影像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质量也有了相应提高。但在数码影像技术普及的情况下的影像艺术教育,从目前综合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摄影教育相比,还是与其他的学科教育相比,中国高等院校影像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专业教师素质不够理想、知识更新慢、观念陈旧等,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校影像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影像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桎梏。
许多院校的影像教学,还把“照相机的基本构造”、“感光胶片的工作原理”和“暗房制作”等列为很重要的课程,而对数码影像的相关知识教育却一带而过。各高校在影像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力求规范和完善,但缺乏弹性;影像专业的教学建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影像艺术发展,显得滞后;各高校影像专业内涵结构不甚合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重规范轻创新,问题突出,因此高校影像艺术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也是
目前发展高校影像教学、提高培养人才素质的必由之路。
资料显示,在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数码摄影己经列入专业的影像课程之中,目前更是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课程广泛使用数码相机,以提高数码摄影的技能。这些数码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平面静态的摄影领域,还包括电视图像和电影技术等,突出有关数码影像的各种方法、理论和应用。在数码技术的延伸下,学生们在数码影像、电子印刷、网页设计、多媒体和电视电影制作等方面的发展,非常有利于在现代传播媒体和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就业和工作。
我们的影像教育必须有所变化。传统技术很重要,但需要调整,需要强化数码课程的设置。传统的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是能形成有机的关联的。比如传统暗房和数码暗房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可以保留也必须保留传统的黑自暗房制作实验,但是可以将传统的彩色暗房制作适当精简甚至完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数码图像处理。
高校影像专业教学要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影像专业人才为出发点,探究高校影像教学课程体系的合理建设。尽管现在的影像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但高校影像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应该对各高校影像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整理、充实、完善,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立一套合理可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摄影课程体系。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如果要有更光明的前景,就应该努力使影像教育适应目前的影像文化,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摄影人才,只有当学生能在影像市场中参与竞争时,整个大学影像艺术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影像教育系统随着时代变化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科技及新的社会形态,因而数码时代的影像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影像资料、摄影作品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中国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如同我们这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拥有十几亿人的映映大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影像专业的博物馆一样,我们影像艺术的家底还薄,我们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原始积累,影像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传承和努力。
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并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在借鉴西方教育长处的同时融入我们的所需就一定会寻找到适合我们影像教育发展的新路。另外,学校摄影教育还要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轨,多接触市场带来的商业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毕业后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多举行交流活动,开阔眼界,更好的了解影像行业的发展动向,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
【参考文献】
[1]郭培箔.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战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8月第16卷第4期。
[2]谭瓶.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文化教育
[3]张建利.关于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7卷第9期
影像艺术论文范文二:浅析宫崎骏动画
摘要: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片导演,他的动画电影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主题。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蕴涵复杂而深刻的主题,除了受导演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和日本历史文化的熏陶以外,和导演自身崇高的信仰也是分不开的。借鉴宫崎骏动画电影创作上的成功之处,可以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即我们可以从重新对动画进行定位、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这三个方面来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渊源、艺术追求、人文关怀
正文
一、 宫崎骏动画电影复杂主题形成的原因
应当看到,宫崎骏①的动画电影其主题是复杂而深刻的,作为第一个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可以蕴涵如此复杂而深刻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个人成长的印记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在四个兄弟当中排行第二。为了躲避二战战祸,宫崎一家搬迁至杨木县乡下。在乡下的生活,让他有更多接触自然景色的机会,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让他渐渐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在宫崎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而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成为了他日后电影创作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宫崎骏在动画界被誉为“环保教主”,可以说环保主题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俯拾即是。
(二) 日本历史文化渊源
熟悉宫崎骏动画的人都知道,宫崎骏的动画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从画面场景中的人物形象到房屋建筑、人物服饰等都能看到欧洲生活的影子。但是纵然如此,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中还是蕴含着日本精神,这一点在《红猪》②1 中尤其突出。 在日本文化中,“人情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人情债”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一个人为了免遭社会非议而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种内在的矛盾,导致了《红猪》中波尔戈处在了“忠于国家还是忠于自己”这样的一个两难的困境之中。“西方人认为善恶之间存在斗争,但是日本人不这么看。他们的评论是主人公深陷‘人之常情与人情债’、‘孝与忠’、‘义务和人情债’的矛盾之中。一个主人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沉溺于他的‘人之常情’并忽视了他的‘人情债’义务,或者是,忠孝不能两全,因为人情债的缘故,他无法遵行正义,他被人情债所挤兑,不得不牺牲家庭。
(三) 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宫崎骏曾说,“我希望能够再次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红猪》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在以一个形而下的意象来表现形而上的人文关怀。 宫崎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严肃的动画精神,他在用动画思考人生,思考世界,表达他对整个世界的独特看法。其动画作品复杂的主题也正是宫崎骏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才有了《红猪》中对人类异化的沉痛棒喝,《幽灵公主》①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诚挚的呼唤,《千与千寻》②中对少年成长温暖的鼓励。宫崎骏就是这样一位有社会担当,胸怀众生的动画导演,他会把动画① 注:宫崎骏(Miyazaki Hayao),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1941出生于东京,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1965年与同事太田朱美结婚,并育有两子,1985年与高畑勋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作品作为一把利剑,为自己的信仰传道,甚至作战。
二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启示
在宫崎骏的眼中,动画的作用不只是娱乐大众,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仍然禁不住会去思考动画片所担负着的文化重任”。在看似梦幻的动画王国中,宫崎骏始终在理性的思考着现实问题,并将深沉厚重的主题融入进动画作品当中。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在国际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合理地借鉴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长处可以促进我国的动画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什么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借鉴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对动画进行定位
当前我国动画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这主要和我们的陈旧观念有关。在很多人的眼中,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动画制作群体在开拓青少年和成人市场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动画制作人就必须明确这样一点:动画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它同样可以承载深刻的主题。 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应该说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电影,也是大众电影。在伴随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动画也要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孩子在成长为成人之后依然喜欢看动画片。因此,动画不仅要满足孩子的成人梦想,也要满足成人的孩子梦想。
(二) 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善于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因而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我国的动画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回顾历史,中国的动画电影也曾有过蓬勃的发展,1960 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①”横空出世。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二者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之上,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世界影坛。其中的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 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我们需要将中国的文化在动画中得以传承。”
(三) 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① 注:《幽灵公主》是吉卜力工作室于1997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探讨对环境的破坏,和人是否能够与自然真正和平共处等问题。
② 注:《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在《幽灵公主》宣布息影之后的出山力作,被誉为宫崎骏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在神灵异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千与千寻》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的金熊奖,且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同时亦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所谓的动画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的娱乐效果,还要注重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受到各个年龄的观众的喜爱。宫崎骏的影片虽然以魔幻著称,但是却没有变成单纯的魔幻片或儿童片,这正是因为在其魔幻的轮廓之下是现实世界的某种真实。相比之下国产动画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欠缺,以《蓝猫淘气三千问》为例,每集讲解一个科普知识的模式让动画成了灌输知识的工具和道德的传声筒,缺乏生活气息。好的动画作品不仅要让观众有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在这一点上,宫崎骏的动画精神就很值得我国的动画人学习。无论是《红猪》中对人类异化的影射,还是《千与千寻》中对无脸男的刻画,都是宫崎骏对现代文明中人类孤独心灵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这种关怀没有说教的意味,一切都很自然而然
结论
宫崎峻的动画电影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的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主题的复杂深刻之外,其画面的精美、想象力的丰富、人物形象的生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物欲横流、普遍焦虑浮躁的时代,宫崎骏依然执着地捍卫人类纯洁的童心,用动画讲述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b95e1027bcd126fff7050bd3.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890.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951493.html
http://www.56.com/w29/play_album-aid-3305478_vid-MTU5Njk0MjU.html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2389430.html
① 注: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影像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1.艺术类论文
2.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3.艺术理论论文
4.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论文
5.浅谈电视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要素论文
6.荒木经惟摄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影像艺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