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2-10 13:59

在试题中激发出来的无线潜能,也是平时认真学习的成果。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虚线表示不明显的区域界线。A、B、C所表示的区域界线可能是( )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A.中国、福建、福州

B.中国、干湿区、福建

C.中国、季风区、外流区

D.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一大自然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样独具特色。据此回答3~4题。

3.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4.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 )

①整体性特征 ②差异性特征 ③开放性特征 ④综合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由于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6~8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6.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7.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

8.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工业起步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为“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为“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读下图,回答9~10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9.有关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10.下列关于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少,多为内流河

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有关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12.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原因有( )

①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加重 ③地价下跌 ④劳动力价格降低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有多种看法,有人将其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区域发展四个阶段及其人地关系特征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已呈现出不协调 B.成长阶段——基本上是协调的

C.转型阶段——人地关系协调 D.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14.由点到面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等发展特征属于(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在20世纪末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5~6题。

15.大庆原油生产等主导产业衰退,发生在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转型阶段 C.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

16.大庆的“二次创业”阶段,可能发生的是( )

A.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复苏

D.城市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单一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7~18题。

17.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沦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18.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回答19~20题。

19.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低 ④环保法规不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21、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是( )

A.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2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23、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是 ( )

A. 使用一次性产品 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 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

2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

A. 共同性 B. 持续性 C. 公平性 D. 阶段性

25、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6.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的利用率低 C.资源的总量少 D.资源的种类少

27.产生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素质低,无节制地开发资源

C.资源分布不均 D.资源的数量有限

28.下列活动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将草原开垦为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29.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

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D.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30.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观察下面景观图,完成31~32题。

3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2.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堆积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33~34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3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34.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35.由图示可知坡面哪个坡段侵蚀最严重( )

A.坡顶 B.坡面中段 C.坡麓 D.沟底

读图,回答36~37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36.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37.关于该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如今,鲁尔区已经率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据此回答38~39题。

38.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廉价石油的竞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9.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打造中国鲁尔区,建设太行明珠城”,是山西阳泉市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如今的阳泉,在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打造中国式的“鲁尔区”已成为现实。结合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40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40.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读“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回答41~42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4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多 ③河流径流量小 ④水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④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3~44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43.图中A、B、C各段输水通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

A.A段 B.B段 C.C段 D.B、C段

44.南水北调工程能给供水区带来(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中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下图及有关知识,回答45~46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45.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4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歌等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此回答47~48题。

47.有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48.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华网宜宾1月7日电 据长江电力通报,三峡电站2011年完成发电量782.93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渐凸显。据此回49~50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49.三峡工程可有效缓解长江中游地区的( )

A.由于森林破坏而引发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 B.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的问题

C.洪水灾害威胁问题 D.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问题

50.三峡水库蓄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减少 B.库区及周围地区夏季更加炎热多雨

C.库区及周围地区气温年变化增大 D.库区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量增多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km,天然落差1324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51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5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读图,完成52~53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52.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53.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54~55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54.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55.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回答56~57题。

56.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57.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58~59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58.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9.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城市化模式图,回答60题。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60.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二、综合题

61.读材料、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1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

(2)A、B两地区的农业结构不同,A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B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

(3)B、C两地区的农业特色不同,B地区为________农业,C地区为________农业。

(4)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部,其家乡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5)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春季降水都比较少,为什么东北地区的春旱并不严重?

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损失耕地100万亩。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263.62万平方千米,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紧迫任务,需长期努力。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的空白框内。

A.毁林开荒 B.土壤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过分施用化肥

(2)(多选)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主要指( )

A.半干旱地区农田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

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林区的超量采伐

(3)该图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非常大,表现在:①________;②_______。

63.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3分)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2)(多选)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3分)(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大力支持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6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2:下面两图分别是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年变化图。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3:南水北调工程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原则,坚持把规划、实施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2,说出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

(4)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答案:

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区域有一定的边界,但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故A选项错误。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故B选项错误。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文化区、经济区等,故C选项错误。区域以某种指标为划分依据,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2、解析:选B。从图中看出A、C所示区域界线为明显的界线,B所示区域界线为不明显界线。区域有一定的边界,但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之间的界线、国界线等;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界线不明显,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季风区、

解析:第3题,“高”、“寒”是青藏高寒区的自然特征,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生产,而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成为青藏高寒区主要的农业区。第4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城镇分布在河谷地带是海拔高、气温低所造成的;日照强,太阳能丰富也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而地热资源丰富是因地处板块交界处。

答案:3.B 4.C

5、解析:选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也体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6-8解析:第6题,图示甲为英国,乙为日本,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季风气候,造成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第7题,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火山、地震少;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第8题,英国气候条件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答案:6.C 7.D 8.B

9-10解析:第9题,图中P为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为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北为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冬小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10题,图中Ⅱ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内流河。答案:9.B 10.B

11、解析:选D。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12、解析:选B。区域成长阶段后期随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问题,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停滞。

13-14解析:第13题,区域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依次是基本协调、出现不协调、人地矛盾加剧、由紧张走向协调。第14题,所描述的发展特征属于成长阶段。

答案:13.D 14.B

15-16解析:第15题,区域的转型阶段,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故大庆原油生产等主导产业衰退,发生在转型阶段。第16题,“二次创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答案:15.B 16.C

17-18解析:材料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意思是指风俗习惯受地形的制约,“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意思是指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品性,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早期。

答案:17.A 18.C

19解析:选B。引起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的原因是:面临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0解析:选C。①符合人地伙伴论,人地和谐相处。②人定胜天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为了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③认为风雨雷电乃大自然的恩威表现,说明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尚浅,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畏,是受地理环

后再排序即可。

A 22、D 23、C 24、B 25、D 26.A 27.A 28.C 29.C 30.B

31-32解析:第31题,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黄土高原不跨四川省,但包括青海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植被以森林为主。第3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答案:31.D 32.C

33-34解析:第33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34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33.D 34.B

35解析:第35题,实际坡面线在坡面中段较陡,实际侵蚀量在坡面中段较大。

36-37解析:鲁尔区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是其五大传统工业部门。鲁尔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答案:36.C 37.A

38-39解析:第38题,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地位下降,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工人大量失业,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该区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本地区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第39题,采取的措施是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不包括化学工业,而且只是改造没有搬迁,改造时扩大了生产规模,因此前三项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38.D 39.D

40、解析:第40题,山西省开采出的原煤大量直接销售,综合利用程度低,附加值低,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41-42解析:第4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华北地区降水少,江河径流量小,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多,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等。第42题,减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都是不可取的,可采取推广耐旱作物,推广滴灌、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等措施。答案:41.A 42.B

43-44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以南需梯级抽水。从图中看,A段位于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南水北调工程能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可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带来生态效益;可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地区争水的矛盾,带来社会效益。

答案:43.A 44.C

45-46解析:第45题,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因素,主要是解决东部能源短缺问题,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第46题,途经三峡地区与供气无关;供水来源相比西气东输要少。

答案:45.D 46.B

47-48解析:第47题,长江流域大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第48题,长江上游不接近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47.B 48.C

49-50解析:第49题,A、B两项为上游生态问题,D项为下游生态问题。第50题,水库能增加大气温度、缩小气温的年变化,从而改善局部气候,库区及库尾流速减缓,泥沙淤积量增多。

答案:49.C 50.D

51解析:第51题,由题干可知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河流流量大、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

52-53解析:第52题,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第53题,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52.D 53.D

54-55解析:第54题,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第55题,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答案:54.C 55.A

56-57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B项是侨乡优势,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答案:56.B 57.C

58-59解析:第5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其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为1990年以后,其主导产业升级换代为高新技术产业。第59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58.A 59.C

60、D

二、综合题

61、答案:(1)b a c (2)种植 畜牧 (3)绿洲 河谷 (4)A 南 水稻种植业

(5)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较少;春季农业需水量较少;有高山积雪融水补给。

62、【解析】 第(1)题,按照图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可回答。第(2)题,“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可理解为对现有土地不合理使用,超过了土地生产能力,而出现生态问题。半干旱地区农田的不合理灌溉往往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半湿润地区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原过度放牧,会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林区的超量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第(3)题,结合图和教材可回答。

【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ACDB

(2)ABCD (3)人口压力 深刻的环境危机

63、【解析】 本题以“中国粮仓”河南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特点。第(2)题,认真审题,E为不利条件。第(3)题,要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首先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同时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第(4)题,要增加粮农的收入,除了提高产量和加大补贴外,还要实现粮食的深加工。

【答案】

(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2)ABCD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等。

(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

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

64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海拔高于受水区,而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过黄河后才可顺地势向北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位于汉江的中上游,水质比长江下游的好。第(2)题,东线所调的水在华北平原地区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使该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第(3)题,本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材料2中的两幅图可知,北京市降水量小的季节即为其水资源短缺的季节,而该季节长江流量较小,由此产生供需矛盾;调节季节差异即为解决措施。第(4)题,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答。

答案:

(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

东线输水河道的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由于该线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在短暂雨季以外的时期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3)矛盾: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季节,恰好是长江的枯水期。

解决措施: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长江的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等到受水区缺水严重时再向北调水。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欢迎翻阅。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相关文章推荐:

1.2015高二地理上期中考试题

2.高二地理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3.高二地理考试题亚洲及答案

4.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

5.高二地理高二会考题及答案

6.高二地理区域地理题及答案

7.2016年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试题及答案

8.高二地理地球习题及答案

9.高二地理期末测试及答案

10.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期中复习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