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
进入到高一后,对于历史这门功课往往刚开始要如何去学好呢?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
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下图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
A.“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
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一开始就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列强把铁路修到哪里,就把侵略势力延伸到哪里
D.近代交通与通讯的艰难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②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综合题
(1)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2)“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3)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10分)
高一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检测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