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摄影滤光器

发布时间:2017-06-01 14:22

“新闻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给予需要的人及时帮助是他首要的责任,新闻则是第二位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摄影滤光器。

什么是摄影滤光器

1. 加色效应的概念及加色效应的规律是什么?

由两种或两种以的色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新的色彩感觉。我们称这种色光混合为加色混合。这种由两种以上色光相混合,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称为色光加色法。

--> 色光连续变化规律 若红光不变,改变绿光的强度使其逐渐减弱,可以看到混合色由黄变红的各种过渡色彩。

--> 补色律 最基本的互补色有三对:红-青,绿-品红,蓝-黄。一种色光照射到其补色的物体上,则被吸收。如蓝光照射黄色物体,则呈现黑色。

--> 中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 代替律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如果颜色光A=B、 C=D,那么: A+C=B+D

--> 亮度相加律 由几种色光混合组成的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的总和。

2. 减色效应的概念及减色效应的规律是什么?

光的减色效应是指从白光或复合光中减去某种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应。

1、原色(红、绿、蓝)滤光器,只允许和本滤色镜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其它色光。

白光是由等量的红光、绿光、蓝光混合而成的。当白光通过红滤镜时,它只允许本色光透过,吸收绿光和蓝光。绿滤镜允许透过绿光,吸收红光和蓝光;蓝滤镜允许透过蓝光,吸收红光和绿光。

2、补色(黄、品红、青)滤光器,也称中间色滤光器,它允许与本滤色镜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同时还允许形成这一补色的其它两种原色光透过,吸收其它色光。 补色滤镜中的黄滤镜,允许黄光和红光、绿光透过,吸收与黄光互为补色的蓝光;品红滤镜可以透过品红光和红光、蓝光,吸收绿光;青滤镜可能透过青光和绿光、蓝光,吸收红光。

3、两种补色滤镜叠加使用,只允许形成这两补色所共有的一种原色光透过,吸收其它色光。

4、两种原色滤镜叠加,各种色光均被吸收,或根据某一种滤色镜的浓淡程度,透过部分色光。

5、三补色滤镜叠加,各种色光相继被吸收,最终都不能透过,而呈现出黑色效果。如果三补色颜色均较淡,叠加后三滤镜本身呈现中性灰色,这时白光还能透过一部分,但强度明显较弱。

3. 滤光镜在黑白摄影中的作用是什么?

校色作用,调节天空影调,调节画面反差、突出主体,调节画面空气透视。

4. 简述中性灰阻光片的透光特点及在摄影中的应用情况。

中性灰阻光片的透光特点是:对各种色光都能起到非选择性吸收的作用,通过它观察景物或在黑白、彩色摄影中加用它之后进行拍摄,都不会由此而改变景物间的亮度反差和色反差,也不会改变光的视觉颜色,只是均匀地减弱光的强度,均匀地吸收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光。

中性灰阻光片在摄影摄像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利用中性灰阻光片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能够实现准确控制画面曝光。

在摄影摄像中,常常遇到现场的亮度较高,以至于光圈收到最小,快门速度调至允许的极限时,仍将出现曝光过度,这时可用中性灰阻光片压低被摄景物的亮度,以便实现正确曝光。

2.利用中性灰阻光片控制画面的景深。

在摄影摄像中,通过改变光圈来有目的地控制画面景深。光圈孔径的大小与景深的关系是光圈孔径越大,景深越小;光圈孔径越小,景深越大。

当我们用摄像机在外景自然光很强的条件下拍摄景物特写或人物肖像时,这时人物周围杂乱的景物会使人物不突出,摄影人员常常运用开大光圈、压缩景深,使周围的景物呈现模糊、虚化效果,使被摄主体人物清晰,从而通过虚实对比使人物更加突出、醒目。但是在拍摄中,因为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不能改变,即速度不能调整,当景物亮度非常高时,只能通过光圈来控制,遇到上述情况,要想使周围的环境虚化,人物清晰,利用小光圈不能实现,开大光圈会使上述景物在画面中曝光过度。那么,要想使光圈开大,而又不造成曝光过度,拍摄时在镜头前或后加用中性灰阻光片,将景物亮度降低到合适的程度,以便用大孔径光圈,实现上述效果。如果此时再配合长焦距摄影镜头,则画面效果会更佳。如图10-1所示,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加中性灰阻光片与未加滤光片的对比效果。

3.利用中性灰阻光片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摄影者在拍摄带有运动体的景物时,为了使运动的物体在画面中有较强烈的动感,常常采用快门速度中的慢速来实现。运动体或运动体的某些局部在画面中适当虚化,模糊,从而获得动感效果。假若此时光线较强,亮度很高,以至于在允许的光圈下,过多地延长曝光时间,会造成曝光过度,最好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中性灰阻光片,加在镜头前,降低亮度,以便使用合适的快门速度,将运动的物体形成模糊、虚化的影像,而固定的物体保持清晰,这种虚实对比可增添画面的情趣。

4.利用中性灰阻光片与其它滤光器配合使用,可以拍摄出特殊的画面效果。

5. 偏振镜在摄影中的作用是什么?

调节、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光斑,消除、减弱透明体表面的亮斑影像,调节天空影调,增强彩色影像的饱和度。

6. 简述UV镜与天光镜在摄影中的作用。

吸紫外线滤光器又称UV(Ultra Viele)镜,它能截止短波光在400毫微米以下的光波不能透过,而对其它可见光均无过滤作用。吸紫外线滤光器通常是无色透明,如同普通玻璃一样。

吸紫外线滤光器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在摄影中人眼虽然看不见紫外线,而黑白胶片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因此,它可以把可见光和人眼见不到的紫外光同时记录下来。当景物中紫外光较多时,会使所摄画面表面形成一层灰雾,不但降低了反差也影响到画面清晰度,使细部层次损失,影调平淡乏味,在彩色摄影中,由于紫外光的介入使画面上形成一层蓝色灰雾,影响到画面的色调和景物色彩的饱和度。

天光镜,除可吸收紫外线和小部分短波光的紫、蓝色光外,还可以吸收少量的绿光或黄绿光,因此,外观颜色呈极淡的品红色,适于用黑白、彩色摄影。天光镜尤其是在阴雨天或阴影处使用时,效果更明显。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十二章 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

1. 摄影景别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远景: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的气势,但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全景:用来表现被摄体的全貌,用来交代相互联系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交代一定的环境,交代被摄物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可以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来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最大的优点是表现情节。

近景: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人物的情绪和内心活动。近景常常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它不利于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

特写:主要用来表现细节,它具有概括力、单一凝练、可以通过一点透视人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

2. 三种拍摄高度及四种拍摄方向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平角度拍摄——眼睛高度的平视是最自然的角度,这和人们平视观看事物的视觉经验一致。被摄对象不会有变形现象。

仰角——被摄物的高大形象被夸张,会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的现象。

俯角——和仰角的视觉效果相反,将被摄物压缩得比实际更矮小。

正面角度——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

侧面角度: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斜侧面角度:既能表现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又能表现物体侧面的特征,而且物体形象可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背面角度:往往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引人思考。

3. 横竖画面的确定有哪些根据?

主要根据:被摄景物的形状、画面中主线条给予视觉刺激力的强弱,主体移动的方向。

4. 主体、陪体的概念及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在摄影作品中“主体”是指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 一般来说,一幅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物体。

突出主体常用的方法有:

1.给主体位置上的优势。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偏左或偏右,较小的主体可以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

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观众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视线集中到主体上面,视线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

3.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常用的对比手法有①明暗对比②色彩对比③大小对比④虚实对比。

4.弱化杂乱物体突出主体:使用长焦镜头,压缩画面,在构图时把画面中与主体无关的东西尽量虚化。

陪体是拍摄者选取用以辅助主体表达内容的人或景物。在摄影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是处在与主体相对应的次要位置,与主体相呼应。画面中恰当的陪体对于主体特征及内涵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画面语言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

陪体在摄影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主体共同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

2.增加画面信息量,使画面更自然、更生动。

3.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5. 前景、背景的概念及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前景在新闻摄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前景置于画面的前方,虽然不是画面的主体,但它对画面整体形象意境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前景,可以点明环境,有利于构图,强化报道主题,深化作品意韵。

背景是处于主体后面的景物,它和前景一样,也不是照片表现的主体,在视觉要素中占据次要的位置,但却对主

体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烘托作用。前景的使用应注意:前景不应位于画面中的主要位置,应避开视觉中心点;前景的色调不应太鲜艳夺目;尽量不用活动的物体做前景;焦点应落在主体上,不应落在前景上,必要时,可使前景虚化,以突出主体。

背景应注意:应该避免主体与背景相互游离;应当避免将主体与北京做等同处理,分不清主次,从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6. 光线的造型作用有哪些?

勾勒被摄体的轮廓,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表现被摄体的质感,表现色彩,表现环境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突出主体,特殊效果。

即偏向该色的互补色调。

什么是摄影滤光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