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是最美人类灵魂工程师,用知识甘露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青岛教师职称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青岛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应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心理不健康,势必产生不健康的教育行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在学校是对一部分人的伤害,在家庭是对孩子百分之百的伤害。只有教师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和学校的心理氛围,进而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变成真正的育人摇篮。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应该积极重视、提高、优化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
(一)生理心理症状
据问卷调查,约有24%的教师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无法正常入睡等。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如失眠、恶心、心动过速、疼眩晕等。
(二)教师的职业倦怠
约30%的教师认为教师在教书生涯中做着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易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则出现缺乏责任感,工作中马虎、拖沓,对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三)人际关系症状
约15%的教师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则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无故迁怒、挖苦、讥讽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与领导、教师、学生关系紧张。
三、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轨、高科技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从客观现实看,学校竞争的激烈、下岗的威胁、家庭的不稳定、冲突和失败的体验日益增加等,都会给教师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从主观上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生活的期望值愈来愈高,攀比心理日益严重。一些教师缺乏抵挡社会不良风气诱惑的抵抗力,不善于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他们会变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制造者,同时,自身的心理也受到很大伤害。
(二)角色冲突
教师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医生等工作。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现实中的成就感不会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这就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导致身心的疲惫。
(三)工作环境
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形成教师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处理学生的问题。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如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各种考核、评比增多,大大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学校的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兴趣、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也都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四)个人因素
教师个人期望值、能力、情绪的稳定、人格特征、认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比如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对自我个性认识不够、调节不当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老年教师的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重大生活事件或子女教育问题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教育
对学校教育而言,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维护和增进。具体说,要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及正确的教育观;要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积极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学会进行心理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二)教育行政性支持
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就是健康员、监督员和调节员。教育行政机构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三)专家指导
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专家指导下,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让教师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除。对于在测试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应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
(四)社会支持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特别是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高素质的教育来自于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人师者,职业使然,责任使然,其劳动对象、手段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比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担当起培新育秀,哺育桃李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林传鼎、张燮主编.《学校永远有色心理》云南教师出版社.1988年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第2期 第28页
[3]《小学德育》.2004第1期 第36页
青岛教师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