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2 18:56

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篇一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思考》

摘 要:拖延普遍存在,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本文通过对拖延概念的介绍,着重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拖延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消极拖延的干预和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拖延;动机;自我效能;干预

拖延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拖延,如生活中推迟还贷,学校中学生的临阵磨枪,工作中的前松后紧。轻度的拖延行为还能被接受,而重度拖延就会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引发生理病变,所以说拖延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一、拖延的概念

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c”一词源于拉丁词“Proerastinare”,由表达动机的前缀词“Pro”及表达明天的“Crastinus”两个词结合而来。由于拖延的定义繁多,研究者试图从拖延现象涉及到的诸多方面形成一种综合的定义。庞国维将拖延界定为“有目的地推迟或延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Steel对拖延进行了梳理,定义为“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动,尽管预见到行动会因推迟而变糟”。定义包含如下特征:(1)一种自愿的行为;(2)将已计划好的行动推后,具有回避性;(3)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明知道会造成消极后果仍会选择拖延。总之,拖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问题,既包含客观拖延行为,又有非理性认知和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拖延行为的原因分析

拖延不是与生俱来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和内因的综合影响,外因主要是任务性质、家庭教养等;内因主要是人格特质、认知、动机等,从内外因多个方面分析如下:

1.外因。(1)任务性质。拖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拖延者无事可做,他们是在众多任务中选择一项简单且回报高的任务而延迟了其他任务,尽管知道拖延会带来消极后果。这些与任务性质息息有关。首先是任务厌恶。人总是趋乐避苦,倾向于拖延不喜欢的任务。其次是奖惩的时限。奖惩的时间安排也影响行为选择,拖延者更愿意选择价值较小但奖励及时的任务。(2)家庭教养。家庭是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养对子女的影响不言而喻。马欣仪等的研究发现,拖延行为与家长严厉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与温暖理解的家庭比,严厉冷漠的家庭更容易出现高拖延行为的孩子。

2.内因。(1)人格特征。基于相关研究,大五人格中尽责性与拖延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机制在于:①尽责的人完成任务要花费更多时间;②尽责性加强个体对任务的执着;③尽责的人会回避遥不可及的目标。。(2)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所期待结果的一种推测和判断。以往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能比较好地预测拖延行为的发生。(3)自尊水平。自尊水平的高低和拖延存在负相关。当任务难度超出能力范围,出于维护自尊和害怕失败的考虑,个体会为自己找借口,拖延就会成为自我保护,使拖延者在任务失败的时候把原因归咎于“时间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行”。(4)动机自我决定度。自我决定度影响个体对活动的投入度。多数活动都不是由完全自我决定的动机所激发的。随着行为强化,外在动机被内化,外控行为转换成内控行为。如幼时的孩子努力学习是因为父母的希望,想得到夸奖;长大了,孩子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就会自觉地去学,学习就成为一种内化。成绩的提高,自我决定者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感;而对非自我决定者则影响不大,他们只是完成了该做的事情,意识不到自己的成长。动机的自我决定度高的人会更积极地享受成果,当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坚定地解决问题;非自我决定的人体会更多的是消极的情绪,继而产生拖延。内在动机才是影响拖延的最重要的因素。(5)组织规划性。拖延者缺乏组织规划性,做事一般不按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选容易愉快的先做,结果就会造成对重要任务的延迟;易受外界的干扰,常以其他事情为借口来隐藏行为失调。

三、对拖延行为的干预

以往对拖延行为的干预,更多强调的是行为习惯,但是拖延不仅仅是习惯和能力的问题,还关系到人格、动机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他方面干预,应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多角度的干预方式。如组织时间管理和行为习惯的培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其“完美主义”等不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增强情绪的调适能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完成任务,从而减少拖延。

四、对教育的启示

以往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拖延对学业成绩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对学生拖延行为的有效干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帮助学生转变非理性观念,指导其理性地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三是新学期给予相应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四是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lein,Ernest.A comprehensive etymologie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York:Elsevier,1971.

[2]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33(1):147-150.

[3]马欣仪.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75-676.

作者简介:田媛(1986― ),女,河南鹤壁人,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