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的论文
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的论文篇一
《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摘 要:2007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全球化趋势中的中国经济也必然受到相当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明确产业调整方向,增强产业创新力,加快转换外贸发展方式,支持民营经济和强化内源经济发展等途径,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关键词: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形势自2007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发端,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并继续向更加宽泛的经济危机演化;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侵蚀加深,2009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不乐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应对挑战并在危机中寻找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机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观察与判断
(一)次贷问题和美国金融危机
2007年初夏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自2008年7月以来加剧恶化。2008年7月,在专营房贷次优贷款的加利福尼亚州银行IndyMac被联邦监管机构查封后,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贷美面临空前困境而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5日起,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一周内先后破产、被收购或被迫转型,随后全美最大储蓄贷款银行华盛顿互助银行宣布破产,最大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被国有化;同年11月24日美国政府决定向濒危的花旗银行注资200亿美元并为其账面不良资产3060亿美元提供担保。
次贷问题和金融危机已侵蚀到美国经济基本面。美国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信用缺失和就业岗位减少,严重影响了消费和投资。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7年来最低的指标(-0.3);而消费开支创17年来新低(-3%);其中食品等非耐用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是60年来的最低增幅(-6%)。2008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销量分别下降21%~30%。
面对当代最深重的金融危机及其向全面经济危机演变的威胁,美国官方一反过一去自由放任的政策,正加大宏观干预力度。美国参议院2008年7月11日批准了总额达3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美国众议院7月23日批准政府增加对于两房的政府贷款额度“不封顶”;美国政府高达85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也在10月3日终获通过。但这些国家干预措施能否使美国经济尽快恢复活力?尚待观察。
美国7月采取对房利美、房贷美的拯救措施,“两房”股价在8月20日分别暴跌27%和22%;10月3日国会刚通过巨额救市计划,道琼斯指数却在9日创5年来新低;而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61.4下落到38;这些都说明美国市场的信心依然严重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看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更要注意美国政府干预措施有可能压抑经济金融内在矛盾的充分释放,因此2009年美国经济出现反复动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的震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0月8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受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金融危机冲击,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并进一步调低2009年世界增长率预期,认为将只是3%,其中发达经济体是0.5%,美国是0.1%。
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3日公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欧元区经济从当年第二季度起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并预测欧洲各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2.9%大幅降至2008年的1.4%:2009年将出现欧盟经济增长0.2%,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零增长,西班牙负增长0.2%,英国负增长1%。
从证券市场看,2008年1~10月,全球股市共蒸发市值16.22万亿美元,其中lo月份全球52个股票市场共蒸发市值5.79万亿美元,大大超过9月份刚创下的4万亿美元纪录。股票市值大量蒸发对各国投资、消费和出口发生负面作用。
在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低迷情况下,世界经济正愈益依赖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并不能超脱于世界,在周期上行阶段,发展中国家容易借外力挖掘自身增长潜力;但在周期下行阶段,外部冲击将极大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基础结构改革。
次贷危机开始后,美元资产贬值令投机资金一度转向实体商品期货。造成石油、粮食等价格短期迅速上升,原油价格冲破每桶140美元高位,造成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而上升成本很大程度由承载全球庞大制造业的新兴经济体承担。2008年9月以来,原油和其它实体商品的期货和现货价格明显回落,原油价格在当年底前跌至7月价格的1/3左右,体现金融危机的全面深化和银根短缺。但考虑到今后增长的压力,特别是各国为“救市”而纷纷加大财政金融干预力度,放松投资和信贷,在今后两三年将存在通过赤字膨胀而诱发新的全球性通胀的可能;届时若经济内在矛盾释放不足,可能产生新“滞胀”。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国内影响
(一)国际经济形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经济发展速度受国际形势影响而放缓。与去年同期比较,全国2008年前三季的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增速逐步放慢比较明显。同期广东GDP增长10.4%,广州市增长12.1%,广东/广州的增幅仍然高于全国(9.9%),但已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和2.4个百分点;广州的增长速度体现为二季度比一季度增幅大,三季度增幅又比二季度大。说明广州这类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尚比面上的情况平缓。
2、第三产业增长态势良好,体现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较强承受力。2008年,相对工业增长放缓的明显趋势,广东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按季度统计保持稳定态势(各季度均为9.4%);前3个季度,广州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2.8%、10.9%和13.2%,平均增速高于整体经济增长幅度。其受影响较小的原因与我国服务业主要属于内需型有关,说明我国当前第三产业较能承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压力。
3、工业增长明显受挫,集中体现国际经济因素的负面影响。工业增长明显受挫是影响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影响工商业等实体经济,二是影响金融业等虚拟经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对外开放,且金融业占GDP比重不大,因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实体经济。2008年1~10月,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长12.9%,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降幅领先于整个GDP增幅的下降。但民营经济在国际金融风险冲击下的表现优于其它经济体。2008年1~3季度,广州
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7.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5%,高于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4.5个百分点;1~8月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1%,远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盈利水平。可见内源经济的工业仍有抵御国际经济困难的潜力。
(二)国际市场变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2008年1~10月,广东进出口总额增长12.6%,比去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更是回落9.9个百分点,这与广东经济的高度外向型有关。2009年出口形势将继续恶化,这从2008年秋季第104届广交会成交额的下滑已见端倪(当次交易会境外采购商减少9%以上,出口成交额比春季减少17.5%),后续出口增速放慢难以避免。
但广东2008年在对美国等地出口下降的同时,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出口的增幅更大。1~10月广东对韩国、南美、非洲、东盟的出口分别增长59.7%、39.3%、25.2%、21.5%。因此,发达经济体下行的经济态势,对我们调整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有积极压力。
应当注意此次金融危机很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即使他国在国际场合承诺暂不推出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也仍然会加大运用已有贸易壁垒的力度,我们必须加强对国外运用贸易壁垒的跟踪研究。广东2008年前三季度就遭遇27起各类贸易保护案件,已超过2007年总和。
(三)国际形势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
如前所述,第三产业更能承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压力;同时,在广东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后段之际,也十分需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因此,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就业的吸收能力强,对于投资的压力总体则较小,是我们当前可行的选择。
当前就业压力与现有工业的困难并存。广东工业1~11月的增长速度落至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倒数第10位,这是涉外加工贸易型工业比重大的必然反映。我们注意到各级政府将不得不注重帮助工业克服当前困难,以及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但可能因此而推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
(四)国际资金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以及人民币相对升值的预期,使我国成为危机发生后的理想避风港和投机场所,因此国际短期游资对我国构成的威胁加大。广州毗邻港澳,国际游资进出较便利,“热钱”有滞留的压力。
近期外商直接投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新增合同减少,2009年国际资本的投资愿望与能力都可能继续下降,这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某些不明朗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有利于吸引长期外商直接投资,并尽可能通过外资获得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就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2008年1~10月,广东获得世界500强投资新设和增资项目79个,表明国际大企业仍看好广州市场。
目前国内利率正从高点回落,而我国信贷增长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基本匹配。同时还有充足的社会储蓄,以及中国没有明确鼓励次级贷款的政策,出现房地产等领域信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的论文篇二
《中国在国际新形势下的经济与科技定位》
摘 要: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如何能够恰到好处的加强国际上经济与科技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成员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而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首屈一指的发展中经济大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中肩负着越来重要的经济与科技责任。本文将立足于当今世界所处的背景,分析中国将如何充分的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来肩负起发展中大国的重任。
关键词:经济 科技 主题 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成为时代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经济与科技领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下自会产生矛盾,但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和平的目标,需要更有威望的中国来肩负起责任,维护经济发展秩序、维护科技繁荣的新局面,更要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更有很多的义不容辞需要承担的责任。
1 国际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新形势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成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才有稳固的基础和有效的保障,世界各国发展才可以得到持续。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因此迎来了全球化的发展局势,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形势:既有各式各样的交流,也有各式各样的科技文化差异;既有形式多样的合作,也有科技文化的吸收,下面将从经济、文化、科技三个角度分别进行概括的论述:
1.1 经济方面
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力量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众所周知经济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大家都需要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家的实力,但是,由于世界上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而科技实力强的国家并不一定拥有相应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比如像美国,虽然说科技力量雄厚,但是缺乏自然资源也缺乏人力资源;而像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它们的石油资源丰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就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交流与合作,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大家也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2 文化方面
随着经济上的贸易往来与合作,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也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领略不同领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等,当然我们也需要在各国文化上实行“礼尚往来”的原则,吸收各国有借鉴意义的文化内涵,实现对高水平的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开发旅游资源,在向世界展示本国文化的同时,也通过旅游业发展本国的经济。此外,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想要强盛起来,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各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形式上需要相互的借鉴,例如: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办了“孔子学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其他国家留学发展。
1.3 科技方面
中国的新中国成立成为了科技事业的起点,大批的海外学子和学者毅然回国,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科技的春天,实现了中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使得出现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现阶段在推进国家创新体制建设的基础上,把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全国开始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的转制。本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原则,政府科技机构、产业研究部门以及高等院校之间明确的分工、良性互动的新型科技体制也逐渐的开始形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由过去追求高速度逐步转向兼顾发展与稳定、兼顾速度与效益、追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现如今,如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国家新秩序已成为了当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身为经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更是被寄予了厚望,身兼重任,中国的发展需要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发展能够突飞猛进,再进历史上的一个新台阶。
2 我国在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地位分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通过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国力也日渐强盛,在国际上肩负起更多的经济、科技发展重任,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就提出“做负责任大国”的理念,以便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的合作与交流。
自从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也令世界各国瞩目,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到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中;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承担起了发展经济与科技的重任;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中国不再徘徊在国际社会的边缘,而是逐步走入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另外,中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的策略,对中国本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发展策略,这不仅仅改变了原来的道德观念,也让中国开始了更多的参与国际活动,以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在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事业上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3 经济与科技对国家定位的重要作用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能够提高国内人民的物质及精神生活质量,更是对一个国家国际定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将对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程度,以及是如何作用于国际间合作的给予细致分析:
3.1 经济是决定国际地位的基础
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内部固若金汤,才能免于外患的威胁。尽管经过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迅速崛起,但中国本身还只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也要兼顾自身的持续发展。只有国内的一切处在稳定发展中,中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去参与国际活动;也只有国内的局势处在和谐的状态下,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不断增强,国家要强大,就要首先稳定自身的发展,解决好国内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方面,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大,但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科技方面,中国的科技需要不断创新,本着“科技强国”的理念,巩固中国的科技事业;社会方面,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富,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决目前这一现状,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焦点;生态环境方面,中国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世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问题早已不容忽视。 面对中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创新引导、科学发展的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逐渐的从小变大,由强变弱,朝着经济质量变优、发展模式变绿、产业结构变轻的方面发展。国家注重促进相关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治理废渣废气发面投入资金,实现循环的清洁生产,为友好型企业打造良好的环境,拓宽科技发展的新道路,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
3.2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科技发展属于长远的探索性的工作,而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制定了有关的政策体系即科技发展战略,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服务,科技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好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科学技术在飞速的发展,并达到了向现代生产力迅速的转变过程,提高了人们对大自然、改进大自然以及保护大自然的认识能力。科技、生产、发展这三者的关系为:生产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步的走在了社会生产的前沿,引导者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开辟了生产发展的新局面。为人类的发展与技术带来了极其重大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指针,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本质和目的是以人为本,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科学发展观看成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统筹兼顾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展特色,突出重点。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4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令世界瞩目,叹为观止,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更是在世界各国面前建立了发展中经济大国的伟大形象,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国际间发挥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这其中不仅有外界寄予的期望,也有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自身要求,因此,中国不仅要明确身为大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更要通过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来更好的肩负起在国际间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慧明.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当代中国的身份诉求与实践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1).
[2]边永民.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地位[J].济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徐正源.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1).
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