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的若干思考论文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最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成功与否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稳定及社会和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的若干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的若干思考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选聘过程中,很多高校是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为标准,以期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但在职称评定体系中,却一直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这种做法,未能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也未能充分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有失公允。本文针对这些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职称评定
一、高校实行的辅导员选聘模式分析
当前,很多高校在实施辅导员岗位选聘前,并未进行有效的任职资格分析,也未能采取合理的选聘选拔方式。这导致选聘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些学校过分注重学历、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外在条件而较少考虑包含个性特征在内的综合素质,甚至将外在条件当作决定性条件,出现了“人一岗一组织”不匹配的现象,流动过于频繁,给学校的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辅导员选聘模式加以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
(1)专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疏导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工作技巧。辅导员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保持思想政治的敏感性;当今社会对职业化、专业化呼声日益高涨,需要掌握心理疏导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学生工作方面的理解力,掌握一定的学生工作技巧。
(2)服务意识。能正面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项服务和支持;在分配奖学金、助学金等问题上,坚持一定的原则性,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现在的学生比较有个性,逆反心理强。要有颗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不能封杀他们。
(3)职业忠诚感。由于职业的特点,辅导员经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很多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技巧,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辅导员收入比其他岗位差得多,付出与工资报酬不成比例,工作量也大,要有淡薄名利之心,对职业充满激情。
(4)创新能力。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要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推陈出新,配合学校工作组织或指导学生开展有品位、有意义的活动,这就不仅仅要有创新思维,更要有这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够把思维转化为行动。
(5)沟通协调能力。针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要善于进行个别谈心和说服教育;在工作中要有思想主见,并能正确阐述自己的主张;在执行学校政策时,要跟领导或学生进行多方面沟通;随着网络的发展,辅导员同学生沟通的平台也在发生了变化,辅导员要拓展自己的交流方式,如利用网络等;要能进行有效沟通,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影响范围。
(6)计划组织能力。要能分配好所面临事情的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要懂得授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开展活动前,能进行周密的计划,保证活动的条理性及可行性,做好分工,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及影响力;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总结。
(7)问题解决能力。要解决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区分问题现象及本质,并进行综合分析,并在解决问题前做好各方面的预案,在解决问题时要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8)持续学习能力。面对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辅导员必须具备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如人文知识等;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研究学生工作,掌握新规律;主动了解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各方面信息;善于把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经历、体会加以提炼、总结,运用到现在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专业学习。包括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9)心理调适能力。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繁杂、琐碎,在执行学校某项规定时,很有可能会夹在领导与学生之间,两头受气:在学校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学校重视不够,但却非常重要:辅导员自身也有生活,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情等。这些都会对辅导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及调适能力,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尽量保持乐观、开朗。
当前,辅导员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纯粹管理向今天的服务和管理转变,更加突出“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个性培养,因此服务及管理技能、服务及管理素质对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非常快,辅导员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持续学习能力不可丢;由于辅导员的职业枯竭及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引起了杜会的广泛关注,辅导员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分支,其工作内容亦为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辅导员与授课教师具有不同岗位、相同价值的特点,其职称评定体系应与教师职称评定序列接轨,都按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务进行评定。
1、辅导员职称评定的原则
依据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德才兼备、突出工作实绩、聘任高级职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能力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高校辅导员的职称层级分为见习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五级。其中见习助教、助教为初级职称,讲师为中级职称,副教授、教授为高级职称。
2、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条件
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件的设定是本研究的重点。职称评审设有通用条件和特定条件。通用条件包括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考试成绩,接受与思想教育有关的培训,授课内容和课时,年度考核等项目,同时还确定了不得申报的准入门槛等。而特定条件则针对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的职务进行不同的条件设定。如学历、工作年限、课时、研究成果、工作业绩等。职称评定体系的难点则体现为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其他专业课教师职称评定条件的协调,这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3、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机构
设立省高校辅导员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省人事厅、教育厅的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省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履行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设立省高校辅导员中级职称资格评审组和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组,按照规定的评审权限、范围、条件、标准和程序对申报人进行能力评审和职称评定。
4、辅导员职称评定的程序
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须经过以下程序:个人申报一成果展示一院系考核一科研成果鉴定―评审一复审一公示一审批。对于申报破格晋升者、成果共用发生争议者、送审
材料与实际工作有出入者、成果与他人雷同需要甄别者等情况,职称资格评审组可要求申报人到会答辩。
根据以上设置的内容,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将构建一个完整又有详细细则的框架,对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及选聘,要求及职责,培训和培养,管理和考核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关于职称评定,则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小组,实行岗位单列、序列单列和评审单列,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1、各方重视。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省教育厅都充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都希望能进一步引导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多项文件,全力为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创建良好的保障环境。规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众望所归。第一,本评定体系单列,将使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更契合辅导员的实际,相对降低其评定的困难度。这是广大高校辅导员所一直呼吁和期盼的职业公平待遇。第二,对于辅导员们的管理者来讲,搬掉阻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大石头,辅导员的发展路子更加平坦宽畅,而在良好的生存环境下,辅导员在工作时将减轻一部分心理压力,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相信这是管理者们非常乐见的结果。第三,对于学生来讲,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程充满期待的老师,才是真正的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吸引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日趋多样化,高端人才在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必定会考虑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如果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看好,将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将为切实地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富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但是,只“埋头拖车”的状态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为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设置良好的平台,提供有保障性、发展性的制度环境,必将有力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薛冬雪.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03)
[2]白润娥.我是怎样做辅导员工作的[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相关文章:
1.2016辅导员时事政治知识
2.高校党建工作学习心得3篇
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的若干思考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