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包括很多需要学生空间想像和发散思维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欢迎浏览!
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篇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应用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黑板、粉笔就是许多数学教师的教学工具,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师长期采用这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无趣,对数学产生抗拒和抵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而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学案导学的模式,通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不再对数学畏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也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排列》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让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然后设置问题情境,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学生根据学案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通过问题的分析,体会其中的含义,从而更好的学习排列问题。[1]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每个人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合理的分组,用优秀学生带动能力稍弱的学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使每一小组的学生都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学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在小组内展开自由探究,组员之间互相协作,彼此解决疑难问题,互帮互助,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利用学案进行小组合租探究,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通过问题的设置,把学生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探究,明确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2]
3教师适当进行指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案导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分析,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有效的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对问题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探究,在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其中的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4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使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不断优化学案导学的模式,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而在未来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改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趣味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周秀余 工作单位:丽水学院
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篇二: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研究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组合作教学不能有效发挥它的优势,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先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正确、高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问题。据分析,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组不当,导致小组合作程度低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讨论,然后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为了方便一味地按照学号或者成绩进行随机分组。这就可能导致小组之间有较大的成绩差异,或者某个小组有突出的优势或者劣势,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出现不平等的情况,进而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另外,学生之间也可能存在个性、性别上的矛盾,教师如果分配不当,就会出现成员的口角矛盾或者某些学生不合作的情况,最终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课堂实践安排不当,探讨分析过程有名无实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虽然开展了小组合作教学,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上课时间,常常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做题或者试卷,而将本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过程等小组合作内容推迟到课后。这种做法不仅挫伤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使得课堂小组讨论分析环节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还让学生忽视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草草完成任务或者完全不参与讨论,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三)教学方法不当,滋生学生的懈怠心理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也会滋生学生的懈怠心理。比如,教师让小组共同探讨某道数学题目,但是每次都只让小组内最优秀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同学却被教师忽视。长久以来,教师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懈怠心理,认为反正教师会提问最厉害的学生回答,自己会不会无关紧要,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者出现学生由于对教师的做法不满,在小组合作中没有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消极合作或者拒绝合作,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的措施
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就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上文提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前辈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合理分组,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学生的分组,如成绩、性格、性别、强项和弱项等,使小组成员的成绩之间呈现梯度分布的特征,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组内的其他学生。同时,小组之间的实力要保持相对的均匀,确保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可比性。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性别协调分组,让他们能够有性格上的互补,实现男女搭配以及动静结合的效果,营造和谐友爱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鼓励他们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战胜数学学习困难。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时间有准确的掌控,避免教学任务与探析过程的冲突。具体来讲,教师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教授,然后将安排学生做题的时间和合作探析数学问题的时间相配合,待讲完知识和例题之后,给小组几道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小组分析题目中应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与例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小组成员能否提出不同于例题的解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就能将做题与小组合作探析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引进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互助行动,布置小组作业或者实践任务,让小组成员在课后共同完成或者在班级中开展数学比赛或者小测验,并在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总体成绩最好的小组能够获得奖励,而表现最差的小组就会获得更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团队精神,激励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也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尤其是注意课堂表扬的方式,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为自己的自尊和团队的荣誉努力奋斗,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应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王和卫 工作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二中学
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篇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运用
一、小组划分要层次化设计,科学优化小组构成
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而要想达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科学地进行分组.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进行分组的时候,都是按照就近原则,或者学生自由结组,这都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成绩、发展取向、兴趣等诸多方面充分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比如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中都要尽量保持学生特点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开展教学.但同一层次中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进展调整其所在层次.当然,在这里说的分层,除了科学合理的原则之外,也可以将学生们的意愿纳入其中,进行综合考量.
二、教学管理要层次化设计,以人为本开展教学
以人为本是我们近年来提的非常多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分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特点本身就不同,比如学困生较多的层次,可能学生们本身就比较自卑,甚至不愿意多和老师去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对学困生较多的层次,要更多地倾注感情,不断地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里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多强调学习基础的构建.对于优等生较多的层次,教师则重在拔高,适当地用智慧激发他们的灵感,引导学生冲向更高的层次.而对于中等生较多的层次,教师则更多的还是要强调在保障基础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使学生能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层次化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分好层次以后,开展教学的内容也要有非常具体的区别,其原则就是要按照学生的层次,去合理地进行备课.正是因为分层以后,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一个情况较为相似、特点较为单一的群体,因此,教师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分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人教版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部分为例,开展分层教学后,教师在课前复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和不等式转化,这部分是相同的.之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的时候,则有所区别.A层次的同学,要求可以解不等式(1)、(2)、(3)、(4)(教材P22~24);B层次同学则除了A层次内容外,还要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求函数的定义域;C层次的同学,除了完成A,B层次的内容外,还要在生活中找到两个与该不等式有关的例子,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考核目标要层次化设计,充分关注个体发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难度、类型的考核,对于树立学生自信心非常重要.否则,我们面对如此众多的学习,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考核方式,或许对于其中一部分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很多学生则不合适.而且,我们很多教师还一直喜欢考完试以后去公开成绩,让很多学生都无法接受实际情况,精神上备受打击.因此,结合不同的学生层次,有的放矢地安排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以引导学生个人发展和自信心树立为主要目标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仍然要坚持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可以适当进行扩展,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着重强调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为主.总之,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认真地探索和反思,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真谛才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世隆 工作单位:贵州省锦屏县三江中学
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