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9:35

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查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 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心理健康课”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之家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口号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儿童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

4、中国学期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

5、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园管理案例(一)

6、时刻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幼儿园管理案例(二)

7、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8、《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

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和生理都能够获得健康成长。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为幼儿创造合适的家园合作环境,从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基础。笔者在本文中着重研究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家园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生活和学习,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寻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忽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一直在提倡关怀幼儿心理健康,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一个萌芽的状态,因此很多幼儿园只能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或者借鉴书本中的理论。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导致幼儿园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不适应,幼儿心理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于老师和家长都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与幼儿园存在沟通障碍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需要相互配合,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现阶段,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家庭对于幼儿园有一定的不信任,而幼儿园缺少及时向家长反馈相应问题的机会,这中间无疑出现了沟通链的断裂。家长在与幼儿园交流中,家长将关注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幼儿的生理情况上,如吃饭、睡觉、健康等,而对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却极其匮乏。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很多体系还不完善。我国虽然已经正式规范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工作中。我国的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中,仍然缺乏理性的思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远的工作,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反思才能够慢慢成熟。因此,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仍然有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难以实现长效合作机制。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合作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价值观,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家园合作并没有事项长期合作,这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彩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善,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园合作环境,从而实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工作中,增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首要任务,只有认识到了幼儿心理将健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合作。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一个幼儿园中得到普及。

(二)实现幼儿心理教育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实现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幼儿园需要定期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无形之中就实现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家园合作,促进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及时的了解不同儿童的心理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就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合作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记录儿童的心理状况。同时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更新,确保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把握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在幼儿的心理成长阶段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四)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关注,这就需要幼儿园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心理测评,并且要求家长及教师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的实现儿童心理健康的测评,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健康的心理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体系,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只有做到老师和家相互合作,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需要持续的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幼儿可以在家庭以及幼儿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刘秀峰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团乡三团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卢洁.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三: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在幼儿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通过适当的开展游戏,可以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下,让幼儿创造性、模仿性的参与到成人的社会生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幼儿心理需求的满足、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来干预和治疗幼儿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游戏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良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游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社会中,很多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幼儿时期就形成的。相比于过去,现代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家庭结构和居住环境相较从前更加封闭。再加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明显比以前更多。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习惯、学习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在幼儿时期,其实是可以利用游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解决的。

1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幼儿时期,各个方面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体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当中,逐渐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利用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十分良好的方式,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个重要的天性[1]。让幼儿充分的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而如果过分的剥夺幼儿的游戏时间,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制和约束,会对幼儿的天性造成压抑,幼儿会逐渐丧失欢乐的情绪,对于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不同的幼儿认知发展阶段,对游戏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有规则游戏、象征性游戏、模仿性游戏等。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模仿性游戏开始,逐渐演变为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最后发展到有规则游戏。幼儿最初进行游戏并不会进行角色分配,逐渐发展到能够自行进行角色的分配,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带领他人共同玩耍,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利用游戏,幼儿能够对环境、物质等特性进行认识,同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和感知力,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促进作用[2]。在游戏当中,幼儿能够学会坚持和自信,通过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在游戏当中,通过相互协作和帮助他人,使幼儿逐渐培养良好的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因此,利用游戏能够实现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

2利用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当中,将人的基本需求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生理需求、爱和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等。而对于幼儿来说,其心理需求基本上也是如此。利用游戏能够很好的满足幼儿的这些心理需求,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有着很大的帮助。游戏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幼儿往往能够在游戏当中找到很多的乐趣,不但能够满足生理上的本我需求,也能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3]。从本质上来说,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与社会中无异,幼儿需要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进行选择和参与,并且完成必要的交往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形成谦让、克制等精神,逐渐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的情感。在游戏中,幼儿往往愿意担任主要的角色,对自己爱的情感也愿意进行主动的表达。幼儿内心期望能够将爱给予更多人,因此在更多的集体活动中,也能够同样得到别人的爱,从而满足自己爱和归属的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轻松的环境下,能够发现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并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力,不断获得新的成长[4]。幼儿对于自己在游戏中的成功表现,常常会感到开心和快乐,并且能够得到其它伙伴的赞赏和认可,满足了自我实现、尊重等心理需求。此外,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安全心理需求的满足,对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3利用游戏宣泄幼儿的负面情绪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一定的潜意识在其中的。幼儿通过游戏,对现实当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或是遭受的伤害进行补偿,对于现实中无法接受的危险冲动进行发泄,以此来缓解和抒发内心的不安和紧张。通过对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应付现实世界的各种环境。利用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健康的思想情感发泄方式[5]。幼儿通过游戏能够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从而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客观条件都会对幼儿造成约束和限制,因而幼儿容易产生压抑、紧张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利用游戏,能够有效的排解和舒缓幼儿的不健康心理。例如,在玩粘土游戏的时候,幼儿通过捏、压、扭、挤等动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发泄作用。有些幼儿将积木堆起,然后一把推到,也体现了发泄的作用。一些幼儿在玩布娃娃的时候,会模仿成人将娃娃的裤子拉下来,狠狠地打娃娃的屁股,而且口中往往还念念有词。一些幼儿喜欢玩打针的游戏,将自己在打针时受到的痛苦在游戏中进行发泄[6]。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幼儿在这些游戏中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之后,脸上会出现痛快、满足的表情。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些游戏机会,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进行合理的发泄。有时候幼儿难免自然的出现一些具有发泄意义的活动,如果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家长和教师不应打骂幼儿,而是积极对其进行引导,排解和舒缓幼儿的不安情绪。找出幼儿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发泄,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能够看出,幼儿在游戏当中能够不自觉的反映出其对待周围现实环境的态度和情感,这些反映包括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因此,利用游戏来观察幼儿,能够发现幼儿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例如,幼儿用积木搭房子,搭出的房子四周都有很高的围墙,房子上还没有窗子,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具有一定的抑郁性格和较高的防卫意识。如果一个女孩在搭积木房子的时候,特别重视在房子外搭一圈栅栏,幼儿可能具有容易害羞的心理,期望能够在栅栏当中获得安全感[7]。又如,某个女孩始终不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主要是由于这个女孩的父母早已离异。某个女孩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总是想要扮演爸爸的角色,在一些其它的角色扮演游戏中,也总是要扮演男性的角色。这主要是由于女孩的父母始终希望她是一个男孩。由此可见,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只要细致的进行观察,就能够发现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更有着对性的为幼儿安排适当的游戏,更加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是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在对待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也会对游戏加以利用。游戏疗法是治疗幼儿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疗法,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矫正和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害怕黑暗的幼儿,可以在一个房间中放置很多球,然后将房间中的灯关掉,和幼儿进行摸黑抢球的比赛。经过多次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游戏,幼儿就会逐渐不怕黑了。又如,一些幼儿对狗特别害怕和恐惧。对此,可以由成人和幼儿一起进行捉狗的游戏,成人和幼儿分别扮演猎人和狗的角色。在经过数次游戏之后,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对狗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对狗的害怕和恐惧。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当中利用游戏发现和矫正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游戏的针对性。例如,对于稳定性较差、过于好动的幼儿,可以让其在游戏当中扮演医生、木头人、门卫、交警等比较安静的角色。对于内心比较孤僻的幼儿,可以让其多参与集体性质的幼儿游戏,使其能够在游戏中逐渐放开自己。利用这些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愉快、欢乐的环境当中,不知不觉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进行克服和改正,并且逐渐形成健康、正确的心理行为习惯。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否则将无法取得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在进行游戏角色安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明确不同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人能力,给予幼儿最恰当的角色,从而发挥出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4结论

幼儿是人类成长阶段当中的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还远远不够成熟,因而很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可以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践发现,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廖雪芬 单位:广州市文化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31-133.

[2]明玉君.浅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S1:181-183.

[3]米瑞芬,蔡淑兰.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70-72.

[4]罗丽萍.幼儿心理偏差的成因及矫治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2:42-44.

[5]王秀,黄兰平,李冰.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123-125+128.

[6]吕芳,王芳林,张艳琴.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中国优生优育,2013,03:217-219.

[7]严金华.知识分子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54-5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