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导语: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特征,我们社会管理的重心及方式,应当随之进行改革调整。
一、当前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财物日益增多,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同时也要看到,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还很多,国际国内因素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新旧交织,触点多、燃点低,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影响稳定的问题,客观上也容易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
第一,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近年来,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第一位的问题。2010年,全国信访总量970万件次、群体性事件20817起,虽然比2009年分别下降6%、3.1%,但仍在高位运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因劳资纠纷、隐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2010年,因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战群体性事件总量的五分之一。二是矛盾涉及各行各业各阶层,既有农民、城镇居民、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出租车司机、学生、也有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国企退休教师、老村干部、老知青、老“赤脚医生”等特定人群。三是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群体性事件诱因简单、事发突然,特别是一些一般性矛盾纠纷因处理不及时、不妥当演化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四是关联性增强,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经济领域问题和社会领域问题、合理诉求和不合理方式、多数人合理诉求和少数人无理要求、群众自发行为和敌对势力插手利用相互交织,特别是“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增多。五是行为方式日趋激烈,暴力对抗程度加剧,有的动辄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公路和拦截列车情况时有发生,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流血事件。六是一些参与人数多、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往往经过周密策划,有的形成了自发组织、出现了挑头人物,有的集资上方、聘请律师、寻求境外媒体支持,有的“维权”群体进行跨地区、跨阶层串联,网上策划煽动,网下聚集行动。
第二,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近年来,一些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成为打砸抢烧违法犯罪事件的骨干,暴露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范围流动造成数以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有的沿海地区流动人口犯罪占犯罪总量的60%以上,有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出租房屋成为违法犯罪的“黑窝点”。二是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全国老龄人口将近1.7亿人,人口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速,相应社会服务明显不适应。三是孤残流浪儿童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增多,据有关部门不完全同级,目前全国有闲散青少年2820万人,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26万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22万人。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呈增加趋势。四是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和服务薄弱,目前全国处于安置帮教期的刑释解教人员380万人,由于安置帮教工作跟不上,日常管理不到位,一些刑释解教人员难以融入社会,甚至重新违法犯罪。五是对精神病人管理不力,对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等的管理和服务亟待加强。六是境外来华人员快速增多,近年来入出境外国人达5000万人次,目前在我国常住的外国人有近50万。境外来华人员增多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使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突出起来,涉外案件和事件数量上升。 第三,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不少。一是犯罪数量呈持续攀升之势,201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597万起,同比上升7%。二是犯罪类型上侵财犯罪、经济犯罪增长尤为突出,经济犯罪智能化、职业化、网络化、复合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现代仿真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实施新型犯罪增多,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犯罪侵害面广,打击难度大,不仅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有组织犯罪严重,一些邪教地下宗教组织仍在活动,特别是黑恶势力犯罪突出,黑恶势力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对一些地方适合治安、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四是敏感性和关联性增强,一起普通犯罪案件可能迅速转为社会热点问题,甚至诱发其他矛盾和问题,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五是犯罪手段动态化、暴力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恶性案件和极端事件时常发生,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煽动制造的暴力事件危害严重,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四,公共安全事故频发。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状总体上是好的,但公共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一是安全生产事故突出,2010年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6.3万起,造成7.96万人死亡,其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74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11起;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万起,发生火灾事故13.17万起,给人民群众生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二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假大米、假酒、假药等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是自然灾害突出,地震、泥石流、台风、洪涝、干旱、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应急体系建设、防灾救灾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增加,但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跟不上。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员工合法权益,忽视人文关怀,没有承担起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有的企业接连发生停工、聚集、上访事件。二是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增多,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1万个,专职工作人员540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0多万人;另有上百万个没有登记就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我国大多数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发展培育不足、规范引导不够、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问题也很突出。目前,各类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管理引导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有的社会组织打着“维权”旗号,插手和炒作社会矛盾特别是热点和敏感问题,引发了严重适合问题。
第六,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有4.57亿网民,8.59亿手机用户,博客用户超过2.94亿,是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互联网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群众工作和生活,但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网上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显示社会违法犯罪向虚拟社会蔓延,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进行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虚拟适合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特别是虚拟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和组织动员力越来越强,一些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都呈现网上网下遥相呼应、互相放大的趋势。三是网上炒作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命案问题极易在网上快速扩散放大,更有甚者,以谩骂攻击代替理性思考,以“人肉搜索”代替侦查调查,以“舆论审判”代替国家法律,造成严重后果。四是网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基础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面临较大风险,网上窃密泄密事件频发,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正常反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创新的体制机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难题,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个户口本、一个粮油证、一张介绍信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主要是管户籍人、“单位人”的,而不是管实有人口、“社会人”的,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目前,在人口管理方面,我们不仅有居民身份证,还有工作证、驾驶证、医保卡等证件,虽然种类不少,但互不兼容,管理功能有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从我国实际出发,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在居民身份证中存储指纹信息或其他生物学特征信息,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和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同时,要完善公民信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依法保护公民信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第二,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目前,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劳动关系不和谐,表现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员工合法权益,忽视人文关怀,特别是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办理社保,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职工劳动保护措施。这些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极易引发劳资纠纷,形成停工、聚集等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如何协调解决好涉及70%城市就业人口的利益问题,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越往后,这个问题显得越重要。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政府探索把工资民主协商机制引入行业层次,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工会。首先,组织劳动部门专家对行业各工种和工序的劳动定额进行测算,形成初步工价。然后,行业协会与行业工会进行多轮次平等协商和民主谈判,确定各方都能接受的工价,这种工价不仅考虑了各个工种和工序的工艺要求和劳动时,还考虑了本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物价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情况。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还约定,每年就调整行业职工工资(工价)进行一次集体协商,保证职工工资(工价)与企业效益的增长相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推动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工会、员工共同参与的员工工资集体(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建立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要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为保障社会组织成为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必须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要按照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综合管理的要求,重点扶持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力、非企业单位,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以及有境外复杂背景的社会组织的监管,特别要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健全查处、退出机制,逐步形成登记审批、日常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司法审查、法律救助、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和行政处罚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在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方面,要建立联合管理机制。在华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有的境外非政府组织背景复杂,以合法身份为掩护,从事渗透活动;有的打着“慈善”、“公益”的幌子,通过小恩小惠,与我争夺群众、争夺人心;有的短期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从本质和长远看,政治企图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坚持利用、防范两手并举,按照积极稳妥、趋利避害、抓住重点、注意策略的原则,发挥外交部门牵头的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健全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管理机制,特别是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设立代表机构,要建立有关部门内部联合审批、联合年检机制。各地区要认真落实管理责任,重点把好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本地区的合作对象关、资金关、协议签署关、活动监管关,既保护正当交往合作,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对敌对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的,要坚决依法打击处理。
第五,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方面,要建立综合管理格局。西方国家口头上大讲互联网自由,实际上法律对互联网上的行为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美国的《爱国者法》、《国土安全法》,对互联网的监控规定得很严密。我们要以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为目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管住、管好。特别要抓紧修订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接入服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发布者等主体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及权责关系。要尽快实现和完善网站实名制,创造条件加快实行手机实名制,逐步在网络互动环节推行实名制。要依法环境。要健全网上网下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置机制,建立网上有害信息监管和查处机制,提高对网上煽动策划指挥、网下串联行动事件的处置能力。
第六,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要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近年来,我国民间自发“维权”活动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同时,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是,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插手、操纵、利用“维权”问题,企图挑起群众与党和政府对立,搞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人权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首位。我们要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特别要总结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和一些地方建设“民心网”的经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真正把维护群众权益的旗帜抓在手中、把维护群众权益的责任落实到人,打好维护群众权益的主动仗,使敌对势力插手、操纵、利用“维权”问题没有机会、没有市场。 第七,在社会治安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国是当今世界治安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但社会治安形势也不容乐观。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预知、预防、应急处置能力,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安全。特别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大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黑恶势力、涉枪涉爆、抢劫抢夺盗窃、拐卖儿童妇女等犯罪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要善于用好宽的一手,通过完善立法、司法解释、刑罚执行制度等,把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执法各环节。要把近年来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第八,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要建立社会诚信制度。近年来,假大米、假鸡蛋、假药、假酒等假东西不少,欠债不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诚信。只有重信守诺,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强化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在探索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不仅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都将发挥基础性、长远性作用。
第九,在精神卫生方面,要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目前,我国有重性精神病人210多万人,其中公安机关排查出来的曾经肇事肇祸、危险度在三级和三级以上的重性精神病人有25万人。全国每年有9000多人因精神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自杀,一些暴力伤害幼儿园儿童、小学生等个人极端案件也是精神卫生方面有问题的人所为。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推动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解决精神卫生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要在全社会开展关爱行动,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交流和互助平台,开展帮扶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建立个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因工作生活等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人进行疏导、救助,调适他们的身心,舒缓他们的压力;建立对心理疾患人员的治疗管控机制,预防、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