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性区别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以供大家学习。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以及为维护经济基础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大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等,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有序地运行,也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方面,私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根本对立的,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的,是严重阻碍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把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自然也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虽然当前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自然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说到底也只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特权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此次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
第二,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使民主的国体与民主的政体达到了高度统一,保证了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从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机体充满生机活力。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和普适的,掩饰甚至否认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事实上,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民主。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民主的,但由于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那么,不论哪一个党派执政、不论三权如何分立,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劳动人民永远不可能真正当家作主,不可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第三,思想文化不同。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代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则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属性的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虽然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但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必然是以私有观念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想文化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这种思想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异质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不仅在理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中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此我们谈一点初步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个论断,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围的思想束缚,为我们认清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这两种社会制度本身所独有的最根本的规定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是社会主义所独有的东西,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经济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只要实事求是地考察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就会看到,资本主义的生产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计划性也在不断地加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确实是盲目自发的无政府状态的经济,经济运行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强制地实现平衡。但是,后来情况有了变化。特别是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开始,股份制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股份制企业内部,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20世纪 20─30 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在国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加强计划指导下的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越来越多的干预。凯恩斯《通论》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二战后为西方各国普遍接受。这以后,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全社会规模的经济计划。象法国、日本等国,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五年计划”、“中长期发展计划”等,宏观调控计划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尽管这种计划对企业还不具备直接的约束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起了导向作用。不承认资本主义生产的计划性这个现实是不对的,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独有物,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是没有根据的。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它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东西,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同样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所谓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领域和场所。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并且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就必然产生了市场经济。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看,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市场发展是十分绶慢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不大,市场领域狭小,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不仅劳动产品是商品,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商品经济渗透到一切生产领域,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市场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经济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这一点是无怀疑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商品生产和交换,还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这确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认为一提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搞市场经济就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曾经预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比资本主义有更高劳动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将取消商品生产和交换,实现经济无危机的有计划比例的发展。但是,历史发展的进程并没有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想的情况,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商品经济成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可逾越的阶段。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也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为主要内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希望以此来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造成了生产力的破坏,加剧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果断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主张继续保留和发展商品经济,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来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允许农民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农产品,给各个企业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后来,斯大林在领导原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政策,在理论上肯定了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还要利用价值规律。但是,他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把商品生产和交换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局部现象,市场的作用处处受到限制。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多年里,基本上按照斯大林的认识去看待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一方面利用商品经济形式,保有市场,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自由市场加以严格的限制,“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达到极端的程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到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还要搞市场经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大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我国亦属于这种情况)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换,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个人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都要采取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形式,都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引导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参与国际竞争,以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市场经济成了发展生产力的最好的具体形式。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要求市场经济。
总之,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种形式,它们都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标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生产目的和分配方式不同。我们要坚决破除那种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旧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直气壮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