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_财经书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3-23 17:51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是一本关于财经的书。看完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大家都写了哪些阅读心得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_财经书籍读后感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篇一

“斯托克代尔悖论”(Stockdale paradox):“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决不放弃希望,但必须勇于面对最严酷的事实”。

财务报表是管理阶层用来问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得到答案的工具。

如果把一位优秀的经理人比作一位杰出的飞行员,那么他应该懂得以下本事:

1.在经营过程中,学会看懂具有攸关性的各种仪表板;

2.当仪表板显示互相冲突的信号时,学会诊断发生什么事、哪个仪表板的信息比较可靠;

3.当管理危机出现、仪表板一片大乱时,必须学会蒙着眼睛、不依赖仪表板,就能顺利引导企业化险为夷。

Jack Welch:“如果只有三种可以依赖的度量方法,应该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和现金进帐”。

危机四伏的地雷公司,现金流量的形态通常为:

1.净利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好大喜功,管理失控)

2.投资活动现金大幅增加(仍然积极追求增长)

3.短期借款大幅增加,但同业应付款大量减少(短期有债务压力,知情同业不敢提供信用)

一般而言,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公司,一般是对业务积极,对财务保守。

所谓企业经营的磐石,不是财务报表上的土地、厂房、设备,而是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管理制度。

华尔街名言:“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拥有的”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篇二

刘顺仁写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当属几年来阅读的财务书籍中不可多得的好书,言简意赅,算是对基本投资或财务知识的一个梳理。

一,汰弱增强。普通人容易掉进“心理会计”陷阱,难于割舍问题资产或企业,这符合大部分人的行为心理学。事实上只有学会DIVEST才能做好INVEST。商业世界强者恒强,弱者羸弱的规律是天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从巴菲特到胡立阳都强调这个汰弱留强的重要性。

二, 临事以惧、好谋以成。我们的毛主席堪称调查研究的典范,早在革命初期就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把中国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研究透了,最后取得革命胜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投资企业必然要研究企业的基本面,而财务报表虽然滞后却还是提供了检验企业是否健康的指标,包括顶线TOP LINE即销售增长,代表企业扩张的动能;底线BOTTOM LINE即利润增长,代表企业在扩张中控制成本的能力;血线BLOOD LINE即现金流增长,代表企业风险控制和生存能力。

三,现金为王。回收现金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经营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和筹资活动现金是三足鼎立互为因果的关系。从现金流的视角去甄别成长型公司和稳健型公司是很有意义的。

成长型公司表现为:1)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持续快速增长---在对的产业做对的事,管理能力优秀;2)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增加---市场有增量有机会;3)长期负债增加,而不是现金增资或权益融资---投资报酬率高于借款利息,管理层有信心。

稳健型公司表现为:1)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持续增长,但是幅度不大;2)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回购股票或发放红利。

另外资金链出现问题或地雷公司的财务讯号: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或下降;2)短期借款大量增加但是同业应付款大量减少---意味着知情的同业不敢提供信用。

四,融资顺位理论。这是从融资的方法看企业前景。作者举例卓越企业如沃尔玛,虽然上市以来因为持续开店投资庞大,但是其取得资金的融资活动一直遵循以下的顺序:1)自有资金(经营活动现金),2)举债,3)发行股票(从来不曾使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国内企业喜欢发行股票再融资,动不动就缺钱了,向市场伸手圈钱,损害股东利益更损害大众利益,也是公司管理水平低下的证据。整个证券市场这样的公司多了,表明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差,也表明中国市场经济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果管理层过分强调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忽视对投资者的回报,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五,盈余品质创造企业长期价值。从1951年到1997年之间,能维持每年盈余增长18%、又持续10年之久的美国上市公司不到10%。盈余品质的五项条件:1)持续性高;2)可预测性高;3)变异性低;4)转换成现金的可能性高;5)被人为操纵的程度低。能赚钱不一定有竞争力,但是能持续稳定的赚钱,就一定有竞争力。

六,聚焦联结造就企业竞争力。要么是成本领先战略,要么是差异化战略,条件是专注,然后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联结一致来支持战略的落实。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篇三

一个偶然机会,看到这本书,距离书发行日期已是两年有余,书纸张旧得发黄,还被雨水淋过,有明显水渍印迹。就是抱着随手一翻的想法,一看后却忽地觉得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刘顺仁,台湾人,曾担任**机构**职务,现在教书,内容会计学,很普通而又循规蹈矩的简介,这是这本书留着我的最初印象。

书名——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不过我觉得内容与书名出入过大。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如何通过财报透视企业的竞争力,而并非是讲什么故事。分析得相当透彻,只用了一些常用的数据和指标就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学术水平。就是这书名,太简单了,简单得有点俗气。当然书的作者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写财报分析的人一样上来就谈指标、论趋势,因为那样显得太“近视”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没有“底子”的写手,这样的人要“面子”,所以上来就摆上那些看上去很深奥的财务指标,而且花大篇幅介绍这些指标的定义,弄得云里雾里的,晦涩难懂,当然懂不了了,他写时就没打算让人看懂。

财报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远非几个指标就能解决的。这个系统工程应大致包括几大块:一是同期经济运行情况和行业分析,二是企业商业策略分析,三是会计数据分析与核实,四是财务分析,最终得出一个远景预期。当然这本书也没有脱离这样的程序,不然何谓好书呢。

不过这本书最精华之处不在于行业分析和会计数据核实,而在于剖析企业商业策略与财务指标之间的隐形关系,进而揭示企业管理与竞争力的问题。而实现的方法却是利用常用数据与指标,进行较深的互动与分解,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实例诠释了五方面内容:

资产、负债构成配比分析要点,

股东权益构成及变化分析要点,

营收、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互动关系,

毛利率、三项期间费用比率与净利率之间互动关系,

股东权益报酬率之分解再分解。

当然这些分析最后都收官于企管与竞争力的论述,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不是就财务谈财务,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企管与企业竞争力来说事。另外,本书并没有对以上内容做出“勘细”的研究工作,或许是因为作者把这本书阅读者定位于“会计知识多少皆宜”的读者吧,因而本书是有高度却不够精度。尽管如此,仍不能抹煞它为一本好书的事实,毕竟只有短短的200多页,能够如此引起读者思考已实属难得。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1.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3篇

2.不抱怨世界读后感3篇

3.短歌行的读后感

4.曹操短歌行读后感3篇

5.关于曹操短歌行读后感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读后感_财经书籍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