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2-14 15:24

只有实践过,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创业的不易。如何在绝境中突围,是创业者每天都思考的问题。看看那些创业艰辛的事迹,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创业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

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一:

一个农村创业者自述农家人的创业梦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没种过地,但却是一个农民。

早在2000年,我大专毕业后就萌生了建立农村购销信息社的想法,那年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又遇上比较严重的干旱,国内大豆需求增加,市场供应不足,当年大豆从1.20元涨到1.40元多,由于信息闭塞,很多农民卖早了没挣到钱。

第二年,周围的乡亲们种了近百晌大豆,结果大豆上市时1.38元地头价没有卖,存放3个月以1.18元卖出,少卖10多万元。乡亲们两年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到掌握市场信息,对农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否则很可能白白的忙碌,甚至是损失惨重。

2007年,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我开始走上了信息服务的创业之路,在家办起了信息服务社。2008年创办了农民购销网,通过网络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生产、购销信息服务。

2013年,联合十多家合作社建立了农家人购销信息服务社,并开发了移动手机客户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便捷。目前已有115家合作社加入,覆盖省内二十多个县市和山东、辽宁、吉林等8个省份。

开通网上社员学院,服务农民种好增产。2012年,我参加省农委组织的创业培训。同年,我们开始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依托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开通了线上社员学院。利用社员学院,累计为1200户农户提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指导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期,培训农民2500人。

2014年,宝清社员曹文静通过社员学院宣传,引进水稻高产新技术,经东北农大专家指导,当年亩产达到了1600斤,成为当地的高产冠军。社员全军通过社员学院推广的玉米高产新技术,600亩地平均单产达到2000斤,每亩增加370斤。

开展网上购销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卖好增收。近几年来,通过农民购销网和手机终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价格、购销等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2013年,852农场种植大户董淑芹租750亩土地,通过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发布的扩大玉米种植信息和在国储收购高峰期出售玉米的建议,种植玉米增收5万余元。

2014年底,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发布了国际玉米价格开始下行,国内玉米仓满为患的信息,今年她改种350亩水稻田,至少增收10万元。有了农民购销网这个增收的好帮手,明年她打算扩大租地规模,全部种植绿色水稻。农民增收后的喜悦,让我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尝试农业电子商务,为创业插上腾飞翅膀。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我们找到了销售农产品更加有效的渠道。2013年,我们投入资金开通了农民购销网电子商务平台。农民通过平台不仅可以购买到优质的农资产品,销售出地产特色农产品,而且可以获得服务社盈余部分的分红。

2014年,鸡东社员孙飞通过平台采购农药获得盈余分红3450元。社员鲍云宏将自家生产的打瓜机放到平台上,产品销售到了吉林、内蒙、天津、云南等地,销量翻了两番。宁安社员李近秋将自家50亩的鸭稻米放到手机终端服务系统上销售,联系的人络绎不绝,网上销售量超过1万斤,每亩地纯效益超过4000元。我们还建立了农家人信息服务社培训学校,三年来,培训创业经理人460人。建立了农资和农产品购销盈余“60%按购销量分配、40%按股份分配”分红机制,几年来,累计为入社社员分红200多万元,自己创办的购销信息服务社,每年按股分红也稳定在5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依托互联网这一新兴模式,继续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经营好自己的信息服务社,让更多农民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热潮中实现创业梦想。

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二:

小本创业故事:小生意人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专柜销售,曾经化妆品行业中无数经销商眼中的“黄金”渠道,如今已被戏称为“专柜”――化妆品到了专柜就变成了积压货,像食物放到冰箱里“储存”一样。然而,一个湖南小伙子,只用了一万多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破冰前行,成为一位成功的化妆品专柜经销商,实现了百万财富的梦想。

2003年后的日化市场中,生意越来越难做。小厂商希望傍“大款”,找个实力强的经销商;而有实力的经销商则想找个大品牌,轻松赚钱。小经销商生存的空间很小。这种情况下,作为小经销商的李伟从三个环节入手,取得了成功。

用高低产品结合策略打破“产品难选”之冰

2004年李伟辞掉了化妆品销售培训员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旅。两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体会到小经销商选择产品的艰难,大公司嫌他们没有实力,不愿意合作;小公司嫌他们销量不大,也不愿意合作。创业之初,他没有急于寻找厂家,而是对市场中的化妆品公司进行了分类。目的是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李伟很快在广州美博会上找到了两个品牌。一个是法国品牌“O”,价格定位与日本的资生堂差不多,代理价为1.8折;一个是国产中草药品牌“L”,与玉兰油差不多,借价为1.5折。除了这两个品牌可能为李伟带来丰厚的利润,他更多的考虑是,W牌用于抢占市场份额,起着先锋的作用;O牌为形象产品,由于产品包装精美,可以提升自己的档次;L牌则可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因为他在美博会上发现中草药化妆品成为了消费主流。而自己所负责的市场中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市场空白。

一年的时间,李伟成功地选择了不同层次的产品,三种适销对路的产品为他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伟回到老家Y市后,开始摸市场。Y市的人口约300万人,人均月收入800元左右。有200多家化妆品专卖店,但多数卖的是杂牌,店面装修很差,促销员大多不懂肌肤护理知识。顾客似乎更习惯于自己看说明书。而全市最大的几个超市专柜早被一些知名厂商抢占了。

市场摸清楚了,李伟心里盘算着,什么样的渠道适合自己呢?如果把货全放到专卖店,根本不够放;如果自己新建专柜,资金不够(只有1万元)。

经过深思熟虑,李伟选择了专卖店。为了保证铺货的有效性,他将Y市销售化妆品的专卖店按照销售量、知名度的大小进行ABC三档分类。A类为知名度高,销售量大的专卖店;B类为知名度较高,销售量较大的专卖店;C类为知名度一般,销售量小的专卖店。

他认为最好的渠道是B类专卖店。因为B类专卖店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能保证回款,而且它们缺少与A类专卖店竞争的新品。同时数量在Y市相对于A、C类专卖店又是最少的,适合铺货。如果成功打开B类专卖店,自己就可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还能具备发展的潜力。

很快李伟便把产品铺到多家B类专卖店,并设立专柜。同时承诺每个店员给予高提成,提成超过同类产品5%以上。

一年后W产品在B类专卖店销售情况极佳,李伟赚取了大约20万元。

此时B类专卖店无法满足他的发展速度。他果断放弃了B类渠道,将铺货的目标转移到了A、C两类渠道,他将新近代理的O和L品牌主推到A类渠道,而将W品牌放到C类渠道进行销售。

针对性促销策略敲碎“销售难”之冰

2004年夏季时,李伟代理的W品牌产品是防晒套装系列,他认为如果在各个专卖店进行促销,由于目标顾客不明基,效果很难说。再说自己的资金也难以支撑,不如集中全部精力到目标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去促销。他决定把促销场所由专卖店转移到游泳场。在说服了游泳场的管理者后,李伟把促销品的宣传品放到了泳池旁边。并专门请了两个皮肤较为白皙的女孩子,穿泳衣现场促销,为增加促销力度,制造气氛,李伟又从冰厂订制了大型冰砖。推出“凡购买套餐者,免费送冰砖一块”的活动。

由于Y市的夏天十分炎热,加之这种促销形式十分新颖,W品牌在当地一下子火起来,李伟在不到30天的时间,纯赚3万元。B类的专卖店不断地找他进行补货。他不仅轻松完成了W公司交给他“试销期3个月回款2万元”的任务,还超额返款5万元。

李伟小试牛刀成功后,他马上将O、L品牌推向市场,开始着手提升利润点。前期组合促销让W品牌火爆了一阵,他决定继续利用促销组合,让这两个品牌也火起来。

一个人创业的艰辛事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