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把对抗转为合作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当孩子无视规则的存在,一定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时,父母经常会无奈地大吼大叫,或与孩子陷入争斗中。备感挫折的父母有时会无奈地自问:“现在到底是谁在当家?”
父母经常会觉得制定规则是自己的责任,而遵守那些规则是孩子的义务,但事情往往不像表面上看到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导致孩子敌对或顽抗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孩子感到受挫、失望,也可能是孩子故意要违背父母的要求与期待,所以父母在解决亲子冲突时,应该先试着了解孩子反抗的动机,虽然这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却是化解冲突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其实,孩子每次的抗拒行为,都是在传达一些信息给父母,父母必须先加以解读再作反应。例如,孩子传达的也许是一种挑战权威的信息——“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这时,父母只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可以遏制孩子想推翻父母权威的念头。也许孩子传达的是自觉被忽略的信息——“自从弟弟出生后,爸妈眼里就只有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他们不再爱我了,我讨厌爸妈,我讨厌弟弟!”这时,父母必须做出积极的行为,让孩子的内心恢复平衡。
成功的父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解读孩子反抗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立即加以补救。父母如果能深入地了解孩子,就能分辨孩子的小脑袋在想什么;父母如果会仔细倾听,孩子就会让我们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父母若不懂得倾听,就只能不断地在黑暗中摸索。
父母在试图了解孩子反抗行为的原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经常检讨自己的态度——在处理亲子冲突的过程中,自己是不是声色柔和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自己是否老以批评和质问的语气评论孩子的行为。后一种应对方式无法鼓励孩子合作,反而是在贬抑孩子。若能以商量、感谢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如果你把掉在地上的脏衣服丢进洗衣篮,就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
最后,父母还要不定时地对规则进行反思,规则应该依据孩子的年龄、孩子反抗的真正原因进行调整,切勿一成不变。最重要的是,对于规则的执行,只需要抓住大方向,并坚持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规则有(或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当孩子不再觉得父母只会不断地命令,或总是制定严格的规则时,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和父母合作,许多亲子间的战争就可以避免。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把对抗转为合作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