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研论文
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美术基础教育受到空前地重视,国内对中学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逐渐地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美术教研论文范文一:中学美术教学自主学习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的教学主线,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形成对美的独特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绘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需要教师刻意强调,就会主动学习。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力同样重要,其要在课堂开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也可以加入学生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这种自我认识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从优势出发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认识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以汇报的形式将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结论的形成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
学生终归要走出学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亲身体会,通过所看、所听、所想、所体会的一切,用自己的思维构思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画面。要取得这样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对社会的认识,掌握更多的知识,画出让自己和教师都满意的艺术作品,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从理论出发,用理论作为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理论教学的发展带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理论依据,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堂要求,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己则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自主性。教学任务主要通过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具体确定。[2]除此之外,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意识,避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我,在课堂中进步。总而言之,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中受到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意识。
五、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更要避免强迫性教学,以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快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引入时下流行的因素,以新事物、新此,初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3]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1、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2、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体制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是从属于心灵的学科,任何一种完全脱离生活、脱离人的实际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必须有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适应的评价体制。现在,很多高中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一种相对多样的、适合于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评价体制,把美术教师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考核体系,如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实操、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估。另外,针对那些工作特别严谨、认真负责或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总结时给予适当的表彰,以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质量也就会相应地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评价标准也要多样化,不能仅仅依靠某一幅画的画面评分,也要结合其选材、作画技巧或者某方面的个性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的作业以综合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热情的提升。
六、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学美术教研论文范文二: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1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
1.1美术思维构成要素———人文意识的应用
美术这门学科的本质性质便是其人文性,从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授美术课程的中有关绘画技巧、色彩处理、造型处理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与文化的结合,因为美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美术思维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人文意识的应用。要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化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以美术的思维来提升对美术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人文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理念中认识美术”。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以美术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也用美术的思维来体验作品的人文气息,根据笔者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无数的事实表明,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兴趣。
1.2美术思维构成要素———观察力的应用
观察力是学生美术思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一名艺术创作者来说,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的,因为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最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是在无数次的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美术绘画更是如此,它对观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艺术形式对观察力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观察力的应用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美术绘画的人也知道,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的处理方法,都需要学生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较为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差别之处,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用立体图或者是平面图以及其他的各种美术内容,让学生进行不断对比,以提升其观察力。
1.3美术思维构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应用
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对。关于形象的思维能力,其实只是对作品的表面内涵的理解上,比如对作品的点、线、面、色彩、质感的观察上,这些需要的就是一种具体化的形象化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的绘画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绘画作品,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要发挥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如下面两幅画。观察这两幅画,我们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美术的语言,才能通过作品的构图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就是必须要能够化形象的直观的语言为抽象的含义。
1.4美术思维构成要素———创新能力的应用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作者进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并且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正是思维想象力较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比较小,创新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思维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不同的美术思维,来创造表达自己思想内涵的绘画作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让其在描摹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察以及想象,创造出不同的造型以及形态。
2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美术的思维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2.1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人文性是美术课程最基本的性质。笔者认为要强化学生美术思维中的人文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较强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氛围的感染下,自觉地强化自己的人文意识;第二,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从而感知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精神,尤其是透着强烈的人文气息的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欣赏或者是讲解民间类的美术绘画作品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民间的美术作品也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借由美术作品中的意义来为学生阐述做人的原则与道理。如图3是李公麟的鞍马图,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即用马之间的相互关怀来启发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要如此。
2.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作品风格的不同是学生个性思维差异性的体现。美术的作用是要实现对美的感知以及对美的记录。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美的一种体验的过程。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老师的注意力基本上是集中于对各种绘画技巧、着色技巧等的训练上,很少会注意到学生个性思维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从而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对美的一种体验。而学生的思维也就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活性”不足,其创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个性,也就是没有自己风格。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必须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认知的空间,丰富学生的阅历,累积出与别人存在差异的创作养分,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让学生回归自然,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学生对各种实物、风景等进行观察临摹,引导学生追求事物真相,产生灵感和创作激情;或者让学生到社会里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总要途径;或者让学生学习制作手工艺术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
2.3教师应该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
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倡的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将自己放在主导性作用的位置上,如果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学什么画什么,那么培养出来的不是“画家”,而是“画匠”。美术与别的科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美术的教学不需要标准的答案,它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需要学生较为独特的美术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过去传统的以“讲解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引导的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当学生提出新的创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例如在讲授“蔬果变变变”这一课的时候,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蔬果来做工具进行构图,我们知道蔬果是平常最为常见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想象蔬果与动物的相关之处就可以了,至于要怎么联系,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出来。
3结语
著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艺术过程中的属性,而不是一个目标,在美术教育中美术也可以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美术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进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美育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对其绘画的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美术教研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美术欣赏浅谈学术论文范文
2.教学参考学术论文:论初中美术课堂创新
3.初中美术学科论文
4.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5.关于初中美术论文范文
中学美术教研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