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励志成语故事_适合儿童看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18 20:36

有很多励志成语故事都是非常适合儿童看的,那么儿童励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_适合儿童看的成语故事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志在四方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骊姬之言,派人去杀公子重耳。公子重耳不敢与父亲对抗,只得出逃。

重耳逃到齐国时,齐桓公非常喜欢他,把亲戚家的女儿姜氏嫁给他,给他非常好的待遇。七年之后,重耳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只想在齐国安度余生,根本不想返回晋国了。

这时,齐桓公已死,他的几个儿子都想夺取大权,最后齐孝公登上国君之位。很多人都清楚,齐国已经发生内乱,此地不适合重耳停留了。重耳的谋臣子犯、赵衰等人在桑园聚在一起,秘密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之事。姜氏的侍女在桑园采桑叶,无意中听见了他们的密谈。

这侍女回去后,就把谈话内容报告了姜氏。姜氏得知后,毫不留情地杀掉侍女,叫来重耳,对他说:“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留恋妻子、贪图安逸,一定会受到别人的鄙视。现在齐国已经大乱,你何不赶快离去,另选支持你的强国!”

重耳不愿意离开这里,说道:“我并不想走啊!我的岁数很大了,难道还要硬逼我干事业吗?若是如此,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姜氏听了,觉得重耳真是没用,于是不再劝他,而是把子犯等人叫来,一起商议如何让重耳离去。他们想了半天,最后将重耳灌醉,把他送出齐国。

◎成语释义

形容志向远大,不愿留恋家园,在小天地里蜗居。志:志向。四方:天下。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出处译文

重耳的妻子姜氏杀掉侍女后,对重耳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这位侍女听到了你们的密谈,所以我将她杀了。”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不念旧恶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父亲死后,两个人很有德行,都不肯继承国君之位,为了推让君位,两人先后逃到周文王那里。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暴易暴、以臣弑君的行为,违反了正理,曾拦住武王的车马加以劝说。周武王灭掉商纣,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山里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饿死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怨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成语释义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故事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出处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怨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不屈不挠

西汉成帝之时,有一年秋天,京城长安突然传来谣言,说大水快要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以为洪水真的会来,力劝成帝躲进船里去,以避洪水。

多数大臣都对王凤的意见表示赞同,只有宰相乐昌侯王商表示反对,并且表现得非常坚决。王商为人诚实耿直、庄重正派,他觉得大水未必会突然进城,如果皇上带头逃难,百姓会更加惊慌失措。这对局势的稳定太不利了。于是,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凤的建议。

后来通过调查,大家才知道根本没什么大水。于是,皇帝对王商力排众议的做法表示赞赏,而对王凤则表现出不满情绪。王凤对自己的惊慌态度非常后悔,但又对王商怀恨在心。

后来,王凤的亲戚在太守任上玩忽职守,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王商要惩办他,王凤前来讲情。但王商素来铁面无私,没有给王凤面子,坚决地免去他亲戚的官职。从此以后,王凤对王商更加记恨了。

后来王凤采取阴险手段,对王商进行诬陷。汉成帝以为舅舅所说的是实情,就把王商的官职罢免了。王商虽然丢了官,却得到了一个直臣的名声,天下皆知。

◎成语释义

面对困难或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

◎故事出处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挠不屈。”

◎出处译文

乐昌侯王商为人耿直,坚毅刚强。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_适合儿童看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