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7-06-26 12:26

导语: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通盘考虑,找出最大的根源,逐步改革考试制度,使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实际相适应,适当加大教育投资,注意监管,要实现教育的真正改革需要起用自上而下一大批有智慧、有经验、有能力、有魄力、有思想的学者,彻底杜绝官僚办学、企业家办学的隐患。

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对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熟透不到位

上至政府、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应彻底改变观念,加深熟悉。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部分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只顾搞经济建设;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率低;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说:“讲课用什么课件,不用就讲不好吗?把课讲好,来实际点,用不着搞什么花花样!”有的教师也公然说:“我制作水平低,运用能力差,跟不上当前的形式需要,慢慢适应吧!”如今应试教育仍在社会广泛延伸,造成广大农村学校“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的现象还依然普遍存在。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他们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有的学校只给信息技术教师订书,学生不订或两人合用一本书,这种现象在我校还真实存在。信息化教育始终处在“打字、排版练习”和“各学科课堂演示辅助教学”的低级阶段徘徊。

(二)资金投入不足,比例不合理,设备陈旧

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资金投入的确是个叫学校领导头疼的大难题,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我县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财政投入几乎为零(只有对县政府规划的极个别重点新建学校投入)。在对信息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上,国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性、不公平性:投资向大、中城市学校倾斜、条件较好的学校倾斜、向重点乡镇学校倾斜,完全忽视一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人为的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从软件环境上看,网上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软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甚至还有个别学校根本没有教学软件。已有的软件质量也较差、实用性不强,可以说,真正符合学校师生课堂需要的软件数量微乎其微。

(三)信息化教育队伍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刚刚兴起,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信息化教育队伍严重影响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进程,阻碍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治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由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或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他们的理论水平、治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许多人还是兼职。所谓“治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性的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其教学水平只不过是按照课本讲,一边讲一边操作;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大约90%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是会简单的打字、排版,不能对计算机操作自如。学校缺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其它教师起不到骨干带头作用,这就造成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缺乏指导;大多数城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更多地教师去参与,只有这样信息化教育才能和谐的发展,在和谐发展中完善。

(四)信息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师资队伍的相对薄弱,造成设备使用率很低。学校学生上微机课,每周只有一节。教师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那更谈不上了。对于运用,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屏幕(与电脑相连的电视屏幕)的教学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一些学校投资近万元的资金,只能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服务使用,没有在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学生气之间虽然相连,但不能与因特网构成一个网络共享资源系统。这些都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还需要提高其效能。

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2.教知识不教方法,教知识不教做人。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缺失严重或几乎没有,时间几乎完全被知识教育侵占,浪费了不少人的青春。把孩子束缚在凳子上,把思想桎梏在书本知识中,我们的民族可能正在失去思想的自由和活力,而走向思想真空和文化沙漠,正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

3.课堂教学基本被考试牵着走,老师的教学思维被严重地禁锢在狭窄的范围,备课就是找题、编题,课堂教学就是做题、讲题,学科知识本身的内涵和魅力常常被忽视。老师没有时间去丰富自己,无法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只好进一步强化外在的纪律和制度,耗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本来可以很轻松和精彩的教学带给老师和学生的都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疲惫和厌倦。

4.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或人类整体,教育的价值都既有功利性的一面,又有非功利性的一面。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全面体现其多重功能和价值,于是整个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病态。教育功能和价值上狭隘的功利性认定要求教育使培养对象成为适应既定社会目标的工具,即使是谈素质教育,也是注重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物质内涵,而忽视教育应该具有的“精神实质”。

5.在我国目前中小学就学人数进入高峰期、升学教育压力大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已十分繁重,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这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

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市场进入缺乏准入门槛。

由于当前在线教育市场缺乏准入门槛,大量资本无序涌入,造成鱼龙混杂局面。目前有好多互联网、房地产商等没有任何教学基础就投资在线教学,造成市场混乱。而授课老师注册账号便能上去讲课,到底有没有认证令人质疑。对学员来讲,往往受到市场蛊惑,只能先试听课再自己摸索,白白浪费时间。因此,资本进入教育市场应建立标准,设立门槛,需要行业认证,这样才能使市场良性发展。

盈利周期太长。

对网络教育企业而言,盈利模式只有几种:内容收费、平台佣金、广告模式。内容模式需要聚优质内容和口碑,平台模式需要聚交易,广告模式需要聚流量。目前而言,这些在线教育产品都没有很好的营收,就连已经上市的YY教育都如此。而教育产品与服务的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中的利润最大化存在背离。做教育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盈利周期比较长。从项目初始到商业模式成功运营,至少需要3~5年,而5~8年获取成功也是正常的。

适合在线教育的内容严重缺乏。

由于考试标准由政府制定“一刀切”,国内知识产权长期重视保护不足,中国教育公司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考试教材研究和国外引进,缺乏规模化的独立开发内容的能力。这也使得线上教育出现后,虽然硬件工具能够快速进步,但是软内容却迟迟难以跟上。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路径、习惯等均和传统教育不同,线下内容搬至线上的网校模式已经被证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内容开发能力薄弱,兼具互联网和教育人才匮乏和教育地区分散差异明显,内容开发已经成了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线教育的互动性有待增强。

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客户端没有任何强制性,你可以随时启动或终止服务,对于没有很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力的用户来说,如果课程没有趣味,如果平台的互动性不强,将无法保证用户能长期坚持学习下去,这对于需要有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而传统的线下教育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强制力,能保证用户的学习效果,学习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通常倾向于选择线下教育。因此,目前在线教育需要突破的难题是增加学员与老师或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从而保证学习的长期持续性。

幼教、基础教育需要考虑对幼儿和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及家长因素。

处于K12及幼儿教育时期的用户,使用电子产品容易造成近视,这将成为以后家长关注的痛点。幼教领域的在线教育,首先要教育的是家长。要处理好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到老师的教育环节,从而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家长。

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