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信任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0 16:19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养老问题也同样面临着挑战。截止到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5656万人,65岁以上的农村人口约12288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如何保障其老年生活水平成为了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社会互动、信任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社会互动、信任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要】:农民的社会关系结构及其特征对其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重要影响。以对陕西省和山东省1 456个被访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互动和信任理论视角分析了农民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民的社会互动和信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正向影响是独立的,二者对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弱关系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提供了一个政策视角,政府应该制定措施利用社会互动与信任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 社会互动 信任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参与行为

一、引言

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农村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制度。2014年初,中央又出台新文件将新农保合并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在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下,新农保演化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简称农居保),农居保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农民的参与行为决定着制度实际覆盖面的扩展。学者已经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一种研究是宏观制度分析,农居保制度存在经办难、管理难、衔接难等问题,地方政府融资难、基金安全、保值增值难都会影响到农民的参保行为;另一种研究是微观实证分析,农民个体人口特征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对政策的主观了解与评价均会对其参与行为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分析,认为农民参保是一个理性的斤斤计较的结果。农民不是纯粹的经济理性人,而是社会人,尤其当面临一项新制度时,农民参保更易受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嵌入性观点,经济决策行为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社会结构因素对经济决策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突破学界多从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出发解释农民参保的局限,从社会互动和信任理论视角深入剖析社会结构及其特征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的影响,以期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激励农民参保提供借鉴。

二、理论分析

国内外学者研究了社会互动、信任对金融参与的影响,形成了解释金融参与的社会互动范式和信任范式。社会互动范式提出了社会结构对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社会互动会通过内生互动和外生互动两种途径对金融投资选择产生影响,主张内生互动具有正向影响,而外生互动的影响效应视具体而定。信任范式把金融参与置于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主张社会资本通过信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投资者对投资产品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和数额,提高金融合同的签约率。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节实证分析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的影响。为检验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的作用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将二者置于同一个模型中进行观察。社会互动与信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社会互动反映了农民社会关系的结构,而信任则是农民社会关系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帕特南解释了互动和信任的密切关系,信任是在互动中产生的,信任又强化了互动,互动建立在信任的准则之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互动和信任确实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为避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测量社会互动和信任的12个指标重新进行因子分析。KMO测度显示KMO值为0. 832 , 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了0. 01的显著水平,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获得3个因子,共抽取61. 669%的方差。表4给出了农民社会互动和信任的因子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从非经济因素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农民是否参与农居保的社会互动和信任解释。研究发现:第一,农民的社会互动和信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第二,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的作用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第三,参保决策中存在弱关系效应。反映弱关系的地缘互动和地缘信任对农民的参保行为都有显著性作用,而反映强关系的亲属关系则没有作用。

农民的社会互动和信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农民最重视与亲戚和本家族成员的特殊关系,对这种关系赋予了更多的交往与信任,而与其他农民的关系处于次要地位。信任通常是具有同质性、封闭性的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长期交往中产生的,这种密切的社会互动能够产生严厉的制裁来惩罚投机行为,因而可以培育出深度信任。在我国农村社会,这种内聚性的同质性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可以细分为血缘性关系和地缘性关系两种类型。血缘性关系寄托了农民更多的情感互动和厚信任,是农民的核心关系,这种关系的泛化和扩展才是农民对地缘关系的工具互动和浅信任,即费孝通所说的我国农民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类似于求职等工具行为,农民的参保行为中存在弱关系效应。格兰诺维特分析了社会关系在求职中的作用,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他将社会关系分为强关系与弱关系两种,在拥有很多强关系的关系网中,重复的路径多,信息的同质性强;在弱关系较多的关系网中,重复的路径较少,有利于获取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异质性强。他认为在信息传播方面弱关系有更好的效果,在工具性行动中如果找到了弱关系,就找到了通往其他圈子的桥梁,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机会就会增加,这个策略被格兰诺维特称为弱关系强度。本文的研究也支持工具性行为中存在弱关系效应的观点,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保的正效应都是通过弱关系实现的,强关系的作用并不显著。

本文从社会结构因素出发对农民参与农居保给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为刺激农民参与农居保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政策启示。促进农民参保是农居保有效推行的前提条件,农民参与农居保是一个多因行为,尽管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都很重要,但农民的社会结构及其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农居保制度推行阶段,除了重视政府执行、动员能力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长期措施之外,政府还需制定针对性措施,利用农民的社会关系优势来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激发农民参与农居保的热情。

相关文章: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什么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总结

社会互动、信任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探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