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该怎样预防让宝宝远离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常见病,那么,妈妈们该怎样预防?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常见病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腺病毒40、41,流感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者约占40%。此外,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毒等病毒也能引起该病。其中,由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最终约10%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年龄从胎儿、新生儿、一直到儿童和青少年。
患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
据沈阳市儿童医院内科二病房主任闫虹介绍,儿童心肌炎患儿在患病初期,往往出现如发烧、咳嗽、咽喉肿痛、流鼻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并不很长,这些如同感冒般症状消失后,随即出现心脏异常的症状,有心跳加快或减慢、停搏、心跳不规则。
“这时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没有力气并且汗多、食欲不振,易恶心呕吐等症状。”闫虹主任表示,此时家长应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如未及时就诊,心脏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典型表现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氧供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轻度青紫、皮肤厥冷或有花斑、胸闷、呼吸急骤等现象。二是体循环淤血,表现为心脏增大及肝脏肿大等现象。三是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搏动减弱、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
需要预防感冒和肠道感染
儿童的抵抗力弱,感冒后若没及时治疗,就可以引起严重心脏疾病。此外,当儿童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而且这种病还与营养不良、疲劳、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
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减少受冷、发热等不良因素。
恢复期为3个月至半年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的恢复期较长,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这期间,需要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并配合治疗。
1、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重症病儿,卧床至少3个月或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扩大的心脏回复后,可逐步开始从室内而至室外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若活动后反应良好,学龄小儿可继续上学,无需成年累月卧床不起。
2、饮食
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汁、蔬菜、蛋、鲜奶、鱼及肉类、面食软饭等),每餐根据小儿胃口,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3、安慰
若患儿烦躁不宁,给予言语慰籍和鼓励,有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可给予按摩,需用镇痛或镇静剂时,应该遵医嘱。
4、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妈妈们该怎样预防让宝宝远离病毒性心肌炎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