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黄蛉的技巧

发布时间:2017-01-13 17:15

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黄色,故黄蛉被称作“黄蛉”。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黄蛉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饲养黄蛉的技巧

黄蛉的饲养技术

黄蛉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黄色,仅颈部有一段颜色较浅,故

黄蛉被称作“黄蛉”。它虽和小黄蛉看起来只是体形大小的区别,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在鸣虫中间,最讨人喜欢的就是黄蛉。黄蛉身体较小,体长只有8毫米左右,全身金黄色,雄性翅膀油光发亮,透明,发音区域较大。由于它身体华丽,通体金黄,加上它鸣叫时体态纤美,鸣声清脆悠长,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金色的小提琴手。

黄蛉的形态特征

此昆虫体长7~8毫米,体宽约2.5毫米,触须长30~35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各具2条宽带,后足股节外侧亦各具2条深色条纹,内侧靠近端部各具有1个暗色圆斑。其头上的复眼为灰绿色,前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前胸略呈方形,其触须很长,比身长要长4~5倍。

黄蛉之所以名声很大,是因为它有突出的特色。它的鸣声为“铃-铃—铃”,动听悦耳,声音清晰而有韵味,比金蛉子还清脆响亮,因其形象佳,鸣声美,玩赏时间长,在“上海市第一次鸣虫展览会”上曾有“鸣虫之王”的称誉。

黄蛉的鸣声

黄蛉的鸣叫积极性很高,白天黑夜都鸣叫,傍晚、清晨鸣叫更欢、更响亮、节奏较急而快,声如“铃—铃—铃—”连续不断。它几乎长鸣不息,长鸣不哑。

黄蛉,有一个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能混养,更不能什么一雌一雄的放在一个盒子里。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养黄蛉,一是为了听美妙的声音,二是为了欣赏它那很长的触须。如果一旦混养了,他们必会打斗,一打斗必会破坏品相,胜的一方依然会鸣叫,败的一方以后会不会叫还是个问题。如果一雌一雄的混养,除非你以后是不想听到这黄蛉叫了你可以试试,养过蛐蛐的人都知道,蛐蛐在田里鸣叫,一是打斗胜利的鸣叫,还有一种就是在招雌,一旦有了雌性,贴过铃了,就不再怎么叫唤了,可以拿出去斗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斗黄蛉,所以您买黄蛉是为了听叫声的话还是别放雌了。

黄蛉的捕捉技巧

在中秋节后,先根据虫的鸣叫声去寻觅黄蛉栖息较多的地方,当中午烈日照晒时,其

国画中的黄蛉大多躲在草叶的背面。此时将毛巾被铺在灌木草丛中,再去摇晃枝叶,使虫掉落在毛巾被上。由于毛巾被是软的,虫想跳却跳不起来,只好被人们收捕起来。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瓶口2厘米左右的玻璃瓶,瓶口插上一个用纸圈成的漏斗(将尖端撕去一小段),然后根据鸣声去寻觅虫的栖息地,寻获后将纸漏斗伸向虫的下方,然后用手从枝叶上将虫往下扑,使其掉入漏斗再滑入玻璃瓶中。

黄蛉的人工饲养

饲养盒

饲养黄蛉的饲养器,以透明塑料质和有机玻璃质的长方形饲养盒最好,因为这种鸣虫不仅鸣声优美动听,而

饲养盒且体形也十分清丽乖巧、活泼洒脱。前面有1对能闪动的细长触须,后面有2条既长有力的后退,加上金黄的体色,金光闪亮,显得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是玩赏昆虫中极富观赏价值的一种,因而用透明的有机玻璃盒饲养,让饲养者随时都能观赏到其倩丽苗条的身姿,是十分重要的。

饲养盒的容积,应以宽大些的为好,这是由于此昆虫的体形虽小,但却有极长的触须,只有给予充足的空间,才能让它那修长触须得到充分的舒展,才能显示出它窈窕秀美的身材。饲养盒的容积,最好要有20cm×12cm×8cm。

饲料

喂养黄蛉的饲料可用南瓜、西瓜皮、苹果、梨子和稀饭,偶尔还可喂点小蛆虫一类的荤料,以增加它的营养,使它的体质更强健,鸣叫出的音色更加美妙动听。

保暖措施

黄蛉大多生活在郊野或山区低矮的灌木和蒿草、杂草丛中,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严冬季节,仍须注意为其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越冬,若措施得当,可饲养到翌年3~4月。

饲养黄蛉的技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