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公开课教案说课
说课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二地理公开课教案说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公开课教案说课(一)
一、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 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 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 [课件出示] 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水能资源丰富。
[师活动]学生总结的同时在黄河水系图出现黄河上游发源地的录像。
[师过渡]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一河段,因为它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课件出示]2.中游的水文特点
[提问]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师生互动]
(1)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流经什么地形单元?(学生思考讨论)
(2)鼠标移至黄河中游段点击,出现黄土高原的景观图,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一片疏松的黄土景象印入学生眼帘。
(3)点击鼠标播放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视。学生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把大量泥沙冲入河中,并配以片中解说。
(4)再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又是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请看黄河下游的水文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图,并提出问题:下游流域面积宽窄如何,有无支流?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流域面积窄、少支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②学生看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过程,并仔细听解说。
③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分析结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泥沙,,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四)[多媒体动画]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课件出示]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会引起洪水灾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1.[课件出示]学以致用
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全省平均降雨9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8%,为1916年以来同期第二位。大量的降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有101个县(市、区)、100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86万人,受淹城市3个,倒塌房屋1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86亿元。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华西秋雨”的影响,9月中旬河南兰考县蔡集生产堤决口,导致我省东明县南滩2个乡镇、135个村、9.68万人被水围困,23289间房屋损坏倒塌。东明段黄河大堤经历了一个多月高水位浸泡,多处发生严重险情,全省抗洪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
[学生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略)
[教师归纳]1.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2.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过渡]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怎样治理黄河?
(学生回答)一方面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教师归纳]1.中上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2.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3.修筑防洪工程治沙、防洪并举。
[学生阅读]课本51页黄河小浪底工程。
[师总结]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他在防洪和治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由60年一遇减少到千年一遇。
[师转折]黄河除了洪水灾害外,还存在哪些问题?(凌汛、断流等)
[小组合作探究]3.[课件出示]以下学习提纲
(1)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凌汛的危害?
(2)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如何解决黄河断流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人文等方面考虑来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分析](略)
达标检测检测:出示达标题
(五)(5分钟)[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答(略)
(六)(2分钟)(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对照本节课的总结查漏补缺。
初二地理公开课教案说课(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使用各种地理资料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在利用资料说明北京城市职能的过程中,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2.会概括北京地理位置特征,初步了解地理位置与北京区域特征的关系。
【情感目标】
在认识北京的过程中,培养首都意识,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北京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地理位置和一个城市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
三、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鸟巢、水立方图片,问学生鸟巢是08年奥运会的什么活动的场馆,出示一段视频,播放奥运时北京繁荣热闹的情景。说到北京,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可能你就生活在北京,或者你曾经到过北京,即使没有到过,通过各种媒体你对北京也会有一定了解,请谈一谈你心中的北京。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关于北京的地理知识,开发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意谈他所了解的北京。
2、组织活动 学习新课
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读北京市略图,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在学习探究区域特征的方法方面,重点放在对地理位置的认识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这部分教学课本文字内容很少,我主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并讨论归纳北京的自然特征。
在对外联络的问题上,我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的和图“北京市略图”的铁路线,将历史与现在对比,说明北京由于自身位置优势,始终是一个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北京具有这些职能的条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关村等等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当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强调有哪些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提出故宫面临的压力,让学生出谋划策。在这个环节除了书上的图片和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资料、图片来说明北京的政治、文化职能,同时教师也应该收集一些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对北京的政治、文化职能有一定认识。
在了解北京现代化进程时,我先播放一组北京现代化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前面的图片风格有什么不同,然后跟学生强调把北京建设成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3、合作交流,熟悉国情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问题:
(1)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北京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城市,假如你想去北京旅游的话,什么季节最好?
4、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
5、整合练习,转化能力填填充图册,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6、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一节课下来:我知道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
教师倾听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7、板书设计(略)
8、 反思:
成功之处:
1、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谈对北京的了解,并使用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北京著名景观图片,通过视觉感观来感受北京的美好。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带着兴趣,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分析选择北京为首都的原因时,处理较好。
不足之处:
1、自然环境知识点的分析,教师引导的太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自己分析出来的。
2、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教师的语言也显琐碎。
以上是我对《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节的说课设计,希望今天的说课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初二地理公开课教案说课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