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14 19:09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下面小编告诉你。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发展不完善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严格的限制,其只能在相应的规章制度内执行才有效应,其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保障。国家和事业单位都会出台一些政策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而言,其在体制上的规划还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2 没有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期审查

我国事业单位的部分收费票据并没有及时的进行审查,或者是审查之后出现疏漏,从而使得一些原始数据得不到保留。而且我国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规定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期审查,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支收费用没有及时的列入到审查项目中,从而使得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与实际的资金使用状况不相符合,并且我国事业单位会定期对收费票据进行销毁处理,这样就无形中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在审查的过程中,即使发现财务方面存在问题,也没有具体的依据对其进行核实,从而使得财务报告出现失真。

3 预算编制体系的构建存在缺陷,收支流向透明度不高

事业单位款项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款项都是专款专用,不可随意挪用。在专款的使用当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和事业单位设定的专项法律法规进行使用。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体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在个款项的申报和管理上存在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财务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而且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完善的预算评估体系,使得项目的预算出现失误,造成了严重的浪费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政府的形象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的收支款项还无法做到完全透明化,很多款项的收支流向报告不明确,使得公众无法了解到各款项的具体流向,从而使得一部分资金没有真正的用到民生建设上。

4 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方式落后

科技的发展以及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很多的管理工作模式出现了改变,社会中的多数企业都可是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财务核算,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方式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变,其还沿用着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也就是人工记账方式,这样的方式显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无法满足会计的要求,使得财务报告出现失真,会计核算局面混乱,时间消耗较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

在基本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财务管理中的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制度上的完善。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对出纳、税务、资金管理等都需要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核对。同时还要明确责任权限,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要对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即所有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这样既可以做到权责明确,对事不对人,又可以形成相互约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工作向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是使事业单位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的根本保证,它贯穿了收支预算的全过程。根据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并编制公正透明的预算体制,以保证预算能够在开始编制、执行过程、调整金额、审批手续以及监督中受到严格的程序控制。

3 积极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业务的核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仅可以防止内部腐败,还可以树立事业单位在人们群众中的美好形象,国家公职人员没有了腐败问题,老百姓才会对国家政府机关放心。另外要进一步加紧完善事业单位法律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法可依,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才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4 定期培训财会人员,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必须先要提高财会人员工作的综合素质,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会朝着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一般在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批才人职的,所以前期他们对于财会工作还是游刃有余的,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事业单位这样的国家机构,竞争力不是太强,工作活力也不是太高,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很容易安于现状,因此要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确保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努力前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