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16-12-02 19:04

《被解救的姜戈》以美国十九世纪南北战争、黑人农奴解放运动爆发前两年为背景,下面是有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欢迎参阅。

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篇一:

我相信很多人知道《被解救的姜戈》这部电影,是源于今年四月,该电影在中国公映最后时刻被叫停,之前媒体宣传这部中影公司从美国引进的大片,没有动过一剪,就直接在中国影院公映,大家都觉得一个奇迹就要发生了,谁知道更大的奇迹是最后一秒钟被叫停,据说有的电影院都已经开演,最后院方只好将观众请出电影院,这一紧急叫停,使该片在网上变得更加火热,我也是从网上看到这部电影的,虽然视听效果差了些,但观后还是让人感觉到非常震撼,不愧为一部好莱坞式的经典大片,特别是剧情方面非常地引人入胜,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可谓当之无愧。

电影以美国十九世纪南北战争、黑人农奴解放运动爆发前两年为背景,主人公姜戈是一名黑人农奴,在被转卖的途中,被白人牙医解救,成为一名赏金猎人,这两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黑白双煞”,最后白人牙医在帮助姜戈解救其黑人农奴老婆时,被农场主识破其阴谋,最后搭上自己的性命,而最后姜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逃脱危难,并解救出其夫人,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情节发展让人感觉是意料这外,又合乎情理之中。故事一开始就悬念丛生,姜戈等一干农奴被主人押送途中,遇到貌似温文尔雅的牙科医生,牙科医生点名要见主人公姜戈,并要强行带走,在遭到拒绝后,竟瞬间变成冷血杀手,以武力解决问题;这后在镇上小酒馆,酒保看见黑奴竟大摇大摆地进入白人酒店,连忙逃出去向警察求救,当镇上的一名警察来询问时,牙医不分清红皂白,先发制人,拔枪就射,之后还稳坐泰山,并不逃跑,让人甚是困惑,当大批警察围攻时,他却举起双手“投降”,并不反抗,这时观众才知道牙医真实的身份是杀人不眨眼的赏金猎人,专靠杀死官府悬赏通缉的逃犯赚钱,牙医只是其行走江湖的幌子而已,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故事虽然是以美国南部为故事发生地,但整个故事风格确是西部游侠片,具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但于通常的西部片不同,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黑人,并对当时的农奴制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批判。电影中展现的当时黑人农奴制度,确实让人感觉到野蛮和惨无人道,农奴的完全没有人生自由,只是主人的资产,主人可以任意处置,包括剥夺其生命,剧中黑人农奴角斗游戏、被狼狗咬伤、被主人用锤杀、被鞭打、被关进“火柜”中等等情节,和现代文明社会可以说是完全格格不入,真的难以让人相信是两百多年前美国社会的真实现状,这种野蛮的制度,被推翻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更可悲的是,黑人农奴之间还相互倾轧,为了生存,不得不相互斗争,农场主的大管家,也是一名黑奴,但他却可以随意处置其它黑人奴隶,为虎作伥,甚至有时候比主人下手还要狠,当大管理发现姜戈来庄园的目的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告其主人,最终导致姜戈第一次营救夫人行动失败,而姜戈本人,其实也和其主人一样冷漠、残酷、无情,对死在其枪下的人,没有一丝的同情心,所以说文明的社会,必须依靠制度来保证,不能寄希望于某些人的高尚品格。

因为故事主要在美国南部农场主种植园,所以场景没有通常西部片中的荒凉沙漠、牛仔、矿山,而是大片大片的田园风光,画面构图非常的唯美,有点中国世外桃源的感觉,但就在这种宁静、祥和、安谧的庄园里,农奴却过着非人的悲残生活,充满着血腥味,这种环境和生活强烈的反差,农场主种种丑恶、非人道行为让观众不寒而栗。片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镜头,是姜戈枪杀一位正和儿子在田间劳作的父亲场景,在空旷的原野上,一间小木屋,父亲正带领未成年的儿子,在门前的土地上耕作,有可能母亲正在木屋里为他们操持家务,这种生活,其实就是大家(特别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幸福生活场景,而赏金猎人却躲在远处,将父亲当成猎物捕杀了,而且是当作未成年儿子的面,完全忽视了儿子的感受,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姜戈人性的复杂,之后姜戈漠然面对被狼狗咬死的同胞,也就不难想象了,这部电影虽然只是一部纯娱乐片,但对人性的挖掘还是不遗余力的。

最新消息,这部电影经过“技术处理”,已经开始在国内公映了,据说是对片中裸露、血腥的镜头,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处理,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通过裸露、血腥的镜头来吸引观众的,相信处理后的影片,不会影响大家对剧情的欣赏。

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篇二:

看昆汀的电影有种很爽的感觉,这种爽来自于对最终走向的确定和对各种细节的不确定之间的碰撞。也就是说,电影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观众倾注上感情的某个角色可能在下一秒就被一枪轰掉,且导演不作任何解释;但电影最后总会有一个酣畅淋漓的结局在等着你,譬如黑帮老大被鸡奸,譬如一个黑人端掉整整一座种植园。

这就是鬼才导演的鬼才之处。昆汀所有的电影中都洋溢着一种奇怪但不让人讨厌的恶趣味,这种趣味就体现在前面提到的“细节不确定性”上。在《被解放的姜戈》影片最后,昆汀本人纯屌丝的倭瓜脸闪亮登场,这家伙显老也显胖了,这时我很期待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一分钟后,身上挂满雷管的昆汀被姜戈一枪击中,在一片耀眼的火光中尸骨全无。

好家伙,这个惊喜够爆。

这只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彩蛋式逆转细节,其实在整部电影中,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实在不在少数,所以我在看昆汀电影时总有些提心吊胆,生怕主角一转身就被人黑掉。

主角莫名其妙挂掉是件非常冒险的事,一方面会刺激观众,另一方面却也可能激怒观众。昆汀大概也不想太冒险,于是,突然挂掉的,就转移到其他人物身上。对很多观众来说,舒尔茨医生或许更讨人喜欢。在一开始,医生只是一位身怀绝技、行事干脆利索的赏金猎人,甚至看不出同情心。但很快我们看到他竟然愿意为了姜戈身犯险境,这就使他的身份特征从利益驱动上升到了大义凛然,简直就成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侠客形象。

于是,他就成为了昆汀表现恶趣味的最大牺牲品。当观众期待他们能屈能伸,事后再来个绝地大反击时,一句“忍无可忍”,就葬送了医生的性命。

这种错愕还来不及消化,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便打断了观众的思路。好了,最大的不确定细节已经被抛出,剩下的,便是沿着最终确定走向的神展开了。姜戈顶着主角光环,重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部片中的以一敌百的快枪豪情。只是白人换成了黑人。

姜戈(Django)这个名字在上世纪的西方很常见,“大概有四十多部这样的电影有这个叫做姜戈的人物”(昆汀语)。但昆汀特意向1966年的意大利西部片《姜戈》致敬,在糖果庄园,姜戈向一位枪手拼出自己的名字D-j-a-n-g-o,“D不发音”,姜戈说,枪手回答:“我知道。”

他肯定知道,因为他就是1966版《姜戈》的主演弗兰科尼罗。

类似的彩蛋很有趣,可以有效地延伸影片的外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西部片的鼎盛时期,观众喜欢看到牛仔装的枪手跃马扬枪,惩奸除恶,最后在夕阳荒漠上留下一剪落寞却潇洒的背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便成为了西部枪手最完美的代言人。但到六十年代末,西部片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没落。一方面因为观众厌倦了纯粹个人英雄的套路,另一方面,社会的去种族主义化、对西进运动的反思等,也使得西部片颂扬的正面角色受到质疑。这也是为什么199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不可饶恕》会成为经典,没有人比他更能代言西部枪手的辉煌,也没有人比他更能表现西部片的没落。酣畅淋漓的生死对决变成独木难支无以为继,视觉刺激转入人性刻画,本片在深化西部片题材的同时,也变相地为这一题材画上休止符。

此后的西部片更是寥若晨星,偶尔出现几部作品,既缺乏重现六十年代肆无忌惮的气魄,又无法达到《不可饶恕》的探索深度。所以说西部片已死,也不为过。

《被解放的姜戈》无疑给西部片爱好者们带来了久违的快感。一身痞气的昆汀绝对不会故作深沉地去呈现牛仔和枪手的生存境遇,他的恶趣味与六十年代西部片的气质一脉传承,快枪快马,一击爆头!残肢血浆,以及时时处处的不确定性,这不才正符合西部枪手们真正的生存状态么?

将主角换成黑人,也算是传承中的突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银幕上,如果人们看到一个黑人枪手“杀白人,还赚钱”,震惊之情不会亚于片中看到姜戈的那些人。

但杰米福克斯的表演并不算出彩,回想一下,我们的姜戈除了掏枪的动作比较快,以及胯下的枪比较长外,还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么?

木有了。

倒不是说杰米影帝的表演上有什么问题。不出彩,一方面是受角色本身的限制,一个愤怒、救妻心切的黑奴,本来就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和表情,而昆汀的电影中往往话唠更受欢迎;另一方面,与他配戏的这几位,气场都不比他弱!一开始扮演医生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就用优雅与睿智盖过了杰米,等到了糖果农场,萨缪尔杰克逊扮演的老贱奴舌灿莲花一派奸相,小李同学更是回眸一笑气派十足,一搭一唱间就完全将两位正面主角戏给抢了。萨缪尔杰克逊演的老黑奴简直成了精,刚出场时竟然没认出他来,待到一张口,那独特的声线才让我发觉原来是这厮!在席间,他就像负责和声的,小李一句,他搭半句,活脱脱一副狗仗人势的贱奴形象。国产剧中的汉奸、太监等角色,可以以其为参考。

现在很多人谈起昆汀以及这部《姜戈》言必称《低俗小说》,说他后期作品没有一部能达到《低俗小说》的高度。窃以为大可不必,《低俗小说》在那个年代开创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叙事方式,令人震惊,遂被高高捧起,成为经典,但并不意味着导演就一定奉之为圭臬,注定无法超越。电影与文学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怕秉着成见先入为主。个人认为,就流畅度和整体节奏而言,《被解放的姜戈》毫不亚于《低俗小说》,高于《无耻混蛋》。

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篇三:

不得不说,全球电影中,有三类是最让我肾上腺激素狂飙的——美国西部片,日本武士片,中国武侠片,最喜欢那些动态观感十足的镜头,子弹刀锋贯穿人体的曲线,血液碎肉横飞的幻境,用镜头宣泄暴力的欲望,是这三类电影永恒的主题。

导演说,被解放的姜戈是一部向意大利通心粉式的西部片致敬的电影,以我看来,这部电影,不可避免的添加了一些导演的个人风格,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

就剧情看来,这部电影实在是乏善可陈,被上个世纪香港武侠片洗礼过的观众们很容易就能看懂意思,一个黑奴遇上了枪术高手,学得一身枪术之后,打回种植园,报仇之后抢回自己的老婆,这不就是武侠片的套路吗,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遇上绝世高手,学成绝顶武功之后报仇雪恨。

故事的套路就是这样,可以说,不管是西部片武士片还是武侠片,贯穿整体的都还是以暴易暴的思想,虽然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或有不同,但是想要达成目的,必须要通过暴力的手法来说话,这就是这类的电影的看点所在,也是挑动观众肾上腺激素的卖点。

昆汀电影中向来不缺乏那种吊儿郎当的主角,一副玩世不恭的表现,但是杀气人来却是毫不手软,《低俗小说》《无耻混蛋》中都有这样的人物,被解放的姜戈中,这个剧情人物先是德国牙医,牙医死后黑人姜戈接替了这一人物性格,在敌人面前谈笑风生、杀人放火面不改色,把暴力美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如何将俗套的剧情拍的引人入胜,这就是大师级的水准了,这部电影的枪战戏不是太多,只有结尾的一段堪称高潮,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大部分时间还是放在铺垫上,姜戈回忆自己被压迫、妻子被鞭打,白人普遍对黑人的歧视与压迫,黑奴的悲惨生活,两个赏金猎人进入敌人的大本营的步步惊心,都一步步的将观众的感情逐渐的俘虏过去,大屏幕前的观众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同情姜戈代表的黑奴了,甚至有些人非常着急,导演为什么不安排姜戈直接拿着枪杀进种植园,而是通过计谋混进去,这就是导演高超娴熟的讲故事技巧,将观众的思想和情绪一步步的引向自己最需要的地方。

最后姜戈拔枪射击的一段,是最让人酣畅淋漓的,一个人面对整个种植园的枪手,子弹横飞,血液四溅,有人说革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力,姜戈的反击未尝不是黑人的革命,法律保护不了自己,就用枪和子弹保护自己的自由权利。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最让我震撼,德国牙医的计策被识破之后,只能高价买下姜戈的老婆,在书房他回忆种植园的主人是如何残杀黑人的,最后被要求握手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对方威胁他,他猛地拔出手枪,将对方打死,将表面和平的局面彻底破坏,然后面对敌人的枪口,抱歉的对姜戈说,“对不起,我忍受不了。”

这段震撼的表演是对牙医描写的神来之笔,反对黑奴制度的牙医,经过姜戈的影响,本质上是通情黑人的,面对凶残没有人性的种植园主人,他心里是非常厌恶的,就连握手也不肯,这是他坚持内心的原则的表现,当对方威胁说,不握手就不让他们走出庄园,牙医明知道只要妥协就能安全的离开,却毅然开枪,将人渣打死,最后面对枪口,没有还击,是因为觉得自己愧对姜戈夫妇,因为一开枪,事情就没办法和平解决了,最后牙医被打死,姜戈继承他的人物性格,也是电影最后交代的。

可以说这部描写黑人反抗题材的电影,通篇还是比较压抑的,到处都是白人对人的压迫和残害,只有牙医一个人同情黑人,偏偏还是外国人,被美国白人蔑视的称为“黑鬼控”,电影没有完全沦为绝望,却是要归功于昆汀的黑色幽默。

电影中有一段恶搞3k党的片段非常有趣,一大帮人讨论伏击牙医和姜戈,却为了头套的问题吵了起来,一帮计划要袭击杀人的暴徒为了一点小事吵起来,显得愚蠢又好笑,这就是典型的昆汀风格。

在美国西部片已经式微的今天,昆汀翻拍的这部经典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就表明了永远没有过时的题材,一个套路即使被无数人用过了,只要有技巧的讲出来,还是能拍成精彩的电影的。

想到我国电影这些年来的古装武侠片,实在是没什么可以点名表扬的,说到底还是导演讲故事的方法出了错,现代的中国武侠片向着大片的方向进化,却是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一味的堆积道具器材、搞特效拼3D,只能是舍本逐末,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加精品的武侠电影,因为那是我的最爱。

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