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9 14:17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篇一

《诌议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

【摘 要】“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条思想基线。它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但这种思想却有狭义和广义上的适用范围的区分,忽略这一点必然会造成很多误解;此外,仅从认识论角度予以解释也有失偏颇,因此有待于对“实事”和“是”做出新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实事求是;认识论;困境

实事求是,古已有之。明确提出来确是近代的事情了。这个带有中国哲学味道的词语,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只有亲身经历过或仔细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本文就对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做了几点不系统的谈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望能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实事求是”思想诞生的必然性及其适用范围

“实事求是”这一观点在马恩那里就已然存在,它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相比较而言只是在表达方式、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等方面显得不同而已。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探索得出的具有中国本土气息并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曾这样高度评价“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他说“‘事实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的确,它应有这样高的价值。

每一重大思想的诞生无不是反映了具体的社会历史状况的,“实事求是”思想也不例外,它是历史的必然的产物。在抗战年代,革命事业的发展总是受到这方面那方面的阻碍。在具体革命行动中主要表现为“左倾”冒险或是“右倾”保守的错误;在思想层面则表现为主观主义或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是发展道路上的来自于内部的阻力。一个党要想永葆先进,要真正担当起到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那么批判这些错误的认识就成了必然。对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了。延安整风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要对错误思想进行一场清理污垢地基继而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大旗,这是党的伟大事业所要求的必然选择。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天才般的主观臆想,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时代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是我们谈论的核心,我们的认识还必须得深入下去。我们不得不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延安整风是一场党内的整风运动,即不是针对所有人而言的。懂得这一点可以算作是深入理解“实事求是”的一大法门。“实事求是”乃思想整风的产物,是针对党在认识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偏差问题所开出的药方,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如若这个度不把握好,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从狭义上或从理论上讲它是党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共产党人应具有的一种质量,而并不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这是其一。从广义上来讲,情况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共产党所恪守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实事求是”精神与我们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运用的“实事求是”观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且相差甚远。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所涉及的“你要做到实时求是”“实事求是地说”等更多的是指你说的和你做的要和你的那个对象符合,要是一种正确如实的反映,而不是歪曲的表达,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客观”“老实”的意思在里面,至于探寻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却很少涉及到。但在“实事求是”思想中所要求的“实事求是”却是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要探寻得出关于事物自身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并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这似乎就构成了是一对矛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同一语词的运用的的确确是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和效果;但这所谓的矛盾又是可以不存在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分析“实事求是”思想的适用范围。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它显然是不包括每一个人的,对每一个人来说范围太大也没有你要,在更大的程度上所指的对象是共产党人。当然从学究意义上讲,那些想要在某一科学领域有所成就,愿意积极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人也应该包括在其中。这些分析显得还不够深入,我们应该回到其著作本身中去探讨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就会懂得,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和理论上的“事实求是”尽管如此的不同,却可以运用地如此自如而没有丝毫的阻碍。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论解释及其困境

“实事求是”这个我们当下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个基本准则之所以能够得以如此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和坚守,最主要的功劳要归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力倡导。中国共产党历来极其强调实事求是的作风,可以说“实事求是”是党得以生存和发展、永葆先进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率先对“实事求是”进行了一个概念上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众所周知,这是一种认识论角度的阐述。

这种认识论意义上的阐述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如何更好地正确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进一步说是按照何种原则(“实事求是”是一种唯物主义原则)去进行认识的问题,是让我们不犯错或少犯错的问题。但这样就能真正地纠正人的错误吗,或许在客观方面可以,但在主观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有待探究。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所作的概念上的阐释主要是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来谈的,即发挥主体的认识能力积极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性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具备了较好的认识能力的人是否就一定能如实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显然不是,这里首先就涉及到一个认识主体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倾向的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若一个在认识态度上出现了偏差的人就算有再好的认识能力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关于实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的;即使得到也不太可能得以如实的表达;即使如实得表达了也不太可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从认识论角度阐发“实事求是”思想侧重了主体能力而忽略了主体的态度问题。但事实上,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里谈得更多的不是谈如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更多地涉及如何要解决共产党人的“态度”问题。显然,“主观能动性”和“态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他也认识到态度问题的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但有趣的是为何现今我们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更多的从认识论的角度呢,似乎缺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必要重新提出来的必要。

魏书胜先生在他的《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新维度》一文中就率先提出了上述的问题并做了及其深刻的反思,也得出了一些研究性成果。在该文中,他将“价值论”和“道德沦”这两个应属于“实事求是”思想的隐含内涵以新维度的形式提了出来,并将其置于传统的认识论之下,以便于更好地解决理论上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破除传统认识上的困境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认识活动显然不是人的总的全部的活动,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释“实事求是”思想必定会遇到诸多的困难。这种僵化的单一思维必须让位于新的全方位的阐述。其中,最为基础的当属价值和道德两方面,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认识的出发点问题。腐败的人之所以腐败并不是因为他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不充分,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在价值取向上出了问题,在道德选择上滑向了出现了危机。这种对认识的前提的重新认识和强化显非常必要,是解决其他认识上思想上问题的一个基础。

三、从辩证法角度重新审视“实事”与“是”

自1941年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算起,距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了。这七十年里各方面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照旧地一成不变地延用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界定显然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况且,这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因此很有必要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

按照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阐释,我们应该去研究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内部联系,得出关于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但这却不是认识过程的结束,而只是漫长的认识过程中的一环,这些得到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只具有暂时的和相对的正确性。随着事物本身的发展,情况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之前得出的认识如若不予以更新、如若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解释,那样只会阻碍认识活动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继续。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我们应该于此显得不同。不应当忽略,而应当强调将“实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更新的事物,不能自以为认识了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是”,就因此放下了继续对事物的持续不断的新的更高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持有的积极的辩证态度。

具体而言,何为“实事”呢,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革命年代有革命年代的“实事”,建设时期有建设时期的“实事”,21世纪自然有属于21世纪的新的“实事”。这些实事是独立存在的实事吗?是也不是。其一,他就在那里,凡是愿意去揭示它的人都可以去认识它。其二,这些实事内部又蕴含着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他们又不是与人无关的实事,是人要解释的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实事,必须予以高度分析和全面综合。让换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和实事求是中的“实事”等同吗,从“实际”范畴看问题,“客观存在”不是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抽象的本体的存在,而是处于关系中的具体、现实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才是我们求是的前提,才是真确的“实事”。从“实际”的思维出发似乎更加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突破。具体而言,当下我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讲话中已经提出来了,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其具体而特殊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实际情况,那么这些便是我们去研究的对象,去“求是”的“实事”了。

什么是“是”,求什么样的“是”呢,这又是一大难题了。求是必然意味着要发挥认识主体的思维能动性,求是就必须求得关于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但“是”和关于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完全等同吗?这个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是”断然不是实事求是认识活动的最终归宿,它的最终归宿应该是更好地指导实践。如果将求得的“是”束之高阁,那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书生态度,而且丝毫不能解决现实中的任何问题的。要指导实践活动,如何去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立场,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所求之“是”总是为民所谋,为民所用,为民所用。这种如实地有效地解决人民所存在的问题的出发点才应该是实事求是里最终的和最高的“是”,也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事实其实”这一重大思想一经提出就而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再到后来的求真务实,这些思想的提出无不是“实事求是”的深入和发展。也正是基于实事求是的这么一种思想立场,我们党才得到从一个胜利赢得另一个更高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事求是”是一种伟大的质量,易说而难做,是机器复杂的一个过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要旨都在创新即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毫无疑问,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质量,始终保持高度的实践和理论的自觉性,使我们的应然之义。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5-803.

[2] 魏书胜.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新维度[J].现代哲学,2008,05:55.

[3] 高文新,张春静.实事求是哲学论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5:111.

[4] 张定鑫.十五年来国内“实事求是”研究:回顾与展望[J].探索,2009,06:190.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篇二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内核思考》

摘 要:实事求是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历史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国情实际进行的实践思考结晶和面对现实发展所必须进行的理论选择,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哲学依据和理论武器。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内核不仅有利于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更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一个思想层面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内核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7-0021-03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也是巨大的思想武器。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哲学精华和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中,集前人智慧且有理论创新和丰富内涵的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客观要求,以她深远的影响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思想灵魂。可以这样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对实事求是的继承与恢复,更是对实事求是的完善、延伸、升华。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内核不仅有利于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更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一个思想层面的历史考察。

一、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历史继承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初。就以鲜明的实践哲学特色区别于古希腊的思辨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彻底地把哲学从天国和人的意识领域转移到现世人间,并从实际出发关注和研究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在实践层面上寻求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就在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在被称为新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他们的唯物史观称为“新唯物主义”。认为从实践出发。把物质生产实践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确立为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基础,才是新唯物主义的“新”之所在。正是以实践为基础才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立足点和生长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功能意义上将其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世界”的实践提到了首位。把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原理与要求的基本反映。它凝结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得到了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这一科学论断来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在实践中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观与客观相吻合且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在实践中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在实践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讲究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保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革命的必要前提。而革命性则是科学的必然归宿和结论。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理论特征。到了列宁和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真正实践意义上的检验。

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汇总找出方法、政策、办法来”,他强调对于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客观实际作为决定工作方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本观点,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基本过程,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二者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毛泽东有过精辟的论述,说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放矢”,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被毛泽东经常强调的“调查研究”在他那里则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特征的范畴,他把调查研究看作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根本理论,他指出:“一切从事实际工作者必须善于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而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尤为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特征和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都对邓小平同志有极大的影响,他在不同场合都讲过类似的话,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一百多年了,他也不可能预料今天的事,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在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拨乱反正,反对“左”倾思想恢复毛泽东同志思想路线上。邓小平及时而又准确地提出,要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不能僵化、神圣化。

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真实体现,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客观存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无产阶级世界观运用于人的具体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不仅很好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地位,更准确地继承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哲学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历史继承产物。

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国国情实际的实践思考和现实发展选择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学习态度,毛泽东对其做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经过毛泽东改造发展之后的“实事求是”成为哲学上的一个科学的概念和范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是在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形成的。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整整一代人的思想成果,体现着那一代领导人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中的奋斗、思考、探索与追求。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胜利,它体现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是晚年韵毛泽东在哲学思想上却不同程度的违反实事

求是的原则,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干扰。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都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少年留法勤工俭学的经历使他深刻体味到人间疾苦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后来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斗争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中。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邓小平自始至终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中,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始终坚持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为党制定了适应新形势的更加完善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就是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革命的深入和革命环境的改变而完善。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别是在反对“两个凡是”斗争、拨乱反正以及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进行反复实践思考而得出的现实发展选择。

“两个凡是”是在粉碎四人帮后由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以后提出来的错误指导思想,严重违背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它在理论上借着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为幌子,而在实际上却大肆搞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从思想上禁钢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在实践上使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方针政策得以继续推行。极大地阻碍了拨乱反正和新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

“两个凡是”遭到了邓小平的坚决抑制。他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领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他认为是否反对“两个凡是”“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两个凡是”的斗争,对于否定极左思想,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辟新中国前进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谈到工作重心转移时,邓小平多次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我们的国情实际,承认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相当落后这个事实,他要求人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这是事实”,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在对待改革开放初期的质疑时,邓小平说:“人民,是看实践。”他还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他强调要尊重实践,特别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还指出:“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摘改革也靠这个。”也就是说,我国亿万人民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反复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自己实践的思考和适应现实发展的选择需要。

“由于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所以,“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闻”,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并“拿事实来说话”等等都体现出在那个思想解放还不是十分充分的年代,面对“左”的质疑和攻击,邓小平同志必须选择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武器。而在应对现实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时,也必须在“实事”中“求是”。

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又重提实事求是。并总结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由此可见,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国情实际进行的实践思考结晶和面对现实发展所必须进行的理论选择。

三、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

邓小平把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再一次提高到党的指导思想的突出位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化作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法,形成辩证统一的整体,继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

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解决一系列新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性。并且还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这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战略全局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告诉我们,对事物精髓的把握主要着力点在于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现实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因此。我们要用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去解读邓小平理论。并在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中不断地去挖掘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的本质是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教条和本本机械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面ll缶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既有来自于国内的,也有来自于国际上的。它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与建设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邓小平那样突破本本思维,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并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定性,提出相应的决策,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强调了以人为主体,充分彰显了人的价值。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理论思想是对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实事求是思想的根本立场、方法和观点蕴含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它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不可摧、颠扑不破的哲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在邓小平对实事求是内涵的阐释上。他主要是在哲学的范畴上来使用“实事求是”这一术语的。一是把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这是党的最基本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一涵义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直接继承。二是把实事求是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最根本体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性的深沉思考而获得的新认识。三是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武器,将党的思想路线所内含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有机的结合,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起点,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特征,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思想,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课程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