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清明节吃什么 南京人清明节的养生食疗

发布时间:2017-05-26 23:03

清明节的饮食多样,四川吃欢喜团,上海吃青团,那么南京清明节吃什么呢?下面是有南京清明节习俗,欢迎参阅。

南京人清明节吃什么 南京人清明节的养生食疗

南京清明节习俗

1、寒具

唐代之前,清明前一天古人叫寒食节,以纪念晋国公子的功臣——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的介子推。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人们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如青团、馓子等。入宋以后,清明和寒食节逐渐合而为一。

寒食食品达数十种,大多寓意深刻。甜而不腻的青团、香脆精美的馓子、鲜嫩欲滴的清明果、米香扑鼻的乌稔饭、丰满味美的清明螺……

而老南京吃“寒具”,就是馓子。馓子以油和麦面揉拉成细条,盘绕环状,油炸而成。春日踏青,带上寒具,边吃边游,或加糖用开水冲泡食用,自有一番风味。由于寒食节禁火,寒食节的前一日就称之为“炊熟”,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各式各样可供冷食的食物,留待后面几天吃,直到清明结束。

2、吃清明

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

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

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时节,她们在这一天会精心打扮,早早出门去祭奠先人,然后就踏青游玩,所以在古代清明节也是女人们的节日,她们可以到郊外赏玩春色,放风筝,然后野餐。

3、青团

南京人最熟悉的清明美食就是青团了。青团,俗称青圆子,只有江南才有,而且,只在清明前后才有。也因此,它又叫清明果,一年里能吃青团的日子,就那么十几天,所以,南京人都格外珍惜。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清明节为何要吃青团?专家说,除了一些地方祭祖需要食材外,青团所含有的青汁营养丰富,特别是春季肝火旺盛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吃到美食还能养生健体,老祖宗的饮食习惯其实大有讲究。

4、河蚌豆腐汤

在南京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清明前后,外出祭扫踏青是传统。这个季节最有名的河鲜当属刀鱼、鲥鱼、河豚鱼,可惜这三种鱼越来越少,价格也不是一般百姓能够承受的,但是河蚌和螺蛳这样大众化的廉价河鲜,一样能透出春的气息。

清明节前后的河蚌最干净,肉质最肥厚,且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老人们常说“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

河蚌吃法以煲汤居多,当季烧锅河蚌豆腐汤,实为美味佳肴。河蚌洗净后先要用热油爆炒,杂以姜丝、黄酒,然后豆腐随之下锅,做这道菜关键是火候要到位,直炖到豆腐起孔也就差不多了,多炖就会把蚌肉煮老了。这个时候的河蚌豆腐汤,纯一白色,和鲜奶无异,撒些蒜末、胡椒粉,热气腾腾地端上桌,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粉嫩的豆腐,直叫人食欲大振。

5、螺蛳

以前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食用田螺也是很有门道的。清明前南京吃的田螺又称螺蛳,为了防止螺蛳肉里的泥沙,老南京人都会买回家后放到水里再养几天,专家提出了另一种养护方法,在养护水里可以放适量的豆浆,这样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将螺蛳里的泥沙清理干净,而且螺蛳肉还保持了香嫩可口。

螺蛳除了正常的连壳烧制外,还可以选择将螺蛳肉与猪肉混合,将这样的肉末放入青椒、菜瓜里面,既有蔬菜的风味,同时也能品味到河鲜的鲜美,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时令菜肴。

6、野菜

清明时节各种鲜嫩的野菜都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三月八,吃椿芽儿。”南京的吃货们盘点出的“八头一脑”似乎是最能为野菜理出头绪的俗语。

“头”是嫩茎叶等植物的新生部位,“八头”指的是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草头,“脑”则是南京特有的清热解暑的菊花脑。这九种野菜,口味各异,但共同点是清香别致、油绿可人,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都在这个季节集中上市,成为江南人的春盘盛宴。

南京人爱野菜,并不是为了“草根”而“草根”,据说与佛教的兴盛有关。也有说法与明城墙有关,南京的城墙建得超高超厚,考验了一切企图破城者的耐心,斗的就是谁比谁先饿死。虽不知与“高筑墙”并举的“广积粮”是怎么个积法,不过每次围城围到一定时候,坚守在南京城里的居民就不得不以野菜度日。被围的时日多了,吃野菜自然也就内化为一种饮食习惯。

清明节的由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猜你喜欢:

1.南方清明节吃什么

2.浙江人清明节吃什么

3.清明节北方人吃什么食物

4.客家人清明节吃什么食物

南京人清明节吃什么 南京人清明节的养生食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