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维累尔摆动实验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形象感知是记忆的根本。它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具体形象的识记、保持和重现。它带有显著的直观性和鲜明性。人的记忆都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儿童出生6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知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所以,形象记忆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是目前最和乎人类的右脑运作模式的记忆法,它可以让人瞬间记忆上千个电话号码,而且可达一个星期之久而不会忘记。但是,当人们在利用语言作为思维的材料和物质外壳,不断促进了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左脑功能的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推动人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完善,并越来越发挥无比神奇作用的过程中,却犯了一个本不应犯的错误——逐渐忽视了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于是,人类越来越偏重于使用左脑的功能进行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了,而右脑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功能渐渐遭到不应有的冷落。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终于发展到今天的“左脑占优势”的社会,左脑这个后起之秀已成为公认的“优势半球”。
其实,我们对右脑形象记忆的潜力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那么,形象记忆和意义记忆之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大呢?据日本创造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山正和推算,我们一般人“记忆中的语言信息量和形象信息量的比率为1∶1000”。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为了证明形象记忆在我们大脑中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妨做一个西维累尔摆动实验(由19世纪澳大利亚化学家西维累尔发明)。准备一根长25~30厘米的细线,下端栓一枚大纽扣或小螺母,当成一个吊摆。再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通过圆心在圆内画一个十字。然后按下列步骤开始实验:
第一,平稳地坐在椅子上,两肩放松,胳膊放在桌上,心情平静,呼吸平缓,排除杂念。
第二,用右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细线,使下面的纽扣垂悬在圆心,高度距纸3~5厘米。
第三,眼睛紧紧盯住纽扣,头脑中浮现纽扣左右摆动的形象,如果一时想像不出纽扣摆动的形象,可以左右移动自己的视线(不要摇头);并暗示自己:“纽扣开始摆动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纽扣就真的会摆动起来。这时再进一步暗示自己:“纽扣摆动的越来越大了。”
第四,如果你想像停止纽扣摆动的形象,那纽扣就真的会慢慢停止摆动。
第五,熟练以上方法后,还可以用想像随意让纽扣做前后摆动、对角线摆动或者绕圆周旋转。也可以把纽扣悬在玻璃杯里,通过浮想使其碰杯子内壁,碰几下完全听从你的指挥。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原来这是大脑中的手或手指活动的形象记忆在暗暗地起作用。因为任何人的手或手指都有过前后、左右晃动的经历,这就是晃动的形象,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都已经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了。同时,这种形象记忆还同当时的身体动作(运动记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你回忆和想像时,身体就会自发地重现当时的表现。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保坂荣之介曾介绍,东洋大学教授恩口彰曾带领学生进行过这种实验,看看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他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男女生各半,让其中一组学生只在嘴里念叨“纽扣前后摆”或“纽扣左右晃”,而头脑中不浮现纽扣摆动的形象;让另一组学生默不作声地在头脑中浮现纽扣摆动的形象。实验结果表明,浮现形象的小组纽扣摆动的现象开始的早,并且摆动的幅度比只在嘴里念叨的小组要大4~5倍。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保坂荣之介认为:“通过形象的浮现,大脑肯定会向我们的身体发出变化的指令信号。实际上,这里面正好隐藏着记忆力、注意力的秘密……增强记忆力、注意力的动力,似乎就隐藏在如何控制形象记忆中。”这个实验实际上揭示了人的记忆力的一个最大的奥秘,即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为什么人脑中的形象信息量要远远多于语言信息量?为什么人脑形象记忆力远远大于意义记忆力呢?我们可以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西维累尔摆动实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