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长话短作文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16-12-27 18:23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下面一起随小编来欣赏关于“话长话短”的作文吧!

话长话短作文范文篇1:“话长话短”

俗话说“长话短说,无话不说”,这里告诫的是说话者要珍惜听众的时间,要用最短时间把话说清楚,其重点和角度在听众。而现在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重点和角度在说话者。前者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后者则可以鲜见于当今,这说明人与人交往模式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改变,前者表现为利他,后者表现为利己。社会逐渐在回归个人的生存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过去是一人说百人听千人听万人听,权利越大者听者越众。说话就成了能力的象征和权利的象征。有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全然不顾听众的感受,要表达的主题早就被冲的无影无踪,说话者要表达的就是他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说话的内容。这导致听众对这一现象的的反感,导致“长话短说,无话不说”的社会道德约束出现。

现在时代变了,一人说万人听的情景不在了,“长话”市场环境不好;加之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在加快,无论是听众还是讲话者都经不起“长话”折磨,更对“空话”深恶痛绝,你可以抢我的钱,你不能要我的命(绝不允许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长话”会越来越不受欢迎。

而另一个方面,过去的人们往往是为他人而活,因而听话,成为听话者,而且也要忍受话者“长话”的折磨,而现在人们开始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想到的是不是听话,而是说话,说自己的话,让别人听。这样说话者多了起来,必然就会寻找他的听众,必然就会对自己的“话”讲究起来,开始考虑听众的感受。一般而言,命令式、肯定式、常识式的话题,无法吸引听众,反而是新鲜的、互动的、有创意的话题才能激发听众的兴趣,才会增加你的“话长”,才会让听者不忍离去。

现在政界以人民为中心,商家以客户中心,都是为了取悦对象,满足对象的需求。而说话者同样要以听众为中心,用新鲜的、创新的、互动的话题吸引听众,打动听众,从而树立起说话者的形象,打造说话者的影响力,而话者的社会价值也由此而体现。我们乐意看到“长话短说,无话不说”的利他主义的存在,我们也乐意看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利己主义的存在,这种乐意的基础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你说我听,你说我爱。而那些基于不尊重、不平等的权利、暴力的话者无论“话长话短”都是与这个社会文明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话长话短作文范文篇2:话长话短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话长为知己者诉,无话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教育一直是个话题,自教育改革以来,关于“教改”的话讲了长达几十年,如今已是无话可说,因为道不同,所以是无语。

教育是人类繁衍的手段,教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劳动。但是,今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劳动,所以有“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的口号。“教改”前,老师给学生长久讲的话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而今无话则短讲一句:“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考试的目的本来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今考试的目的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曾经倡导的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如今血拼成“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们无言了。毛泽东的教导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代不同了,变为“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向前冲”,我们无语了。

教育改革不仅改了教育目的、教育手段,还改了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灵魂。“长征”老掉牙了,新干线多快,这才是与时俱进。《南京大屠杀》多血腥啊,不符合当今“发展共赢”的潮流。《谁是最可爱的人》,又不是明星校花,既不养眼,还有损人家的“夫妻”关系。这就是时髦的改革,固步保守者落伍了,即使有长话也要闭嘴,短话也不行,因为发出的任何声音,对于发疯的成功者而言都是杂音。“教育去意识形态”的鼓噪最是“无话则长”,话语虽短,却意味深长。因为脑子里无意识了,自然有话则短,且短得彻底的无语。于是呼,只能期待《上帝创造宇宙》,接受《圣经》的洗礼重生。

“教改”改变了教育,也在改变这个世道。有话的人话短了,无话的人话长了,那些与教育无关的人也能话不离教育,长话不断,话长不绝。教育产业化是伟大的教育改革,让学校成学店,让教师变商人,当商人办教育,无话也自然长。就是与教育无话的人,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来,哪儿出了高考状元,媒体像狗仔队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大报小报不厌其烦一边一边地讲话长。商人们也加入喧嚣长话的行列中,推销“高考季”、“谢师宴”、“状元会”等,多么的富有个性和创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教育改革与高考,让这种分化效率大幅提高,让同道之人“有话则长”,也能“无话则长”,让不同道的人“无话则短”,“有话则短”,这是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教育彰显的一种个性和创新。

话长话短作文范文篇3:言语的智慧

作者:洪劬颉

你不得不承认,言语是有智慧的。

言语的智慧不在于你要说什么,而在于你针对具体的对象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谁要说些什么,和怎么来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注的重点是说话者。既然有说话者,就必然会有听话者。在说话者和听话者这一对关系中,和你有话说,就多说一点,没有话说,就少说一点。道不同,不相与谋也。在这一对关系中,偏重的是说话者这个主体。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偏重的是听话者这个对象,“有话则短”,短在清楚明白,言简意赅,对方领会;“无话则长”,长在没话找话,消磨时间,拉话家常。

你想要对方听清楚,前提是要自己说清楚;你想要自己说清楚,前提是自己要想清楚。言语的智慧根本上看在于自己的思维度向。想要说清楚,终极价值在于是要对方听清楚。听不清楚,原因有很多,但根本上来看,是自己没有说清楚,或在说的过程中,无视听者的反应,自说自话,而全然不顾及听者已经无法忍受、躁动不听。

要使听者听清楚,为什么要“短”,为什么要言简意赅?对方已经知道的,你还喋喋不休,势必会引起厌恶感,这种厌恶感即使再忍受,也终有罅隙泄露出的机会;别人已知的我不必再说,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不必要的,而要说必要的就是自己区别于听者的和他人的。如果一味强调重要性,那只需一两句而已;此时需要说的,是与别人不一样的话,这个“不一样”,也许会醍醐灌顶,点醒听者;也许会扰乱思维,迷糊听者。为了不至于对听者造成太大的负影响,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如是而已。

说,是一种隐喻;那么说的话,更是一种隐喻。我们的言说,不只是自说自话。我一直把“人云不云,老生不谈”视作自己写作的箴言,也以此来引导我的学生们。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我们的言说,总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寻找我们终极价值之所在。人云亦云,无非是“乡愿”心态,唯唯诺诺,无主见,跟风走;老生常谈,也许是老调重弹,固然有“重”( zhòng)谈的必要,但“重”( zhòng)谈不在多,不在长,而在精,而在明。

话长话短作文范文4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