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课文《春之声》教案

发布时间:2017-06-06 15:31

高一语文必修课本中,《春之声》是作家王蒙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课文《春之声》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春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引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活动家。

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春之声》写作手法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而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关于“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是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和“意识汇流”的观念。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四、课文解读

1、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的辣味

2、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1)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明确:回乡过年——思念父老——车上见闻——感慨古今——多元对比——赞美时代

小结:小说采用这种“放射性结构”,纵笔所向,古今中外、乡风城貌,全无拘束,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

(2)主题:新时期新转机新希望(春之声)

五、思考和探究

1、《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作者用“春之声”做标题,表达出作者及其同时代人对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的认识: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

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 “现实”,“过去”/ “现在”、“未来”,“落后”/ “文明”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

2、 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破烂的闷罐子车是落后生活的象征,而崭新的火车头则代表着未来生活的希望。

3、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是必然,那么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

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用在这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它比喻祖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和憧憬!

六、课堂训练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涟漪 铁砧 戟 高亢 针灸

蕨麻 钛 铀 偌大 狰狞

醪糟 贫瘠 立锥之地 瓦瓴

鹌鹑 采撷 荸荠 揿

2、试品味下列句子

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还有南瓜的香味哩!

提示:奇特的比喻,使平常的描写生动且有回味。

黑压压的人头,压迫得白雪不白,冬青也不绿了。

提示:巧妙的夸张

他小跑着离开了故宫……把他拉下去哩!

提示:联想奇特,幽默有趣

她说得挺带劲,每吐出一个字就像拧紧了一个螺母。

提示:比喻独到

岳之峰不由得也摸了摸自己携带的两个旅行包……一切都健在无恙。

提示:风趣独特,超越日常思维

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醺醺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提示:叠词的运用,富有音韵美;拟人运用恰当传神。

七、参考资料

约翰斯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本曲是约翰•斯特劳斯不朽的名作。它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高一语文必修课文《春之声》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