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腔是什么
青阳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青阳腔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青阳腔的剧种起源
青阳腔形成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因青阳属池州府,故又称池州调或徽池雅调。主要存在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部分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这一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中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阳腔包罗甚广,就其某些组成部分而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以前,甚至更远一些。宋代,东南沿海出现南戏,入明以后进入安徽南部。其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都先后在池州一带流行过。然南戏四大声腔中,海盐腔、昆山腔趋于精致高雅,得到士大夫的赏识,余姚腔、弋阳腔较为通俗粗犷,为劳动群众所喜爱。青阳腔吸收其精髓,采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为之和“错用乡语,融合土调”的做法,将多种民间艺术(如九华民歌、包括道士做道场、和尚放“焰口”的音乐舞蹈等)熔为一炉,演出剧目以改编南戏老本和文人传奇为主,“改调歌之”,唱时声调高昂,一唱众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尤为平民百姓所喜。不仅在皖南广为传唱,“俳优四出”,还随着商路、兵路等等而传遍天下,为众多当地剧种结合 青阳腔、借鉴,产生积极影响。
佛俗说唱是青阳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青阳区位优越,山水灵秀,不仅兵家之争,也是道家、佛教建立道场、传经弘法的好处所。宗教的兴盛,是青阳腔在青阳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宗教祭祀、九华山佛教活动,目连戏的上演,助兴了青阳腔的发展与传播。据专家考证:南陵、青阳目连戏的唱腔即是古老的青阳腔。“以古老的青阳腔为主要唱腔的目连戏,反映了皖南农村民间风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口传文学。”由于目连戏中充斥着鬼神形象和宗教内容,因此它的演出场合也渐由单纯的祭祀鬼神扩展到民间祈福禳灾,驱疫避邪等各个方面。戏剧是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青阳腔所产生的嘉庆、万历年间,恰是九华山佛事最为繁盛、兴旺之时,宗教文化、佛教文化直接支配作用于戏曲艺术。青阳腔正是由南戏声腔在池州一带融会佛俗说唱、歌曲等多种民间艺术,经过冶炼而成。
青阳腔的经典剧目
青阳腔的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共有近 90 多种(其中大戏 65 种,小戏 29 种),绝大部分是属于宋元南戏,明代传奇和弋阳腔连台本大戏。其中见于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的有 41 种;见于明代《词林一枝》、《八能奏锦》、《时调青昆》、《玉谷新(调)簧》、《摘锦奇音》、《微池雅调》、《歌林拾翠》等诸刊本的有 60余种,这些剧目大部分有青阳腔艺人保留下来的完整的手抄本和唱腔。
1、出自南戏、北杂剧及明人传奇作品的有:《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西厢记》、《风云会》、《三元记》、《十义记》、《织锦记》(俗名《仙姬记》)、《香球记》、《瓦盆记》、《全德记》(又名《双麒麟》)《鹦鹉记》、《黄金印》、《忠义殿》(又名《灵宝刀》)、《双杯记》、《绿袍记》、《吐绒记》、《金锁记》(即《六月雪》)、《彩楼记》、《寻亲记》、《蝴蝶梦》、《红梅记》、《投笔记》、《百花记》、《投唐记》(《三跳涧》)、《八义记》、《金台记》、《卖水记》、《 题红记》、《偷桃记》、《桑园记》、《青袍记》、《孝义记》、《升仙记》、《负薪记》、《玉簪记》、《四友记》、《跃鲤记》、《香山记》、《锦上花》、《长生记》、《胭脂记》、《六恶记》、《金丸记》、《阳春记》、《嫖院记》、《滴仙记》、《西游记》、《剔目记》等等。
2、出自弋阳腔连台本大戏的有:《目连传》(七本); 《三国传》(七本),即:《结桃园》、《连环记》、《青梅会》、《古城会》、《三请贤》、《收四郎》、《失荆州》(已佚);《岳飞传》(三本),即:《夺秋魁》、《金牌诏》、《阴阳界》;《征东传》(一本),即: 《定天山》;《征西传》(一本),即:《金貂记》;《封神传》(一本),即:《龙凤剑》等。其中有的作全本演出,有的保留精彩的折子戏。尤其可贵的是有些剧目为罕见的珍本,如:《四友记》、《双杯记》、《香球记》、《吐绒记》、《投唐记》和《绿袍记》等等。
青阳腔的特点
青阳腔的音乐体例和演唱方式基本上沿用弋阳腔的旧制。在唱腔音乐上,青阳腔仍采用各种曲牌连缀而成的套曲形式;在演唱形式上青阳腔也保持了弋阳腔一唱众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只用锣鼓相协的特色。
青阳腔在弋阳腔“滚唱”基础上创造的“滚调”。“滚调”指在曲牌的长短句中插入三、五、七言的对偶句或大段类似说唱体的七字句唱词的加滚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曲牌体的音乐结构形式,增添了刻画戏剧人物和表现戏剧情绪的艺术手段,加强了演唱艺术的表现力。“滚调”作为一种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段,在艺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原作剧词可以做反复的解释和渲染,还可以对原作唱词加以补充和进行阐发,并且可以用来抒发剧中人物的未尽之情。
青阳腔中的“滚调”,既有在曲牌内插入“滚唱”或“滚白”的“加滚”(亦称“夹滚”),又有在曲牌之外加唱大段唱词的“畅滚”,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青阳腔“滚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戏曲音乐中曲牌联套体的大一统局面,为板式(腔)体音乐的形成起到了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
1.观看演出的日记
2.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3.中国旅游文化论文
4.中华戏曲的介绍与特点(2)
青阳腔是什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