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20 14:04

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激情揭题:

2、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

二、初读感悟

1、出示阅读要求: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诗句就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永载史册的时刻将要到来了,中国人民的心情怎样?(板书:激动、欢喜、高兴、兴奋……)

三、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第一节诗

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到来,此时人们将是怎样的心情?从诗中那里体会到的?“叩问”什么意思?作者在叩问什么?(学生抓住具体词语,如“风雨归程、越来越、叩问”等词语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急切、盼望之情。)

2、过渡: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还有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我们已经听到她越走越近的脚步,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情感是怎样的?(激动地急切的)那就起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小节。(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4、过渡“这一分钟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作者把它描绘成真实的场景,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眼前又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请大家轻轻读读第二小节,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5、默读圈画,质疑。

交流:作者把这最后一分钟幻化成了哪些具体的影像?

(五星红旗和香港的区旗冉冉升起、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微微颤抖的嘴唇、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可以想象人们的心情除了激动更多的还是——自豪!是啊,香港历经150多年的漂泊,终于回到祖国的环抱了,中国人成了香港真正的主人,怎能不令人激动与自豪!)

感情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

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节作铺垫。)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回首过去的岁月,怎么不令人浮想联翩,作者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拔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带领中国人民在虎门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这是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5、过渡: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得雪,回忆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齐读)

三、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 1898 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 99 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 1997 年 7 月 1 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 99 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