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

发布时间:2017-03-23 23:36

创业,年少者敢博,年长者善算,常胜者爱拼。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例,学习他们的方法,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一

爱发明创造的养兔“土专家”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镇的青草源养兔场,虽是三伏时节,但兔场内安静整洁、绿树成荫、凉风习习。该兔场始建于1990年,后于2007年进行了标准化改建,目前兔场占地0.7公顷,兔舍建筑面积218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场区布局合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建有6个标准化养殖舍,年可出栏商品兔76000只。养殖场繁殖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全部做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

但吸引记者前来的缘由并不只是这些,而最主要是兔场的当家人——王学记。王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1990年因伤退伍回到家乡,本可安排到当地大企业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贫困,毅然回到村里养起了兔子。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坚强意志和干劲,他力排众难、白手起家,从最初借来的1400元买来7只长毛兔种兔开始,干到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养兔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学记担任滕州市兔业协会会长、枣庄市兔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畜牧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记者采访当天,王学记正在举办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业交流与技术培训班”。他说,目前兔业市场低迷,但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给广大养殖户培训新技术、交流新经验,给他们“打打气”。?

王学纪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一直坚持“以兔为本、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养兔理念,搞出了许多小发明、小创造和新技术,不但使所养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年来,他在自己的养兔场相继发明了地窝繁殖、清粪自动化、舍内废气排放、兔舍窗户联动开启、室外喷雾降温和兔笼改造等创新设计。?

1.地窝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习性,野兔一般居住于穴中,驯化后的家兔依旧保持这一习性。如果你把兔养在土地上,它自己就会打洞做窝;同时,兔子胆小怕惊,特别是在繁殖期间,外界的干扰(比如惊吓)很容易影响母兔的繁殖性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学记发明出的地窝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习惯穴居的天然习性,结合现代化畜禽舍建筑工艺,将产仔舍建于地下,并与母兔笼通过通道相连,使母兔产仔时进入地下的产仔舍进行生产,减少了外界干扰,使之更接近野生状态下的母兔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母兔的繁殖性能。不仅减少了人工,还大大提高了繁殖生产率和成活率。地窝冬暖夏凉,为仔兔创造了更适合的生长环境,降低了取暖、降温成本,大大节约了能源支出。?

2.清粪自动化设计。养兔场采用自动清粪系统,并在局部进行了创新:一是将自动清粪走道设计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粪兔尿得以分离。二是自动清粪机加装了竖杆,竖杆两侧再加装联动装置,不仅能清理粪沟的粪便,也同时清理了残留在上层兔舍外的粪便。?

3.舍内废气排放设施。位于舍顶的负压通风装置通过管道直接与兔舍底部相连,使兔舍底部的废气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户联动开启。新建的几栋兔舍的窗户设计新颖,通过在墙上设置滑轮与铰链,使每栋兔舍的所有窗户都能实现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摇一转,即可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大大节省了人工,也使窗户通风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窗户设计距地面50厘米,也充分考虑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风需要。?

5.兔笼改造。兔笼设计新颖,兔笼门采用向下开的方式,并且三个兔笼一个笼门;兔笼门向下开避免了抓母兔时碰伤母兔乳房。这一细小改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母兔乳房炎的发生。?

王学记对养兔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没事就在兔场内钻研、改造。这不,针对他的“地窝繁殖”模式,他又发明出一种自动喂料设备,目前已调试完毕,很快就可投入使用。为了在养兔方面进一步创新,他常常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同行那里学习交流。为了把养兔这一心爱事业传承下去,他还让自己的大女儿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目前女儿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让女儿专攻养兔专业,并联系上了国内一位著名兔业专家,他力争让女儿攻读他的博士。现在,王学记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积极寻求一位合伙人或投资者,他想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兔场交出去,自己专心整理、研发养兔新技术,同时把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协会的所有会员当中去,带领大家一起走健康养兔、科技养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禽良种推广站站长王兆勇参加了王学记这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他说,近年来,滕州市对当地养兔、养羊等规模化养殖大力扶持,从新品种的引进、改良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王学记这么有“执著精神”的养兔“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一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把滕州的养兔业做大做强。(本刊记者?张明海)

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二

90后成茶山农场主种茶创业月入50万

90后成茶山农场主

4年前,家在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的陈星,考入郑州大学商学院。4年后,主意已定的陈星,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种茶创业。

生态旱茶、物联网管理、建体验馆……这名90后大学生,如今已是300多亩茶山的农场主,“绿泉茶叶”的创始人。

不仅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陈星还接手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户资源和茶叶资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两千多亩茶山。

2015年年初,陈星在郑州与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微店以及线上商城的完善,帮助他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也使得他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上升。如今的陈星,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学四年里学到的新理念、新的营销方法用在创业中。

大学里拼出创业基础

陈星的家乡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但令家乡人头疼的是,本地茶叶的高品质和销路差一直是个矛盾: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销路。

如此现实,使得陈星把“为家乡的茶叶找到好出路”一直当作自己的理想。

走访茶馆、拜访大师、观摩学习、亲身实践……从大一开始,陈星就在为以后的创业打基础。

大一时,他一边开淘宝店销售家乡的茶叶,一边不厌其烦地走访郑州各大茶馆、茶店实地学习。大二时,他和商家合作,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有机农业。大三时,他干脆到东区的一个茶叶公司里实习,甚至连写论文都与茶叶有关,他的一篇《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课堂论文,被老师称赞有加……这期间,他还不断走访各大产茶名山,拜访茶界名人。

组团创业不只是种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叶种植和营销理念后,他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

他先是赶到上海,邀请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冯士泰回乡一起创业,并于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

在陈星的创业理念中,其实并非种茶卖茶这么简单,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茶叶生态圈。

公司成立后,他跑遍了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鱼池、餐饮住宿、农家乐、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茶品体验馆(产品展销区)以及可远程监管的物联网下的mini茶场建设等服务体系。

通过资源整合,生态圈逐渐建立起来。这样不仅带动了家乡茶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让家乡茶农与时代接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而陈星的创业团队不断壮大,他的好友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海回乡的冯士泰、郑大大四的学生雷智强,慢慢地都成了陈星团队的核心骨干。

而随着生态圈的建立,陈星也在想着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起来,让产品质量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让家乡的人能共同富裕起来。

陈星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玩不转微信网络的地地道道的茶农,和大多茶农一样,只懂种茶不懂卖茶。

而到了陈星这一代,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让茶农的生活,真正能与这个快速的时代接上轨。

陈星说,他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能用现代理念种茶,都能富裕起来。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相关内容

返乡创业养殖致富事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