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来自日记本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12-01 23:28

《成功来自日记本》讲述5种高效记笔记的方法,以及5种笔记形式(人生笔记、创意笔记、工作笔记、管理笔记、财富笔记)的记录方式、内容、细节、方法、应用等方面,通过17位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总结和归纳出一套可以提高效率、缩短进程、提高质量的超级笔记术,培养成功基因、改进工作方式、改善人生状况,为工作减负,为成功加码。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来自日记本》读后感,欢迎阅读!

《成功来自日记本》读后感:

实战派管理专家李践老师的传奇人生,感慨万分,获益匪浅。大部人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他却是相反的,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员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员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二、强调员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员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员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员工的信任,放手让员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

李践老师说:“目标就是生命的目的地,尤为重要,非常重要,最重要!” 目标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有了目标,工作和生活就有了奔头,人就有了激-情,有了乐观和坚持的心态。它还给我们勇气、信心和胆量,让我们在路上不彷徨、不迷失,最终成功。

目标赋予使命感、意义和价值:从此人生有了意义,不再盲目。目标从结果导航:我们会看清前面的路,不断调整自己的小方向。目标会让我们分清轻重缓急,有条理地完成每件事。

成功来自日记本读后感

延伸阅读:向名人学习,用笔记预约成功最后一里

天才达芬奇、发明之王爱迪生、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最大民营集团创办人理查·布兰深和《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这些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共同的制胜武器。

答案是小小笔记本。笔记本,只是开会时随手记重点用的吗?其实这些成功人士,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这样做!

明星足球教练用笔记控场

请你先听下面的故事:

2011年1月中旬,葡萄牙CustoJusto.pt拍卖网站,登出一笔拍卖资料,引起众人哗然,因为这个小本子貌不惊人,只是B5大小,蓝紫色上下掀翻的掌上型笔记,要价竟然高达2500欧元。

原来这本笔记本的主人,是全球身价最高,年薪达1300万欧元的足球教练穆里尼奥。原来只是名球队翻译的穆里尼奥,没有明星球员经历,为什么他的笔记如此热门?

古今中外,记笔记几乎是成功者的共同习惯,而且这种方式成本极低,一张纸、一支笔,花几分钟,就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

原来,大家发现,他总是在比赛中途记笔记,而笔记本里,除了巨细靡遗地画出各种战门位置,推演应对的战术之外,还有,就是他预先准备跟球员沟通的内容。

“我在上半场的最后5分钟做笔记,准备好我要传递的信息,如果要和某一位球员谈话,我要选择正确的方式。”穆里尼奥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

没错,在情绪紧绷的球场上,身为最高领导者的穆里尼奥,竟把笔记化作了战术推演与情绪管理的工具,这让他不会气急败坏地把成败的压力转嫁给球员,而能冷静地运筹帷幄。原本傲慢自大的荷兰球员韦斯利·斯内德,就在他的带领下,性格变得冷静、顾全大局,最终在世界杯中大放异彩。

名建筑师用笔记管理时间

台湾最大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创办人潘冀的办公桌上,一本A4大小,封面上写着“速记薄”的横式笔记本,是潘冀每天下班前一定会做的必修课。

30年如一日,每天潘冀都会在笔记本上,整理当天已完成的事项,然后列出第二天的待办事项,确认新一天工作的优先顺序。

潘冀经常与新进的同事分享一句英语谚语:“”意思是,疲倦是从没完成的事情中产生的,但把工作顺序记在笔记本里,就不需要放在脑子里,工作再多,也不会令人感觉到累。

潘冀,每天只花十分钟进行笔记整理和沉淀,却让自己减少数倍的时间浪费。

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自我辩论,锻炼解决问题的思考力,人生各方面都受用无穷。

——美国总统 奥巴马

大前研一:备忘录变畅销书

记笔记,只要持之以恒又有重点,将会发挥惊人的力量。

32岁那年,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出版第一本着作《企业参谋》,那时他刚刚进入麦肯锡才3年,但因为保留求学时期做笔记的习惯,他总是将分析各个个案学到的诀窍记下,这本书就是用笔记本上的菜鸟备忘事项编辑而成。

出版后,不但成为日本经管类畅销书,也让事务所不断地涌入新的客户,第二年,大前研一的顾问费,已经是同时进入麦肯锡同事的十倍。

简单的笔记动作,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力量?科学证实,它可以开发你的成功脑。

你也能跟着做!把所见所闻“写进脑子里”。

训练左脑的逻辑力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一书中指出,将自己思考的历程写在纸上,是展开自我辩论、反复训练思考路径的方法,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力。

认知心理学指出,透过不断内在自我对话,建立起预知未来的能力,是形成策略思考的关键性心智活动。

激活右脑的创造力

早在1970年代,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脑干受伤的患者发现,左右脑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左脑主管理性分析、处理文字、语言类信息;右脑负责影像、空间判断和创意等抽象层次的能力。

保留求学时做笔记的习惯,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后,记录下来的个案分析心得,被集结成畅销书。

——日本趋势大师 大前研一

在笔记本上涂鸦书写,同时启动的是从两侧眼球输入的视觉信号,同时送进左右脑展开线性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然后再透过大脑皮质层的运动神经,下达到手指肌肉。这是远比阅读更为复杂的心智活动,分析力与创造力可以同时被激发,是只靠口语或纯文字达不到的境界。

强化对重点事项的记忆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江崎玲于奈指出,“书写”这个行为其实就是要“写进脑袋里”,人可以把写下的东西记起来,所以在做笔记的时候,会知道自己写下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更棒的是,做笔记的成本非常低。即使,你只有一支笔加上一张纸。

美国益智游戏公司Cranium创办人泰特,一次乘飞机从纽约飞往西雅图时,在座位上拿起一张鸡尾酒餐巾纸,草拟一款新颖的桌上游戏,后来这个游戏风行全球,促成公司后来被玩具业巨子孩之宝(Hasbro),以高达77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美国航空公司创办人之一金恩与另一位创业伙伴凯勒赫,也是在餐巾纸上记下了改变航空业历史的创新模式。

当时,美国航空业都在经营长途航线,但是两人在讨论中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做通勤市场的生意呢?金恩随手在餐巾纸上,画了个圈圈,上面写下个相互飞行时间都不到2小时的城市名称。

于是,1967年,西南航空成立,从3个城市往来通勤的路线经营起,从营运第3年起,持续获利超过20年,缔造美国民航业新纪录。

我随身携带小记事本,提高“听”的效率并消化,当作有纪律的终身学习工具。

——台积电董事长 张忠谋

每天5分钟,迈向成功的最后一里

动脑重要,但是,动手,确实是你迈向成功的最后一里。

有时候,你只是动手花3秒钟记下关键字眼,却替自己的未来,省下3小时查找信息的代价。这3600倍的时间落差,就让你比别人跑得更远。

太多成功者已享受到笔记带来的好处。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至今,仍随身带一个小记事本,“我会把重要的资料和信息记在笔记本上,一个月或两周温习一次……当我与客户谈话时,客户往往惊讶为何我知道这么多事。”张忠谋在一场公开演讲时这么说。

日本首家上市的网络公司Global Media Online (GMO)集团创办人熊谷正寿就说:“一本记事本,足以改变你的人生,绝不是夸大其辞,我的人生也是因为一本记事本就此改变。”

拿起你的纸和笔,每天花5分钟,它将引领你朝赢家之路迈进!

一本记事本,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我的人生也是因为一本记事本就此改变。

——日本首家上市网络公司创办人 熊谷正寿

成功来自日记本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