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同步训练题

发布时间:2017-04-09 06:23

高中语文要想拿到高分,勤奋的练习一定少不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同步训练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剥啄(zhuó) 上乘(chénɡ)

拘礼(jū) 锱铢必较(zhī)

B.没镞(zú) 付梓(xīn)

斟酌(zhēn) 清沁肺腑(qìn)

C.岑寂(cén) 憎恶(zènɡ)

胸襟(jīn) 深恶痛嫉(jí)

D.蕴藉(jiè) 尺牍(dú)

流弊(bì) 咬文嚼字(jiáo)

【解析】 A项,“锱”读zī;B项,“梓”读zǐ;C项,“憎”读zēnɡ。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蛰伏 原动力 指手画脚 苦思冥想

B.坐镇 绩优股 礼义廉耻 焕然冰释

C.表率 黄梁梦 千古之谜 弥天大谎

D.针砭 绿茵场 真知卓见 提纲挈领

【解析】 B项,焕—涣;C项,梁—粱;D项,卓—灼。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 B项,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符合语境。A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断章取义。C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用来指期待实现的事。对象不当。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用错对象。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C.据x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 B项,“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句式杂糅,去掉“应着力于”或“就要抓紧抓好”。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句首介词“据”。D项,否定失当,“防止”的应是“再次发生”,所以应去掉“不要”。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我们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发具有实际用途的科学知识,而仍然________于审美文化的民族传统,其结果是有害无益的。

②契诃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________了一些虚无思想。

③在经济上,________欧债危机仍在扩大,美国经济并未明显回温,全球经济可能形成长期衰退局面,台湾经济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形势。

A.沉溺 寄寓 鉴于 B.沉溺 寄予 基于

C.沉浸 寄予 鉴于 D.沉浸 寄寓 基于

【解析】 ①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沉浸: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根据句意应选“沉溺”。②寄寓:有寄居或寄托的意思,还指文艺作品寄情托兴;寄予: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身上。因此应选“寄寓”。③鉴于: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基于:根据。这里是说台湾经济面临挑战的前提,所以应选“鉴于”。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6.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7.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8.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调和。(作者认为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文字不仅要符合全诗的意境,也要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判断用语是否妥当。)

9.“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咬文嚼字”原指过分地斟酌字眼,含讽刺意味。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指对语言文字斟酌锤炼,只不过“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意思是贬义,而“推敲”是褒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 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解析】 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原文说“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项,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

【答案】 C

11.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

【答案】 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12.(对应“重难突破”第1题)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答案】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四、语言表达

13.根据下面的意思,为《咬文嚼字》杂志创拟一则广告词。

我好,我优秀,你却不订不看,当然是你的错。而如果我办得不好,无啥看头,甚至枯燥无味,那当然是我的错误喽。我们说,优秀来自自信,自信才会出优秀。《咬文嚼字》是深知此理的。

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既然是《咬文嚼字》杂志的广告词,广告词中就要有鼓励读者订该杂志的意思,而且只要订了一次,就会继续订。字里行间洋溢着办刊人的自信,对读者展开心理攻势。

【答案】 不订《咬文嚼字》是你的错,不再订《咬文嚼字》是我的错。

14.下面是“凹”与“凸”这两个字的两种组合,请任选其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富有人生启迪的话,不超过100个字。

(1)将“凹”与“凸”并列放在一起。

(2)将“凹”与“凸”上下对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要抓住“凹”“凸”的字形特征,既要看到它们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阐述人生的启迪。

【答案】 示例一:(1)“凹”就像沟坎,“凸”就像高地,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人生总要遇到坎坷和波折,这是对意志的考验,不能因此而放弃前行。(2)“凹”字中间深陷就像人埋头苦干,扎根生活。“凸”字中间隆起像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这告诉我们,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示例二:(1)“凹”字就像人的缺点,“凸”字就像人的优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只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优点,就会取得圆满的结果。(2)“凹”与“凸”就像不同人的不同的性格,但只要真诚相待,运用智慧,就可以和他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同步训练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