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行与健康养生,人体阴阳五行与中医养生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忽略的“亚健康状态”。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人体五行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五行的基本知识
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 脏、膀光;
火 ﹕脉、新,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
肝木生心火
心火生脾土
脾土生肺金
肺金生肾水
肾水生肝木
木: 肝与胆互脏腑表, 又属筋骨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面疾病
火: 脏与肠互脏腑表, 属血脉及整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肠, 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面疾病
土: 脾与胃互脏腑表, 属肠及整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面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脏腑表, 属气管及整呼吸系统. 过旺或衰, 较宜患过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面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脏腑表, 属脑与泌尿系统. 旺或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面疾病
人体五行养生的方法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食物也根据它们的味道和颜色被划分为五类,与人体的五脏相互对应,起着滋养的作用。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水→肾
水对应肾,水的特点是向下行的,而人体每天喝进去的水分,通过身体而下,最后由膀胱排出,排泄水分的功能是由肾脏领导的,但若肾脏发生病变,则小便失常,肾储存精气,水分与骨骼,毛发发育有关。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肾最强时间:5:00~7:00 肾最弱时间:23:00~1:00
强肾关键词:藏
▲黑色的食物大多是补肾的佳品。推荐:葡萄、鲈鱼、紫菜、芝麻。
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火→心
火对应心,火焰是向上升的,而心在生理上是上开窍于舌,在病变时,如果发生舌尖赤痛,面部红赤等现象,都认为是心火上炎,所以用五行中的火,来代表五脏中的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 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关键词:养
▲红色的食物能作用于心,有助于减轻疲劳,令人精神倍增。推荐:西瓜、辣椒、牡蛎。
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土→脾
土对应脾,没有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人也就得不到营养而不能生存。同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日三餐和每天排泄,都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稳定的现象,所以用五行中的土来代替五脏中的脾。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脾最强时间:9:00~11:00 脾最弱时间:19:00~23:00
强脾关键词:补
▲黄色的食物能帮助培养开朗的心情,同时让人集中精神。推荐:大枣、菠萝、竹笋、红薯。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金→肺
肺在五行中属金,金属都有声音,而人的语言声音,是由肺气鼓动而成,同时肺是娇贵的脏器,怕火气的熏蒸,所以用五行中的金来代表五脏中的肺,肺支配呼吸,也支配皮肤的排泄。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推荐:银鱼、花生、山药、糥米、豆腐。
木→肝
木对应肝,中医认为肝是解毒器官,肝支配着全身肌肉、关节,眼睛与肝也有密切关系。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强肝关键词:舒
▲绿色的食物能帮助肝胆舒缓压力,调节肝胆功能,特别是在清热、平息肝胆之火上有一定作用。推荐:荔枝、李子、芹菜、带鱼、空心菜。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人体五行与健康养生,人体阴阳五行与中医养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