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际关系案例报道

发布时间:2017-06-05 14:35

每一天都发生很多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案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二人际关系案例报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人际关系案例报道

某求助者,女,17岁,近3个月以来,因同学恋爱纠纷而情绪低落,总感觉焦虑、紧张,胸口憋闷,睡不着觉,悲观失望,怕进教室,怕与人相处,总是暗自落泪。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本案例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进行治疗,经过两个多月十二次的咨询,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半年后追踪随访,求助者的心理冲突缓解,痛苦情绪基本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学习,在人际交流上也得到改善。

一、一般资料

某求助者,女性,17岁,汉族,高二学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故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成绩优秀,是值日班干,性格内向,较敏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情绪低落。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近三个月,因同学关系问题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伴有失眠、头痛。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常年在外打工,很辛苦,挣不了多少钱。我和弟弟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很传统,从小就对我要求严格,常跟我说“不学习,就没有饭吃”。事实上,同村考不上高中的女孩基本走我母亲的老路:嫁人、生孩子、打工或者打工、嫁人、生孩子。我不想像她们那样,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除了学习、干活,很少与同龄人交往。

我的邻居程刚(化名)跟我一直是同学。高二我们还分科到了一个班级。有时学校放月假,他父亲来接他,他也喊我搭便车。他知道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有时将他母亲送来的苹果、牛奶分我一半。我坚决不要,他就托同舍女生带给我。我对他没有想法,只把他当成哥哥。我不想回到农村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有新的生活。

我们班有一位城里来的女同学喜欢程刚,多次接近程刚,但程刚不为所动。这位女同学知道程刚对我好,就在学校散布谣言,惹得班主任都找过我多次,教育我高中阶段不能谈恋爱,会影响成绩,影响前途。我多次向老师解释,心里也觉得委屈,茶饭不思,睡觉不香。不仅如此,那位女同学还常在我值日时捣乱,故意和我作对,我都忍着,只能夜里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我尽量躲着程刚,躲着那位女同学,有时远远听到疑似她的声音,我都会紧张不安、心慌、气闷,有要晕厥的感觉。平常也是提不起精神,吃不下饭,睡眠也大不如前,总是一躺下来,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这件事,想起那位女同学,好久都睡不着,常感到精神疲惫,头疼,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学习效率都在下降。最近一次月考,我由班级前5名一下子下滑到15名开外。就在公布成绩的那天晚上,也是我值日的那天晚上,那个女同学竟然在课间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嘲笑我“还有资格管别人呢,自己也不过那个德性,狐狸精!”尽管声音不很大,但我听了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仿佛看到很多人都在围着我、嘲笑我,我咬紧牙,死死地扶着桌子才没让自己跌倒下去。

从此,那句话、那个声音常常环绕在我耳际。我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成天胸口里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我觉得自己全完了,这种状态还怎么安心学习,考不上大学,我就得回到农村去了。我完全看不到希望了,有时痛苦地真想一死了之,好几次走到学校池塘都有跳下去的冲动,但又不甘心。老师,你可要帮帮我,我不想这样活着!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来访者独自前来咨询,中等身材,面貌清秀、朴素。来访者走进咨询室,神情悲伤,面容憔悴,落座后不太自然。经咨询师的关注、热情后,来访者稍有放松,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思路清晰,叙述明确,说到动情处,情绪稍有激动,自知力完好,有强烈的救治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咨询师了解到情况:

(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的器质性疾病史。学校体检正常。

(2)个人史:头胎,足月顺产,母乳比较清淡,但幼时生长发育正常。小学、初中、高一成绩都挺优异。性格内向,敏感,孤僻,交友范围小且朋友少。

(3)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

3、心理测验的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躯体化2.5分,焦虑2.4分,人际关系敏感2.3分、抑郁3.0分,其他(睡眠)2.0分,总分182分。

(2)SDS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为65分,为中度抑郁范围。

四、原因分析

对该来访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来访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青春期女性,17岁。

2、社会原因:

(1)父母长年不在家,留守孩子,由奶奶一手养大。

(2)受到女同学的欺辱、诽谤。

(3)朋友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成绩不好,就没有前途;遇到生活的挫折,就觉得一切全完了。

(2)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与人交流,有事埋在心里。

(3)性格内向、敏感、自卑、怯懦、胆小。

(4)遇到问题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不会调整情绪。

(5)青春期敏感、自尊、烦恼多。

五、评估与诊断

1、综合以上资料,对来访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过程如下: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来访者入睡困难,通过体检,排除器质病变的可能。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主动寻求帮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恐惧、焦虑、抑郁,其程度与其个人经历和处境相符,内心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引起求助者恐惧、焦虑、抑郁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并且情绪反应强烈,已经泛化,对生活、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5)痛苦情绪已持续了三个月,不到半年。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与恐怖性神经症的鉴别:该来访者存在对伤害她的女同学的恐惧,但其冲突尚属于常形,故排除恐怖性神经症。

(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该来访者存在未来焦虑,但并非无名焦虑,且其焦虑情绪与具体事件有关,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的鉴别:该来访者的情绪低落、痛苦有现实基础,并由恐惧、担心引起的,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来源不同,故排除抑郁症。

(4)与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并且情绪和行为并无泛化。而该来访者病程三个月,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故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1)消除或减轻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和体验。

(2)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增强正常学习、生活的信心。

(3)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

在达到以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来访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学会心理调试的基本方法,塑造健康心理,完善人格。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方法:采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具体程序如下:

①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抑郁的情境;

②要求求助者评价自己的抑郁水平;

③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自己抑郁情绪的认知;

④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⑤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抑郁水平。

(2)咨询原理: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压力接种训练(SIT)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它是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的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和改变环境情境。它既可应用于当前问题,也可应用于未来困难的应对技能。

2、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1)咨询次数:每周1 次,每次50分钟

(2)时间安排:每周五下午

4、咨询费用

按学校规定,不收取任何费用。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每1-2次)

①目的:

A.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收集信息。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通过心理测验,辅助咨询并明确主要问题。

②方法:

A.运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相关技术。

B.摄入性会谈。

C.运用心理测验工具。

③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咨询记录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

B.进行心理测验,通过SCL-90了解求助者目前可能存在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所在,通过SDS量表了解求助者的抑郁情绪程度。

C.解释心理测验的结果。

D.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技术,与求助者建立初步咨询关系。

E.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信息。

F.介绍梅肯鲍姆的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求助者达成一致意见,使用认知疗法,解决求助者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

G.向求助者阐述保密原则,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第3-9次)

①目的:

A.确定咨询目标。

B.帮助求助者自我观察到自己的消极内部对话。

C.通过治疗,使求助者学会改变他的内部对话,获得新的认知结构。

D.教给求助者一些更有效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应对技能,从而改善求助者的应对行为。

E.帮助求助者继续观察和评估新的自我陈述和应对行为的效果,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求助者的不良情绪。

②方法:

A.运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角色扮演和想象技术确定问题。

B.运用自我观察技术检验求助者在压力情境下产生抑郁情绪的认知。

C.运用自我陈述和复述技术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

D.运用行为干预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获得新的认知结构。

③过程:

A.确定咨询目标: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与求助者商定以下三个咨询目标:第一,针对见到那名女同学就紧张不安的情绪进行调整;第二,学会社交技能,改善与那名女同学及所有同学的人际关系;第三,改变学习成绩差就一无是处的认知偏差;第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人格。

B.概念阶段:首先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为求助者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简单概念框架,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帮助求助者理解她是如何对一系列压力情境做出反应的。(以下节选部分咨询对话内容)

咨(咨询师):现在你闭起眼睛想象,我是你的老师,我听了女同学的报告,找你谈话,教育你不要早恋。你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求(求助者):我低着头,脸涨得通红,小声地喃喃地说:“我没有,我没有。”

咨:老师听进去了吗?

求:好像没有。她继续教育了我几句,就让我回班级了。

咨:好,你继续想象,这里是办公室,我是你老师。你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声音大一点,解释给老师听。

求助者将事情完整地复述了一遍。

咨:好,这样说完了,你觉得老师相信你了吗?

求:应该相信我的话了。

咨:你现在再感觉一下,心情有当初见到老师时那么压抑和委屈了吗?

求:好像没有那么难受了。我觉得经过解释后,老师一定是信任我的、理解我的、接受我的。我心里好像有了点依靠,不那么难过了。

咨:很好,你可以用这种方式试着想一想其他令你焦虑、抑郁的情境。学会记开放性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具体想法、情感和行为。

C.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检查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自我观察到她的内部对话中充满了消极的自我陈述。教给求助者能够应对不同压力情境的认知和行为应对技术。求助者可以通过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去改变她的消极情绪、错误认知以及回避行为。比如,“我怎样去应对谣言和老师的不理解?”“女同学对我的挑衅和伤害,眼下我可以做什么?”“我怎样可以认可自己,不被抑郁和压力击垮?”……

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求助者对自己所说的就能够产生一种新的行为链,她会对自己当前状态重新进行思考和认识,会有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和行为。

D.进行放松训练:通过教授、示范和有指导的练习,使求助者逐步学会放松技术,并定期进行练习。通过肌肉放松、呼吸放松、冥想放松、运动、绘画、园艺等行为干预来改变其生活方式和压力情境,降低压力的唤醒水平,降低压力情绪体验。

布置家庭作业: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放松训练,并记录自己的情绪、行为变化。

E.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社会技能一般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挑战能力,它使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和健康的行为,主要包括处理问题技能、思维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自我定向技能、控制情感及行为技能。求助者是处于青春期各方面未完全成熟的学生,缺少处理问题和人际交往的技能指导,进行这样的技能训练,可以促进其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可以增进其自尊、自信、自立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反复练习各种社会技能,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起来。

F.应用和完成阶段:鼓励求助者实践复述中自我陈述的内容,并把新技能应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反复练习和运用,使求助者熟练掌握认知和行为的应对技能。运用的过程难免会有失败、反复和挫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一起进行后续的加强治疗。

布置家庭作业:每天想一件高兴的事,记录自己的变化,记录与同学快乐相处的细节。

G.自我监控,改变环境情境: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抑郁水平,通过自我监控获得情绪改善后的自信,对自己的积极变化也更有鼓励性。求助者不回避、不退缩,积极面对存在的冲突,并通过改变环境情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逐渐化解了人际危机,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H.求助者通过运用前面学会的自我陈述、内部对话和复述技术,自己改变了“不好好学习就没有饭吃,没有出路”的绝对化认知偏差,明白生活有多种可能,不一味钻牛角尖。这样反而思想轻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第10-12次)

①目的:

A.后续和加强治疗

B.巩固咨询效果

C.结束咨询

②方法:

A.找到前面认知行为矫正出现反复的原因,加强求助者的技能获得和复述训练,巩固新观念。

B.使用心理测验,再次评估咨询后的情绪和行为。

③过程:

A.检查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观察学习效果,修正有反复的情绪和行为,对求助者的思考、领悟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B.巩固前期的咨询效果,鼓励求助者将学会的新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增加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

C.进行心理测验,使用SCL-90重新评估咨询后,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方式。

D.结束咨询。

高二人际关系案例报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