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课外必读书目《青年近卫军》

发布时间:2016-11-14 11:35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是一部反映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业绩的杰出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于一九四五年出版后,受到苏联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次年获得苏联国家奖。一九五一年又出版了作者的修订本,使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达到更高的统一。

一九四二年七月,顿巴斯矿区的小城克拉斯诺顿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当地未及撤退的青年,以共青团员为核心,在地下区委的领导下,组成了“青年近卫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受到巨大的鼓舞。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克拉斯诺顿收复的前夕,由于叛徒的出卖,大部分成员不幸被捕,壮烈牺牲。这就是小说《青年近卫军》所根据的事实基础。 ……

至今,奥列格式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从未消失。一代代人对俄苏文学的迷醉,一次次地重读经典,那永远无法忘却的,勾起了心底的回忆。最动人的便是这一次次阅读所衍生的不同感受:你将始终拥有,哪怕年华老去。

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父母均曾参加过革命活动。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入党。1919至1921年在远东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席党的第10次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朗施培德反革命叛乱负伤。同年秋入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后受党派遣,先后在库班、罗斯托夫、莫斯科担任党的工作,从1927年起,一直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运动,担任“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苏作协领导工作,1956年自杀。

他早期作品如中篇小说《泛滥》(1922)、《逆流》(1924)和长篇小说《毁灭》(1927),是他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它们都以国内战争为题材,以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毁灭》生动再现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队斗争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游击队与穷凶极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但幸存的19名战士临危不惧,终于杀出重围。小说精心刻画了莱奋生光辉形象,也鞭挞了美契克极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动摇叛卖。鲁迅于1931年将《毁灭》译成中文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极赞美这部小说。

暑期课外必读书目《青年近卫军》

30年代,法捷耶夫着手创作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四部,1929--1940)和《黑色冶金业》,前者写一个不开化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变化;后者写苏联工业战线的斗争。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任《真理报》和新闻通讯社记者,发表充满战斗激情的政论文章和特写,1944年出版特写集《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

1945年创作堪称其里程碑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堪称是战后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克拉斯顿诺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了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

他亲自编选的文学评论集《三十年间》(1957)反映了他30年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和他对一系列文学问题的见解。

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10月曾率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发表随笔《在自由中国》。

法捷耶夫的自杀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关系复杂,他是斯大林的忠实崇拜者,在赫鲁晓夫夺权并对斯大林进行不公正的翻案和所谓反思后,苏联思想界一片混乱,法捷耶夫被专制撤职,受到残酷打击,最后在精神压力和对手排挤之下自杀。

他曾在30年代攻击斯大林的宴会上愤然离席。一个人寒冬半夜走路回家,被冻个半死,坚决不与反对斯大林之流为伍。

《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堪称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青年近卫军》描写了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占领军进行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的形象,其中五位牺牲的青年近卫军总部委员都获得了苏联英雄的最高荣誉称号。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反映前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业绩的杰出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曾在1946年获得前苏联国家奖。

暑期课外必读书目《青年近卫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