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大嘴乌鸦
大嘴乌鸦(学名:Corvus macrorhynchos)又叫巨嘴鸦,俗称老鸦、老鸹。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型最大的几个物种之一。想要饲养它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饲养大嘴乌鸦的方法。
大嘴乌鸦的繁殖方法
繁殖期3-6月。营巢于高大乔木顶部枝杈处,距地高5-20m。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内垫有枯草、植物纤维、树皮、草根、毛发、苔藓、羽毛等柔软物质,巢呈碗状。3月开始营巢,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5枚。卵天蓝色或深蓝绿色、被有褐色和灰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41-48.8mm×27.4-30.2mm,平均 43.3mm×29.0mm。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留巢期26-30天。
大嘴乌鸦的形态特征
大嘴乌鸦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型最大的几个物种之一,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可达50厘米左右。雌雄相似。全身羽毛黑色,除头顶、枕、后颈和颈侧光泽较弱外,其他包括背、肩、腰、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在内的上体均具紫蓝色金属光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尾羽具暗蓝绿色光泽。下体乌黑色或黑褐色。喉部羽毛呈披针形,具有强烈的绿蓝色或暗蓝色金属光泽。其余下体黑色具紫蓝色或蓝绿色光泽,但明显较上体弱。喙粗且厚,上喙前缘与前额几成直角。额头特别突出,在栖息状态下,这一点是辨识本物种的重要依据。大嘴乌鸦与小嘴乌鸦的区别在喙粗厚且尾圆,头顶更显拱圆形。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脚黑色。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鼻孔距前额约为嘴长的1/3,鼻须硬直,达到嘴的中部。
大小量度:体重♂415-675g,♀412-591g;体长♂440-540mm,♀445-535mm;嘴峰♂52-64mm,♀51-62mm;翅♂290-351mm,♀290-345mm;尾♂193-242mm,♀188-240mm;跗跖♂51-69mm,♀53-67mm。(注:♂雄性;♀雌性)
大嘴乌鸦的食性
大嘴乌鸦主要以蝗虫、金龟甲、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蛹为食,也吃雏鸟、鸟卵、鼠类、腐肉、动物尸体以及植物叶、芽、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种子等,属杂食性。
大嘴乌鸦的习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见和秃鼻乌鸦、小嘴乌鸦混群活动,偶尔也见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的大群。多在树上或地上栖息,也栖于电柱上和屋脊上。性机警,常伸颈张望和注意观察四周动静,对持枪的人尤为警惕,很远即飞并不断扭头向后张望。但无人的时候却很大胆,有时甚至到居民院坝、猪圈、打谷场、牛棚等处觅食,一旦发现人出来会立即发出警叫声,全群一哄而散,飞到附近树上,待人一离去又会逐渐试探着飞去觅食。有时甚至偷偷地紧跟在耕地的农民后面啄食从土壤中犁出的食物或站在牛背上啄食寄生虫。早晨和下午较为活跃,觅食频繁,中午多在食场附近树上休息。
大嘴乌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是中国常见的留鸟。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由于各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大嘴乌鸦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以路旁、公园中的高大乔木为落脚点。
大嘴乌鸦的种群现状
大嘴乌鸦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但亦明显下降。据在长白山的调查,1963年在红松阔叶林每小时遇见率为2.4只,林缘河谷阔叶林每小时遇见率为2.2只;而1980年在上述生境再次调查,每小时遇见率仅为0.76只,数量明显下降。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如何饲养大嘴乌鸦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