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成语经典故事精选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17 01:01

想必有不少的同学都会经常找一些励志成语经典故事来看,那么励志成语经典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成语经典故事精选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

励志成语经典故事:出类拔萃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非常崇拜孔子,在他的心目中,孔子是个超人的天才,是个圣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你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

孟子说:“连孔夫子都不敢称自己是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列举了伯夷、伊尹等以贤德着称的人问孟子,他们是否和孔子一样。

孟子回答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得上孔子的。”

公孙丑接着又问:“那么,他们和孔子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借用了孔子的学生有若的一句话说:“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们都是同类。但前者又都远远超越了它的同类。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都是人,但圣人是远远地超出那一类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孔子是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孟子·公孙丑上》

【求解驿站】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

【活学活用】王凯的硬笔书法,在同学中~。

【妙语点拨】无论是孟子还是有若,都忽视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没有哪个人是绝对至尊的。做人不能甘于平庸,而应努力成为一个出类拔萃之人,敢于挑战至尊,挑战权威。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拥有舒适的生活,尽享人生之乐。历史与社会的车轮也才能在这种不断地超越中滚滚向前。

励志成语经典故事: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大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高洋。高洋一人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心。当时的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一个“居其位,不谋其政”的皇帝。后来高洋逼迫魏孝静帝退位,将皇位转让给他。高洋就这样运用卑鄙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北齐,高洋做了北齐的文宣帝。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东魏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高洋大灭东魏元氏政权的势力,对东魏的皇族斩尽杀绝,几乎不留活口,以此来免除后患。

高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极其残忍。他首先杀死的就是魏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他用毒酒将他们毒死。之后,高洋还是觉得留有隐患,就下令把元氏宗室近亲44家逮捕下狱。前后共处死七百多人,就连婴儿也不放过。将元氏宗亲杀害后,高洋还叫人将尸体抛到漳河里去喂鱼。

高洋的行为很快就传播开来。传到了元氏的远房宗族那里,远房宗族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头上来。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听到这话后,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非常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胆小怕事的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禀告给了高洋。高洋随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官发财了。

但是,好景不长,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元景皓被杀不久,高洋因病死去。过了十几年,北齐王朝也灭亡了。而元景皓那“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正义行为,却一直受到后世人们的称颂。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元景皓的“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简化引申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

——《北齐书·元景安传》

【求解驿站】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活学活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刘绍棠《花街》)

【妙语点拨】元景皓不畏强权,为了气节和尊严,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非常值得称颂。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度。在他眼中,尊严的价值大于生命的价值!中国还有句古语:“士可杀,不可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拥有强权的人并不一定能够称为“英雄”,但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义之士却可以。

励志成语经典故事:东山再起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谢安的人。他出身士族,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后来,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做司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前来送行。这时有位中丞名叫高菘,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听了这话,感到很羞愧。

东山再起的典故就从这里诞生了,这个四字成语就是从高菘说的这句话中总结出来的。

谢安到了桓温幕府,桓温很高兴,两个人交谈了一整天,言语间甚是投机。谢安后来官至宰相。桓温死后,他接替桓温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自带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运筹帷幄,以弟谢石为大都督,侄谢玄为前先锋,子谢琰为大将,率兵八万,破前秦八十万大军于淝水,使东晋政权转危为安。此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接过谢玄派人送来的捷报,平静地看完后,未说什么话,缓缓地转向棋盘,与客人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了,问战场上胜负如何?谢安答:“孩子们已把敌人杀得大败。”说话时神色沉静,举止与平日一样从容。

——《晋书·谢安传》

【求解驿站】这个成语原用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活学活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刘翔因伤退赛后透露心迹:我一定会~。

【妙语点拨】谢安才华横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足以让那些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徒汗颜,也足以让那些为了一官半职,就将人格尊严弃之不顾,低三下气地吮痈舐痔者汗颜。再有,四十岁东山再起的谢安,在关系东晋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事宜上,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使东晋政权转危为安,却淡然自若,足以使那些遇到芝麻小事便咋咋呼呼、翻江倒海的“精英们”汗颜!古为今用,重读谢安、学习谢安,无论是对育人励志,还是对鞭挞当前趋炎附势、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的流弊,都是大有益处的。

励志成语经典故事精选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