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2 07:33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和适宜的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保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学论文篇一

《射击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摘要】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和适宜的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保证。因此,本文就目前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促进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策略进行了论述,最后重点对对运动员赛前的心理控制的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前控制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术和战术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但比赛的成绩往往相差悬殊,这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战术素养和出众的身体条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超越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势必给运动员心理上带来忧郁、悲观、烦燥、惆怅等消极心理,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因此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急迫又严肃的问题。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个体的适应客观环境的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促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的状态”。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保持心理健康对运动员的成才有着重大意义。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标准也不一样。

2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特别是心理状态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变得愈加复杂和向更高层次递进。由于运动员的特殊身份,造成他们的心理变化因素增多,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存在一些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挫折心理:运动员在通往既定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所产生心理上紧张状况和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痛苦不堪,悲观失望,精神委靡,情绪失控,训练无精打采,成绩不提高,比赛失利。

2.2焦虑心理:成就需要得不到满足,训练比较刻苦,但比赛成绩上不去,队友、教练看不起等等,会给运动员造成一种压力,这一系列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甚至恐惧。

2.3逆向心理:运动员对运动队组织的一些活动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态度,特别是在训练中,不执行运动训练计划,不按教练要求去做,表现为不配合,不响应,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2.4厌练心理:运动员由于动机的变化或受到挫折而厌倦训练,造成对技术、战术的认识水平下降,运动成绩下降,与教练员关系发生冲突等,使训练兴趣、动机消失,信念和意志降低。

2.5嫉妒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看到其它队员成绩提高或技能进步而嫉妒,影响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3促进运动员心理健康

目前,各运动队中出现不健康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这种现象给训练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在运动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运动员中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3.1加强心理教育: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达到提高运动员健康人格水平的目的。

3.2开展运动员心理健康咨询:

助运动员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情绪上排除疏导运动员的感情冲突,疏导他们改善认识结构。在生活和训练中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为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3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教育运动员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胸襟开阔,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拘泥于个人的感情,遇到困难和挫折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对待,努力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心态。

3.4优化训练环境,活跃训练气氛。

科学研究发现,环境对人的大脑活动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优美的训练环境,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既能使运动员赏心悦目,产生一种舒适感,又能使他们心情保持愉快,缓解紧张心情和焦虑的情绪。

3.5心理健康的调整:

教练员应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帮助运动员掌握一些摆脱消极心理的方法(如精神发泄法,升华法和表同法等等),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为完成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控制

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是运动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优异基础。除了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以外,在比赛前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成绩,赛前的心理控制也十分重要。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应重视赛前心理控制。

4.1形成运动竞赛的专项心理素质:

进行运动竞赛,首先要求将平时训练的心理素质转变为临场竞赛的需要。运动竞赛在运动强度上、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上以及身体负荷量上,均不同于平时训练水平,这就要求进行心理素质转化的准备性训练。

4.2促进对比赛环境的适应:

任何比赛环境条件都是不可能等同于平时的运动训练的。不少运动员正是由于不能适应赛场上的情况而导致失利的。教练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运动员作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到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的训练,熟悉场地器材,模拟赛场环境、对手、观众、裁判以及气候等,来加快运动员的心理适应。

4.3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是一种动力,但是在压力过重的情况下,这种指标压力往往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要讲究一个语言的艺术,在比赛前应该尽量避免给运动员下达硬性的指标任务,从而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

4.4正确分析比赛中对手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这种优势和劣势不是指比赛的最后结果,而是敌我双方的强弱对比。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正确为自己在比赛中定位,充分了解对手,找出克敌制胜的方法,避免运动员在技、战术运用上的盲目性。

4.5进行自我暗示,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

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手段。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解决心理能量的恢复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坚强的信心,确立长远的目标,更好地进行比赛。

5结语

心理素质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心理活动和适宜的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保证。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注意到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要加强赛前的心理控制,有目的地、长期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年,并贯彻与训练的始终。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意识,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良好的技、战术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